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變空巢老人進養老院無人照看,你覺得老人可憐嗎?

ANIN不忘初心

如果單看題目,很多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是老人活該,年輕時不付出,年老了沒人照顧也是應該。

可我在仔細看了看介紹後,反而十分理解兩位老人的做法。事到如今,只能說明兒女們不孝順。

我從以下幾點來闡述自己的看法:

1,從法律上講,沒有規定要求老人必須替子女

照看孩子。相反,如果子女不贍養老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

2,從情理來看,父母拉扯大四個子女,為其操勞半生已經是最大的恩情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子女對父母的回報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為什麼做子女的非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犧牲父母的自由和人生之上呢?別拿生活壓力大做藉口,誰的生活容易?

3,從避免家庭矛盾來看,老人有兩兒兩女,十多個孫子外孫。如果傾盡全力幫助子女們照看孩子,不但會完全佔用本就所剩無幾的退休時光,而且還容易被子女挑刺認為偏心。不但日益衰老的身體受不了,心裡也不該承受那些無謂的煩惱。老人與其出力不討好,還不如一致對待,最起碼落得清淨。

4,站在培育子女角度看,最好的關愛是陪伴。父母的陪伴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陪伴是不同的,而且兩代人教育理念也不同,很多婆媳矛盾的根源就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不要拿工作忙做藉口,陪伴孩子的成長最重要。錢可以少賺一點兒,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有句話叫做“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們即將迎來老齡化社會,我們也終會老去,想想你現在養一兩個孩子都這樣艱難,那父母養大你們四兄妹是何其辛苦?你現在怎樣對待父母,你的孩子將來多半會依葫蘆畫瓢。

父母能把自己拉扯大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多想想怎麼讓父母安享晚年,而不是一味索取,一味比較,最終讓親情淡漠,讓父母的晚年淒涼。

做子女的,切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落在自己頭上。真到那時,悔之晚矣。


夜雨如書

在農村老人的子女多,的確有些老人嫌棄帶孫子麻煩,在他們年輕時以各種藉口不帶孫子。這樣的老人晚年堪憂啊。人都是相互的,老人沒有義務幫媳婦帶孩子(自己的孫子),媳婦也沒有義務幫公公婆婆養老。年輕時不幫自己的兒子兒媳帶小孩,那年老了也沒人照顧。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是自作自受。



1.在農村確實有些老人,以各種理由不帶孫子

也許很多人會用道德譴責子女不贍養老人,這種情況在城市的獨生子女中很難能理解這種惟妙的關係。在農村,普遍都有兩三個小孩甚至更多,老人年輕時,以幫大兒子帶小孩,會造成小兒子的誤會認為對大兒子偏心,所以老人乾脆誰的孩子都不帶。其實就是老人懶,不願意帶小孩,帶小孩確實非常辛苦,不想操這個心。在農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老人幫兒子兒媳帶小孩,兒子兒媳給老人養老。在兒子兒媳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最需要父母(公公婆婆)幫忙帶小孩減輕些負擔的時候她們卻撒手不管。人都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給你養老,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到老。也許有些老人認為沒有義務帶孫子,自己撫養兒子成長兒子有義務養老。兒子是有義務養老但兒媳婦是沒有義務養老的,沒有法律規定的,自己年輕時不幫兒子兒媳帶小孩,那你老了也只能這樣了。

2.農村的女兒是沒有義務給老人養老的

雖然法律規定子女是有義務贍養老人,但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一般不會給老人養的,這是風俗習慣和道德準則。也許有人會拿出法律規定來譴責子女的不孝,但有些法律可能不太適用於農村的社會。在農村女兒的孩子都是給公公婆婆帶不會給孃家帶,女兒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不是孃家的人,這只是針對於農村子女多獨生子女除外。農村的女兒是沒有義務給老人養老的。


人都是相互的,年輕時你幫忙照顧小孩(自己的孫子),等你老了幫你養老。照顧孫子,就是幫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孩子都不顧,孩子會怎麼樣對你呢?對於那些年輕時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小孩,等自己老了進了養老院,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昕瑞生態

