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特朗普政府在美墨边境对非法移民实行严苛的“

零容忍”政策,造成近两千名未成年人与家长分离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此事近期曝光以来,在美国引发广泛的批评和担忧,民主党阵营直斥这项执法举措“野蛮”“不人道”。连“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也与4位前“第一夫人”一道对现状表达了不满

美国政府多名高级官员表示,这一政策并无问题。而特朗普本人称,不会让美国成为“移民营”,更不希望美国发生“与欧洲类似的情况”。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1

特朗普政府:我没错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推行强硬的移民政策。美国司法部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于今年4月宣布对非法入境者实施“零容忍”政策,负责边防安全和边境执法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将非法越境视为犯罪行为。

据国土安全部6月15日首度公布的相关数据,执法人员今年4月19日至5月31日期间抓捕非法移民时,将1995名未成年人和家长分离。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按照现有政策,成年非法移民须收押在联邦监狱,而随行未成年子女被送往其他机构。

美国政府公布的视频显示,一些未成年非法移民被关在铁丝网隔间,坐在水泥地上。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连日来,这种造成骨肉分离的做法在美国国内招致广泛批评。还有民主党议员批评说,特朗普政府是在拿这些孩子作为要挟,

以期推动其修建美墨边境“隔离墙”等移民政策上的诉求

美东时间18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尼尔森在白宫吹风会上拒绝为此道歉,并辩称特朗普政府只不过在严格执法而已,“又不是本届政府创造了这种分离家庭的政策”。

同日,美国司法部部长塞申斯对媒体辩解称,“我们做的是对的,我们是在照顾这些未成年人,没有虐待他们。”

2

“第一夫人”们:太残忍


尽管美国政府这么辩解,但4位前“第一夫人”和现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都看不下去了。

身居得克萨斯州的劳拉·布什率先发难,17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在推特账户上转发自己文章时说,“我赞同要加强保护边境的需求,但这项‘零容忍’政策太残忍了,这样做不道德,令我心碎。”

米歇尔·奥巴马在转发劳拉的推文时附议说,

“有时真理超越阵营。”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作为特朗普昔日的竞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在纽约出席活动时说,特朗普政府执行“零容忍”政策拆散家庭的做法造成“道德及人道危机”

罗莎琳·卡特通过发言人表态,现任政府在美墨边境的做法对美国而言“丢脸和耻辱”。

3

移民问题撕裂西方世界


移民问题不仅在美国受关注,随着大量非法移民和难民的涌入,欧洲国家对待移民和难民潮也日益显现出严重分歧。欧盟峰会定于本月28日至29日举行,移民政策预计将是主要议题。

就在一周前,一艘搭载数百名非法移民和难民的民间救援船引发欧盟内部关于移民政策的新一轮讨论以至争议。意大利和马耳他拒绝这艘救援船入港。船只在海上滞留多天,最终由西班牙接纳。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在接收移民的大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因其开放性移民政策蒙受巨大压力。来自其姊妹党基社盟的内政部长霍斯特·泽霍费尔主张限制入德移民和难民人数,打算就移民政策改革方案向默克尔摊牌。

路透社报道,默克尔要求基社盟给她两周时间,以便她与希腊等国谈判双边协议。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德国《图片报》以多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欧洲官员为消息源报道,默克尔希望与希腊、意大利和奥地利协调立场,为欧洲移民潮找出路。

移民问题造成的撕裂不仅存在于欧洲大陆,也让大西洋两岸失和。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特朗普18日发推文,自辩的同时也拿欧洲“说事”:“随着移民问题重创已经脆弱的执政联盟,德国民众正在反对他们的领导人。德国犯罪率在升高。欧洲各国接收数以百万的人,这是大错特错,这些人的到来强力粗暴地改变了他们的文化!”

我们可不想欧洲移民问题的这些情况在我们身上重演!

