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用戶需求的場景四要素

確定用戶需求的場景四要素

:時間——地點——用戶——行為

確定用戶需求的場景四要素

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的發展,人的生活被切割成碎片化的場景,大到工作、出行,小到蹲馬桶、等電梯。不同的場景代表用戶不同需求,不同需求也就存在著“佔領用戶使用場景”的可能。因此,我們可以從用戶的使用場景角度去挖掘產品對用戶的價值。從時間、空間、用戶、行為四個角度去思考“用戶在何時、何地、遇到什麼問題會想到這個產品”。

從時間、空間、用戶、行為任何一個要素作為切入點,再確定另一維度後延展成某一場景是一種思考產品使用場景的方法。“時間——地點——用戶——行為”,週五下午五點整是一個明確的時間,北京中關村蘇州街星巴克是一個明確的地點,為咖啡付費的人是支付場景,邊喝咖啡邊談事情是商務場景,邊喝咖啡邊敲字是創作場景。“時間——用戶——行為——地點”,還是週五下午五點整,在樂視視頻觀看《甄嬛傳》是明確的用戶行為,地點不同場景就不同,在家是休閒場景,在公司是工作場 景。“地點——用戶——行為——時間”,地點是北京中關村麻辣誘惑,用戶行為是打開大眾點評 App,時間不同,可能是查詢優惠、查熱門菜、點評商家等不同的場景。

確定用戶需求的場景四要素

1.用戶使用時長與用戶需求

2.用戶行為與用戶需求

用戶行為與用戶需求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馬斯洛將幾種需求進行了階梯型排序, 越底層會優先考慮,也就是說,一個人同時缺乏水、安全、愛和尊重,他對食物的需求是最強烈的,其他反而不那麼重要。

第一層是生理上的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分泌、性等,如果缺乏這些(除了性),正常的生理活動會受到影響。

第二層是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財產、工作安全、家庭安全。

第三層是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包括愛情、友情、性關係。

第四層是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被別人尊重、信心、成就、對別人尊重。

第五層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包括道德、創造力、自覺性、接受現實的能力。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網友又戲謔地增加了電量需求和 Wi-Fi 需求。

每一個需求都隱藏著一個用戶的行為,而滿足這些用戶需要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世紀佳緣、百合、珍愛就是滿足了愛情方面的需求,自我尊重、被別人尊重又構成了豆果、雪球等社區的基本架構(大V與粉絲),Wi-Fi 需求也成就了 Wi-Fi 萬能助手,電量需求則成就了各家充電寶和“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OPPO手機。

3.用戶規模、階層與用戶需求

按馬斯洛需求理論,越接近底層需求的用戶規模就越大,其商業價值也就越大,而自我實現、尊重層面需求的用戶規模較小。由此可以發現,食物、水以及衍生的外賣等產品的商業價值更大。對同一個產品,不同用戶的需求也不一致。比如社交類或社區類產品,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的需求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實現,普通用戶的需求層級則相對較低,因此通過營銷獲取用戶時描繪使用場景也應有所差別。

本書選自《精益營銷第一課:冷啟動》

楊澤

ISBN:978-7-121-32487-1

2018年1月出版

定價:59.00

確定用戶需求的場景四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