其實,對於贍養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這些都明白,可是需要我真情付出,我做不到,我能做的僅僅是因為義務,沒有感情!剛生孩子的時候,公婆重男輕女,月子裡孩子都是我自己照顧的,那時候是剖腹產,也沒什麼經驗,孩子又因為是人工餵養的,經常會被我喂多的導致消化不良,每隔兩三小時起床衝奶粉洗奶瓶換尿不溼,基本上就沒睡過好覺,月子裡吃的也不好,婆婆不怎麼管,經常餓肚子,老公只能買些零食給我墊著,房間裡的衛生也是自己打掃,導致後來肚子疼惡露不盡。再後來孩子漸漸大了,想讓婆婆幫忙帶著,我去上班,婆婆不願意,每天麻將跳舞,還專門報了個拉丁舞班,也一直就沒有工作了,孩子小的時候我真的就跟一大媽一樣,樓下的鄰居看到都吐槽我還不如我婆婆講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婆婆要去給她孃家弟媳婦照顧孩子,她要生二胎,臨走的時候跟我說,是照顧個月子後就回來,後來卻不是,讓她回來帶孩子,我上班,她在家又哭又鬧的,說我們這樣,她沒法跟她孃家做親戚了,她還是繼續照顧她弟媳婦一家四口,她自己都說,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做飯,炒菜,他們家是早上吃飯,然後送大侄女上學,中午準備好午飯,接侄女回來吃飯午睡,午睡前帶她洗澡,下午送侄女上學,回來帶小二寶,晚上繼續忙碌,帶著侄女睡。我公公就在家,美其名是給我們做飯,結果沒做兩天,就在家鬧,說“我坐月子沒給我婆婆開工資,他們沒義務給我帶孩子,誰的孩子誰自己帶,他們老了也不要我們養,至於帶侄女侄子,是因為侄女侄子在他們老的時候會比兒子對他們要好……”

我公公也就在家做個午飯,早上他都睡覺,因為頭一天晚上會熬夜打麻將,晚飯一般我老公下班回來,他給我帶孩子,我自己做。就這樣吵鬧完了後,實在是沒辦法再一起生活了,就分家了,現在我們都在孃家吃住,孩子放在孃家小區的幼兒園,我爸媽幫我搭把手,我跟我老公上班,孃家跟婆家走路十分鐘的腳程,我公婆從來沒來看過我女兒,連電話也沒打過,過年我們會在一起吃個飯,平常不聯繫。前年我生病住院,他們沒露過面,我女兒也是我爸媽帶著,後來出院回家靜養,身體還沒完全恢復,要定期複檢,剛好趕上我妯娌生孩子,我公公竟然打電話要我去服侍坐月子,真是呵呵……他們才52歲,又不是七老八十,沒問過我身體好沒好,就讓我去照顧月子了,我老公讓他自己給我打電話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他們現在照顧我小叔一家,小叔脾氣不好,孩子從月子裡吃喝拉撒睡都是跟著我婆婆,小夫妻倆跟沒孩子一樣的吃喝玩耍,連他們自己睡的床單被褥都是我公公洗,現在真的應了一句話“惡人自有惡人磨”!

我想,等他們老了,我不能阻止我老公去盡孝,但是我做不到自己去摒棄前嫌的盡心服侍,我還沒那麼聖母,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我老公也說過,不會怪我!如果我以後做了婆婆,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盡心盡力的幫一把,自己從那裡過來的,知道其中的酸楚,都是人心換人心!


花開半夏54373716

這個問題我想站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老人進養老院,兒子忙不看望這本身就不對,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其實,換個角度想,兒子為什麼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我想除了一些所謂的白眼狼之外,其他的不外乎就是兒子與父母之間有隔閡,或許是利益之爭,或許是情感的偏袒等其他原因。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兒子沒有什麼過錯,但是從道德上講是無徳之輩才做出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說,天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無不是,可再怎麼樣都是父母養育長大,於情於理都應該盡兒子之孝。

說可憐,怎麼說呢?起碼養老院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比起一些農村或偏遠地區的一些老人,條件已經算不錯了。有很多農村老人,或者孤寡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都不知道靠什麼來保證!