延伸阅读

特朗普为啥对移民“开刀”?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一周就签署行政命令,暂时禁止难民和部分穆斯林国家国民入境。该禁令执行当天,来自受限国家的大量旅客被迫滞留机场。这一禁令遭遇了来自民众、企业、立法、司法甚至行政部门的强烈反对。司法部代理部长曾要求司法部律师不得为特朗普的禁令辩护,并因此被特朗普解职;当晚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代理局长也被解职。禁令颁布后,美国各大城市和 30 余个机场都出现抗议示威;此外,美国 15 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检察长也联名谴责特朗普禁令,称之“违宪、非美国、非法”。

文 | 梁建章 黄文政

历史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开放的移民政策长期以来也是美国的立国基础。反对者认为特朗普的禁令违背了美国的开放精神,尤其是自民权运动以来所秉持的多元化文化价值。

移民是美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移民创业发挥了经济加速器和科技加速器的双重作用。目前在美国,移民获得了 1/3 的创新专利; 创建了 1/4 的高科技公司。美国市值前 50 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在硅谷,36.4% 的人口出生于国外,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印度和中国等非传统白人国家。

在互联网科技浪潮中,具有移民家庭背景的人才更是为美国撑起了半壁江山。比如,乔布斯的父亲出生于叙利亚;谢尔盖·布林是俄罗斯裔企业家,扎克伯格的祖辈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波兰等地;马斯克出生于南非。如果美国当初将这些移民家庭拒之门外,或许如今也就无法拥有苹果、谷歌、脸书、特斯拉等伟大的公司。

根据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给员工的信件,该公司至少有 187 名员工自己或他们的家庭受到禁令影响。现在已经有传闻美国将大幅提升 H1B 工作签证薪水门槛;这类措施将会大大减少外国学生和人员在美国就业的机会。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数据,从 2000 财年至 2009 财年, 美国吸引技术人才的 H1B 签证获得者中,46.9% 来自印度,8.9% 来自中国。

针对美国名校的毕业生,特朗普曾表示,美国应当将有才能的人留在美国,但他曾经的首席智囊班农,在列举了有关硅谷 CEO 中来自亚洲比例的一个夸张数字后,表示美国不只是一个经济体,还是一个公民社会 (Civic Society) 。一般的解读是,班农所指的公民社会意指代表本地人需求的社群。从这段对话可以猜测,特朗普可能依然会接受有特别才能的人才留在美国,而班农则似乎觉得现在来自亚洲的人已经太多了。

虽然遭遇强烈反弹,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禁令所代表的限制移民倾向,在美国其实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针对该禁令,路透/益普索民调的结果是,49% 支持,41% 反对;而盖洛普民调则是,42% 支持,55% 反对。如果民调是采用间接而非直接的方式,支持禁令的比例甚至更高一些,说明在人们在私下更认同特朗普限制移民的做法。

实际上,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是他当选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直接因素来看,全球化虽然促进了美国经济,但美国内部的贫富差距不减还升;面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以工薪阶层为主的中产阶级经济地位弱化,激发了主流人群对外部世界特别是移民的怨恨;而极端伊斯兰的恐怖主义袭击更是渲染了这种情绪。

此外,美国自 1960 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思想,从政治权利平等扩展到涉及各种族裔、宗教、移民、性取向者的政治正确。这些理念逐渐主导了美国学术界、科技界、商业媒体、娱乐业,与中西部以及受全球化严重冲击的传统工业地区的蓝领白人的诉求逐渐脱节。

更深层的因素可能涉及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历史上,美国曾被称为民族熔炉,但这主要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欧洲移民而言。而拉丁裔、非洲裔、亚裔等族群在种族和文化上都有别于美国传统的欧洲裔白人。这些族群的壮大,使美国正在从一个民族熔炉转变为民族拼盘。

美国历史和政治学者,《文明的冲突》一书作者亨廷顿于 2001 年在《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 杂志上写道,“拉丁裔移民的持续流入有将美国分割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的危险。与之前的移民群体不同,墨西哥人和其他拉丁裔没有融入美国主流文化,而是在从洛杉矶到迈阿密形成他们自己的政治和文化飞地,并拒绝促成美国梦的盎格鲁新教价值观。美国忽视这个挑战将置自身于险境”。

由于美国白人生育率相对略低,加上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白人国家的移民涌入美国,非拉丁裔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率不断下降,从 1950 年的 87.5%,降到 1990 年的 75.6%,再降到 2015 年的 61.7%,预计到 2030 年将降为 55.48%,到 2060 年将降为 43.6%,从而成为少数族裔。在 2014 年,美国公立中小学学生中,非拉丁裔白人的占比就首次跌破 50%。

