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蒋校长推荐:

这种一心治学,一心为中华古典文化延续和复兴殚精竭虑,奋斗不息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可谓是弥足珍贵。

她,一生充满了坎坷。

幼年丧父;17岁丧母;52岁时,大女儿和女婿因车祸而亡,白发人送黑发人。

她,一生充满了曲折。

日寇侵华所带来的动荡;国民党高压所带来的白色恐怖;为了生计,不得不独自挑起家庭大梁的奔波,各种苦涩,不一而足。

而这些,还不是她最大的不幸。

对女性来说,一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一位懂她、爱她、疼她的丈夫。我相信,任何一位拥有如此爱人的女性,就算遭遇各种打击和不幸,亦会在爱人的陪伴下,走出人生的低谷和阴霾。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而她,却是没有这种幸福!

“我这一生,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爱情体验。”她曾经这样说过。

家庭温馨的缺失,生活压力的重负,曾一度令她差点开煤气结束生命,好在,她的生命中还有诗词。

最终,在人生的旅途中,她选择继续走下去!

而这一走,亦让人间少了一位悲苦赢弱的女子,多了一位心灵纯净,志向高尚的“迦陵先生”。

没错,她就是已然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毫无疑问,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励志故事,足以震撼我们每一个人。

但,这并非她唯一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如果说她对人生的不屈,让人赞叹,那么她对祖国的热爱,则让人动容。

1978年,已经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终身聘约的她,做出了一件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情——向祖国投出回国教师的申请信。

要知道,那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动荡。

在很多人的眼里,中国不仅穷困,更是充满了危险,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不凡成就的成功人士,做出这种选择,真的是太冒险,太不理智。

但,叶嘉莹先生,依旧义无反顾地这般做了。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南开大学教师在车站迎接叶嘉莹

为何会这样?

“落叶飘零,何枝可依”,这段充满浓浓游子哀思的诗句,无疑就是答案。

确实,当时的中国很穷困;确实,当时的中国依旧充斥着动荡的余波,但,不管再穷再破再动荡,那都是“家”!

所以,她选择了回家,用她的话说:“我一生中做过的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就是回到祖国教书!”

叶嘉莹先生这一回来,便再也没有间断过。每年,她都会不辞辛苦,利用假期回国讲学,风雨无阻!退休后,因为身体已经无法支持两地奔波,她更是选择定居祖国,继续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而真正的爱国主义,又何尝不是在认清祖国的真相后,依旧深爱着祖国?

曾经,我们有些国人,嘴上虽然说着“爱国”,但在外国有了更优渥生活后,便对祖国“弃之如敝履”,部分人甚至以拥有他国国籍而自诩高人一等,洋洋得意。

曾经,我们有些留学生,为了取悦校方,高呼“这里的空气是如此香甜”,完全不顾这种做法会给祖国带来何种伤害。

两相对比下,叶嘉莹先生那因岁月流逝而微弯的脊梁,是何等坚毅挺拔?

事实上,叶嘉莹先生让人动容的,不单有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更有对教师职业的坚守,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叶嘉莹先生是位好老师吗?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想当年,她在南开大学讲学时,因为喜欢听她课的学子实在太多,以致学院不得不出台规定,只有持“听课证”,才有资格来听课。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院显然低估了学子们对叶嘉莹先生的喜爱。

最终,由于一位天津师范大学的女生想出了“萝卜刻章”的歪招,“听课证”却是形同虚设,每回叶嘉莹先生开讲,教室的阶梯和墙边,依旧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子。

而叶嘉莹先生之所以是位好老师,不仅是因为她“有才”,更是因为她“有德”!

“婉拒学生递来的椅子,全程站着讲完一堂90分钟的课,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没喝一口水,没弓一秒背!”就算一位年轻的老师,恐怕也做不到如此。

但是,当年92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做到了。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面对别人的劝慰,她是这样说的:“我到现在90多岁,我的腰腿有毛病,但是我一定是站着讲课的。这也是对于诗词的一种尊重……”

“对诗词的尊重”,答案不可谓不简单,但这简单话语中的分量,却是重逾千钧!

诗词改变了叶嘉莹先生的命运,而叶嘉莹先生,同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

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古典文化日渐凋零的当下,如果不是有叶嘉莹先生这样的“坚守者”,用一生去传承,去发扬,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那些由古人所书写的华美乐章,只会成为尘封于故纸堆中的回忆。

而就在不久前的6月3日,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又做了一件令人动容的事——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她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试问,如果不是对诗词投入了全部感情;如果不是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倾注了太多心血,先生又岂会做到如此地步?

而这种一心治学,一心为中华古典文化延续和复兴殚精竭虑,奋斗不息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可谓是弥足珍贵。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学术界的不良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多,抄论文者有之;混经费者有之;不求教书育人,只求功名利禄者,更是屡见不鲜。

靠这样的“学者”,中华文化能重回人类文明的巅峰吗?中国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吗?

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由衷地希望叶嘉莹先生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学术界才能在充满各种诱惑的迷雾中,始终拥有一盏指路明灯!

而只要这盏明灯长存,那么,随着一位又一位合格传承者成长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必将在日后绽放出最为炽烈的光芒!中华文明,必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复兴!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鞠躬尽瘁,上热搜只是因为裸捐千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