從法律上講,兒媳婦確實沒有義務去贍養公婆,但是從情理上講,一般人都會做到面子上過得去。剛結婚生孩子,確實小夫妻面臨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孩子由誰來帶?如果公婆在這個時候能夠體諒一下自己的兒子媳婦,畢竟孩子不是媳婦一個人的,幫帶孩子也不是僅僅幫助媳婦。在最困難,最需要人來幫助的時候,公婆袖手旁觀,那麼在媳婦心裡難免會有很多疙瘩。這就為老人以後的養老埋下了隱患。

我見過很多老人,他們會說:我老了不需要你來養我,當然這話是說給媳婦聽的。從我自身而言,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說心裡話,我自己的父母我不要求另一半去怎麼照顧,但是他的父母,同樣也不應該道德綁架,因為自己受過的苦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至於真正到了那一天,我連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坐視不管!

在很多公婆的心裡,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孩子好像是媳婦一個人的,到了想收穫的時候了,才想起來孩子是他們家的!

付出都不見得有回報,不付出想要有回報,那麼這本身就是一個諷刺!

題主提出來的,年輕時不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在老了住養老院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很可憐?這個問題,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誰覺得可憐,就把同樣的事情甩給他,不要道德綁架任何人,因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多了去了!


愛笑蘇小妹

老人帶過的孩子,這個孩子未必會在老人老了以後就會盡心盡責的,關鍵問題不在孩子身上,在老人的兒女身上,他們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左右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多個子女,可以說4-5個孩子的家庭是非常多, 等到他們遲暮之年的時候,子女再組建自己的家庭以後,就到了這個獨生子女政策執行的時期了。那個時候老人帶哪個孩子不帶哪個孩子,也不完全是老人說了算的。大家都說養一個孩子跟養幾個孩子一樣,其實還是不一樣的。我們人是有思維的,是獨立思考的生物,人有攀比心理、虛榮心理,父母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怎麼樣,肯定一定程度上說會影響人的行為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正因為人是人,而非神,才會有這些所謂的空巢老人問題。

我覺得有的老人不可憐,有的老人很可憐。這話怎麼說呢?

我家有個遠房親戚,居住在帝都,老兩口活到了90多,孩子們基本上都不在身邊,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是老人在家有自己的事情做,以前能出門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出去鍛鍊身體,後來爺爺他耳朵聽不見了,出去不太方便,兩個人就在家相依為命,爺爺會寫字畫畫,奶奶養花看書,生活很是自在。孩子們定期回來看看他們,也給他們一些錢,怕他們不夠花。幾年前我畢業去看望了一下他們,我感覺他們還是比較幸福的,可能孩子們不在身邊有點孤獨,但是兩個人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愛好什麼的,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還有一家遠房親戚,孩子很多,子孫後代得有好幾十口人,可是爺爺最後死的時候都沒人管,儘管是在家,但是是在家裡的棚子裡,不是在自己家的暖炕上。病的時候兒女們也沒有人給他請醫生,那麼多兒女,而且孫子輩也在他們身邊長大。

我自己呢,我感覺還是挺好的,雖然我家是有點重男輕女的,但是我覺得我奶奶一直在上學時候管飯,儘管重男輕女,偶爾有矛盾;儘管我一直在學校裡,但是我奶奶爺爺有事的時候都是我在身邊,哥哥們儘管小時候被爺爺奶奶照顧,但也沒有陪伴他們在他們身邊。我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就是,無論長輩做過什麼,我們都無權評論,父母養大我們就盡了責任,沒有義務為我們做其他的,做了是情分,不做也應該的。所以我對我奶奶爺爺姥姥姥爺都是一樣地親近,現在工作了很忙,但是也是定期看望,定期照顧。

所以老人可憐不可憐,不在於下面的孩子們,在於世代的教育,在於自己兒女有沒有一顆感恩的心。老人的兒女如果總是這樣攀比、不平衡,老人就算是做得再好,也無法做到老有所依的。

現在國家進入了老齡化高速增長的時期,有關空巢老人的矛盾也會日益突出,但是請不要凡事直接見罪於他人,還是多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好一個父母,做好一個子女,如果自己做得有不好的地方,那麼也要多多體諒別人。若想使得幼有所養、老有所依,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發展問題可以解決的,還是一個教育跟國民素養提升的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人間遺憾不要有了,但是也不要因為父母的過失而見罪於他們,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青春海邊小腳丫

百善孝為先!這是傳統!也是規矩!更是文化!