在一个多族裔社会里,主体人群占总人口的比率从 90% 降到 60%,对社会生态和政治格局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占比从 60% 降到 40% 将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现实冲击,特别是当这种变化伴随着经济放缓、贫富差距扩大等困境。前苏联在 1991 年解体时,俄罗斯族仅占前全境人口 51.4%,在除俄罗斯联邦外的所有前加盟共和国中都是少数 (Sakwa,1998)。尽管导致分裂的因素不一而足,但长期来看,人口构成的改变无疑是根本性的因素之一。

较之以前,美国这次大选结果就深受种族因素左右。特朗普相对于希拉里,虽然在全美票数上是 46.2% 比 47.9%,但在白人票数上则是 58% 比 37%。即使在拥有大学学历,以及 29 岁以下的白人中,投票给特朗普的人也要多于投票给希拉里的。而在少数族裔中,支持希拉里的选民则远为更多。 这种差异体现了种族之间巨大的裂痕;更为复杂的是,这种裂痕在公开场合却可能被掩饰。

历史上,美国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限制就是 1882 年通过的《排华法案》,该法案直到 1943 年才被废除。由于不满于民主党推行的很多政策,如在入学和就业方面照顾非洲裔和拉丁裔的所谓平权措施,以及在公立小学允许不同性别自由如厕令。

特朗普也是至少自 1976 年福特以来第一个在中国春节未向华人祝福的美国总统,虽然他的女儿伊万卡在春节期间曾拜会中国大使馆祝福中国新年。从各种迹象来看,特朗普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朗普和他的团队人士不仅在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攻击中国,更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释放出对抗信号。

美国拥有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成熟的政治架构和稳定的制衡机制,在可预见的将来应不至于出现大范围的动荡,但特朗普的当选已经加深了美国社会内部的裂痕。比如,之前未被当真的加州独立运动组织在特朗普胜选后,递交呼吁加州独立的公投倡议,并获准可以征集签名;如果该倡议能征集到 585407 个有效签名,加州选民将在 2018 年 11 月的州长选举中,就是否修改加州宪法允许独立公投进行投票;如果成功的话,加州将在 2019 年 3 月公投决定加州是否脱离美国独立。根据 2017 年 1 月路透/益普索的民调,32% 的加州受访者支持加州独立,这个比例比 2014 年高出 12 个百分点。

当然,别说 2018 的投票和 2019 年的公投几乎都不可能通过,就这两次投票真的成功了,美国宪法也没有明确的路径允许任何一州独立。尽管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边缘性的加州独立运动引起全球关注,并步入实际操作过程,而且在民调中获得近三分之一人的支持,反映了美国的内部分歧越来越严重。

这种分歧也体现在大选投票结果上。特朗普赢得了选举人票,但在加州所获的个人票数却比希拉里要少287万张,而在加州以外则要多出 140 万张。虽然加州与美国其他地区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人口族裔构成的特点,是投票差异不同的重要因素。比如,早在 2015 年,拉丁裔占就占加州人口 38.8%,超过欧洲裔白人成为该州第一大族群。

在特朗普签署禁令一周后,西雅图联邦法院就裁定暂停特朗普的禁令;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也随即通知航空公司恢复正常运作,美国国务院也表示撤回此前根据行政令撤销相关国家人员签证的决定。特朗普在推特上声称将推翻这一“荒谬”的裁决。之后,美国司法部针对西雅图联邦法院的判决上诉,要求立即恢复禁令,但被联邦上诉法院巡回法庭拒绝。有关特朗普禁令的角力无疑将继续下去,而美国在移民问题上的未来方向也不明朗。

中国自 1970 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与外部的人员交流日益活络。截至 2013 年,中国的海外移民存量已达 933.4 万人,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根据 2015 年中国国际移民年度报告,目前全世界有 6000 万海外华人。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人数有 85 万人,而且在持续增长。中国成立移民机构统一规范和管理移民事务也在酝酿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以特朗普禁令为标志的有关美国移民问题的变局,值得中国关注和思考。 比如,特朗普限制移民的措施能否成为中国大力吸引海外优势人才的机遇? 什么样的移民准入政策,才能确保中国国民的利益被优先考虑?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才能保持和强化凝聚民族凝聚力?只有对这种种问题未雨绸缪,才能消除民众对移民问题的忧虑,制定出良好的移民政策,并最终造福于中华民族。


特朗普干的这件事,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