人都有變老的一天:你的頭髮也會變白,你的牙齒也會鬆動,你的腿腳也會僵硬,你也會走路一搖三晃,你也需要拄拐前行……

不要藉口什麼風俗習慣嫁出的閨女潑出的水,而不去看望老人不去照顧你的親爹親孃,我個人認為那純粹是不想盡孝的藉口和託詞!

不要藉口工作忙生意忙而逃避盡孝的責任,工作忙總有節假日禮拜天,生意忙總有生意斷檔人等貨貨等人、盤點的時候,總有出差路過的時候怎麼不去看看你的親孃!

誰沒有爹孃?誰沒有白髮蒼蒼?如果想讓自己子女在自己變老之後去照顧自己,你一個個的就得先學會照顧你的親孃!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根基不牢倒下來!一家姊妹四人,老人也許是出於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的想法,誰家的小孩都沒有去給看護照管,但這絕不是子女在她老態龍鍾之後不去看望不去照顧她的理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想盡孝趁父母健在,一旦哪天他們先走一步,你就是哭瞎雙眼,喊破喉嚨,他們也再聽不到你的呼喚!

不肖的子孫們,快去盡孝吧!老天會保佑你們的!保佑你們的工作能順利!生意能興隆!學習能進步!生活能和美!


冀之筆

難道說老人沒有邦助帶看孩子,兒女們就不管他們嗎?人都是爹媽父母養的,不是從石頭縫中蹦出來,他們含辛如苦的把咱們養大成人,做為兒女的回報,將是讓他們安頓好晚年的生活,如果不是這樣,讓他們寒心,何必要生養他們。

難道說老人不想過清閒的生活嗎?要知今日還不如當初甩在南牆喂蒼蠅,一了百了,自己活個自在。

我的父母,我可以這麼說,除了我姐的孩子邦助照看了,我們哥仨的孩子幾乎沒有怎麼照看。

為什麼沒有邦助我們照看孩子呢?我父親是個老兵,我母親一個人拉扯我們姐四個,那時生活條件不好,父親一個月百元的工資,我父親一個人就要四十多元的開銷,每月還要給我奶奶和姥姥的生活費二十元錢。

我母親和我們幾個的開銷也就有三十來塊錢。那時我才七歲的樣子,我姐也就十一歲左右。

具我母親講,那時真的很難,我弟發高燒看病都沒有錢,我弟說,不用看吃塊糖就好了,那時花一分鐘買了兩塊糖,奇蹟真是出現了。

當我弟吃水果糖,我們饞的要命,最後我們仨人分了塊水果糖吃,覺的很甜,現在回憶起來都感覺的到甜。

過年時,父親在部隊回不來,三十晚上到初一,把我們都關在屋裡不讓出來,因為我們家裡除了鹹菜和高梁米面什麼都沒有!

當鄰居敲開我們家門時,幾乎哭了!我母親要強,鄰居看不下去子,回家送來五塊錢,還把我媽罵了一頓,說這麼難為什麼不知聲。

我母親為了能增加點收入,介紹到了一個制導火索的工廠上班,平時我姐上學走後,我母親把我們鎖在屋裡,中午請假回來做飯。

我姐的孩子出生後,我姐的婆婆們在市區,照看不了孩子。還好有我們哥幾個照看著我姐的孩子,晚上接走!

我結婚有了孩子,相繼弟弟們有了孩子都是我們自己帶。有句話不是講,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體會到照顧孩子的堅難,在想想父母養我們幾個有多難!就會更加知道母親的恩情有多大!

在這麼困難時期,我奶奶和我姥姥的生活份子錢,重來沒有少給過一個月。說起婆婆和兒媳的矛盾,我母親與我奶奶就有很深的矛盾,母親生我時,有大姑和大娘的挑拔,坐月子期間,自已用涼水洗尿布,這還不算,吃不上又受氣,就因為我母親是農村的看不起。說實話碰上這樣的婆婆誰沒有些怨氣和恨。但是,她總歸是長輩,是她丈夫的親媽。該孝敬還得要孝敬!母親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後來條件好了母親把奶奶帶來與我生活在一起,有很長一段時間。奶奶想她大兒子又要求回到了老家與我的大爺生活。

父親轉業後搬回天津,與我的姥姥一起生活若干年後又我老姨接走……。

現在,我也是當姥爺的人了,我的外孫女,是我女兒自已帶大,她的婆婆也基上沒怎麼邦著帶,我女兒們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沒有受過任何的苦,我們兩口子當時明確跟她講過,孩子必須要自己帶,忙不過來,可以搭把手。要不然不知父母的不易,現在有不少的兒媳和兒子,生個孩子還以為給誰生的,生完孩子,把孩子扔給婆婆或是姥姥,幾乎不管不問,小兩口就知道享受。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恩情。

至於,我們怎麼養老,不指望你太多的負出,在說我女兒這一代,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讓他們來照顧,就是有這個心也沒這個力。四個老人,以後還有她們的孫子和外孫出生,他們自已都忙不完,更別說我們這四個老人了。

他們要是明白父母恩似海深這個道理,我們也不用他們照顧,只要有孝就足已!百年後一切財產都是他們的。不然的話把房產全部賣掉,該旅遊的旅遊,玩累了走不動了,養老院是我們最後的歸宿!

總之,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有話語權,不然的話另人擺佈,對那些不善養子女的老人,你很有錢,就是他們對老人有多恨,那時你就趕也趕不走他們!……

回答完畢!


聲聲不止

有個道理必須明確:老人帶孫子是情分,子女贍養老人是義務。

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尤其是作為歷史上特殊的獨生子女這一年代的人,來自上和下的壓力都集中於年輕父母的身上,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很多家庭中,年輕夫妻的父母都會幫助子女照看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當這種情形持久以後,部分作子女的就很容易將“照看孫輩”這種責任,加在老人的身上。

但必須強調的的一點是,照看子女是作為父母的法定義務,贍養父母是作子女的義務,對下一代的撫養義務沒理由轉嫁給自己的父母,而對上一輩的贍養義務,也不能因為他們不幫自己帶孩子就拒絕履行。

簡單說,就是法律明確規定了必須贍養自己的父母,但沒規定作父母的必須要照顧孫輩。


一、老人有權利拒絕幫助子女帶孩子:

老人很多都是從為人父母的時代走過來,老人利用自己的物質能力和精力,將自己的子女撫養成人(也就是年輕父母這一輩),在此過程中已經充分履行了對子女的撫養義務,當其子女成年後,開始利用自己的能力獨立生活,那麼對於老人而言,履行相應義務後,就有理由享有相應的權利,這種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休息、充分享受老年生活等。

當然,在經濟條件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老人也有權利選擇幫助自己的子女帶孩子,幫助子女減輕一部分生活的壓力。

但這是老人的權利,作為權利,既可以選擇,也可以放棄,那麼當老人選擇了幫助子女帶孩子這個選項,這是一種情分;如果老人拒絕幫助子女帶孩子,這也並無不妥。

其實對於很多西方家庭而言,別說是照看孫輩,當自己的子女成長到18歲的時候,都會放手讓子女獨立生活,然後自己與老伴開始享受二人世界的生活。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的老人而言,總是會選擇犧牲自己的利益,而幫助子女承擔起他們的義務。對於大多數中國的老人而言,在自己的子女出生後,似乎全部的生活意義都集中在子女的身上,所以照看孫輩的這種事情,也自然而然的自己扛在了肩上。

久而久之,當多數老人作出同樣選擇的時候,這個社會似乎就會忽略了一個事實——老人沒有天然的義務幫助子女照看孩子——從而將老人帶孫子這種事情,認為是老人應當做的事情。

而更難過的是,部分老人也會有此認識。


二、子女對下有撫養義務,對上有贍養義務:

說完老人,再向下講一輩,談談年輕父母這一代的責任和權利。

從法律規定上來說,似乎夾在中間的這一輩,具有獨生子女身份特徵的年輕父母們,生活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之中,同時對上要照顧四位老人,對下要照顧1-2名子女,生活的壓力和重擔都落在肩上,似乎很是不公平。

但這種認識方式始終都是建立在孤立且停滯的認識方式,從延續發展的角度上看,年輕父母在現階段履行的義務,最終會演變為十幾年後自己有權享受的權利——

現階段加在老人肩上的義務,最終可能會落在年老的自己身上;現階段充分給予老人的權利,最終自己年老後也可能會充分享受到。

這本就是一種相互的關係,就類似於“先苦後甜”。

生活對每一代人都是公平的(額……先打個問號,反正我們不談政策問題,政策問題太沉重……)(刪掉)

好吧,誰讓我們趕上歷史上最特殊的一代獨生子女群體呢……

談法律,談法律……

根據《婚姻法》第21條規定: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從法律上講,撫養子女、照顧子女,是作為父母的義務,並不是作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同樣,贍養父母也是作為子女的法定義務,並且在贍養義務上,法律並沒有做出但書規定,沒有例外情形(如果曾經父母對子女未履行撫養義務,在年老後要求子女履行贍養義務的,法律上會酌情考慮子女一方贍養義務的大小,但並不能天然令贍養義務消滅)。

所以,曾經自己的父母已經對自己履行的撫養義務,自己就應當對年老的父母履行贍養義務,不能因為老人不幫自己帶孩子,就拒絕贍養。


道義的歸道義,法律的歸法律。

看到有些回答中說,老人不幫自己的子女待孩子,子女對老人不理不睬就是“自作自受”,這點我很不能接受。

這種觀點顯然將老人自願放棄休息的權利、自願幫助子女履行本應由子女履行的義務這種自願自發的行為,認為是老人理當的行為,甚至將老人不帶孩子這種事作為老人的一種“惡性”認定。

這種簡單粗暴的認定方式,和火車上要求其他乘客與自己換座位有什麼區別呢?

不換座位是本分,換座位是情分。

換與不換全在於對方的一念之間。

不帶孫子是本分,帶孫子是情分。

帶與不帶也在於老人的一念之間。

憑什麼作為子女的要將照顧孩子的責任,強加在老人身上,不問老人是否願意就說——喏!這是你們倆必須做的事!以後孩子歸你們管!

風水輪流轉,如果現如今將帶孩子的責任強硬的加給父母,那麼日後自己老了以後,自己的子女同樣會將這種責任還給自己!

所以,老人願不願意帶孩子,什麼時候帶孩子,應該給老人更多的選擇權,老人同樣有自己的生活,彼此尊重不只體現在社會中的人與人,也同樣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和父母長輩之間!


高萌Goal

我的孩子今年18歲,過幾天即將參加2018年高考,他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夫妻倆就沒有讓老人帶過孩子。我想從為人子女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1、父母撫養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他們老了就應該歇歇,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夫妻倆在我愛人修完產假後,就請了一個親戚來帶孩子,每個月給工資,直到孩子幼兒園畢業。我們每個週末會帶孩子給爺爺、外公外婆看看,老人既有含孫弄怡的快樂,又沒有陷入整天帶孩子的辛勞和疲憊中,這個結果今天看來非常好,孩子和老人的感情很親,得到的關心和愛並不少。我們夫妻也很欣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投入的精力,也讓我們最大程度地參與他的成長,對他成長中的問題更有了解,可以給出適當的建議,幫助他一天天進步。

有時候,看見路上頭髮花白的爺爺奶奶輩騎著自行車、電動車送孫子輩上學,會心生同情,辛苦一輩子,居然沒有盡頭。帶孩子的辛苦,沒有養育過孩子的,不會有真正的體會;沒有獨立、認真帶大孩子的,不會有深刻體會。父母的責任是帶大子女,而孫子輩成長的任務,不是他們的義務。如果有條件,或者即使條件比較難也盡力去克服,讓辛勞一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度過一個較為輕鬆快樂的,而不是任務重重的晚年,這就是孝順。

2、父母不帶我們的孩子,絕不是我們不孝順、不盡法律義務的理由。

我看到這個問題下,有的回答有著很奇怪的邏輯:如果你不幫我帶孩子,將來你老了,別想我伺候你。

這是一個於良心,於道義,於人格,於法律都過不去的邏輯。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但絕無必須養育孫子輩的義務。子女對父母的孝順,是因為他們盡了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道義和法律的要求。把自己帶孩子的義務,交給老人,這本身是轉嫁義務,是逃避責任。用討價還價的方式去威脅父母,良心、人格、道義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將來不贍養、伺候年邁的老人,還會付出法律上的代價,最終親情盡失。

我們在社會中與人相處,有個很好的識人原則:孝順的人,好相處。因為孝順的人,能理解別人的付出,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這樣的人大多真誠可信。所以有句話:“百善孝為先”。如果你耳聞目睹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最好及早遠離。試想,一個人對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還會對什麼人好呢?

3、如果一個大家庭比較大,老人帶孩子會引發諸多家庭矛盾。

關於帶孫子輩還是外孫輩,帶男孩還是帶女孩,帶哪個孩子的孩子,引發的家庭矛盾還少嗎?如果都帶,老人的體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帶其中一部分,又會導致子女間的互相比較,分出親疏,明著暗著較量。老人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嗎?一個大家庭還有其樂融融的氛圍嗎?

而如果一個大家庭形成共識,老人不必帶任何孩子,這種相互比較的矛盾就不會存在。從老人的角度來說,對外孫輩,孫子輩,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質上一視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選擇,也是最聰明的選擇,最和諧的選擇。可以這麼說,有些帶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處理不善的因素。

4、我們老的時候,不會要求孩子給我們養老、伺候,帶不帶孫子視體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諧的關係,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間,有一定距離的關係,所以有“一碗湯的距離”這種說法。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我們老了,無論從現實角度還是認識角度,獨生子女都無法去完成伺候幾位老人的任務,這些任務將來必定會交給專業的社會機構,養老將是未來一種理性的、龐大的產業。

對於孩子的孩子,我們會視自己當時的體力精力而決定是否參與孫子輩的撫養,但絕不會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我們的孩子也絕不能提出必須這樣的要求,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共識會越來越多。

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互相給出空間、時間,才是維繫良好關係的原則,這個原則不僅僅適用於家庭,它對所有的社會關係都奏效。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就是因為它有這個原則;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為它違反原則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麻辣一加一

需不需要父母幫著帶孩子,說到底就一條,取決於自己的腰包。如果男人有足夠的能力養活一家大小,那麼妻子可以選擇自己帶孩子,或者請保姆。現實問題是有幾個年輕人在二十多歲三十歲就有能力做到這一切?

再有,孝順父母是兒女的責任,父母即使不帶孫子孫女,兒女也必須孝順他們,但是,不包括兒媳。兒媳跟公婆沒有血緣關係,只能兩好合一好,媳婦在需要的時候,婆婆搭把手,婆婆老了,媳婦幫著洗個衣服做個飯。

有些年青人視老人帶孩子為必然,老人既要帶好孩子還得做好家務同時這個家的開支也靠老人。稍有不到之處,被責怪被白眼,老人還是自己單過,將來也不勞子女,看過很多憚盡全力為子女的父母,體力財力用盡之後一樣的孤獨無助!

生孩子前要考慮好工資請不起保姆或者有這樣那樣自己帶孩子難度,那就不要生,不要生了孩子自己不能帶都轉嫁給老人帶,老人很想帶孩子那是另一回事,但是他們不想帶就不能心懷怨恨他們。還是要有感恩心對待父母,因為他們是把子女養育長大至成家立業。要是做不到子女就是不孝!

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帶大,這是義務。老人們帶孩子是放不下自己的孩子。所以想幫他們減輕一些生活壓力。帶是情不帶是理。只有沒良心,沒素質的人才會說,不帶孫子以後也不管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