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農機政策直達,關注收藏轉發☝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海洋是人類獲取食物及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我國是海洋大國,海洋漁業是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我國以海水增養殖為重點的海洋漁業迅猛發展,掀起了海藻、海洋蝦類、海洋貝類、海洋魚類、海珍品養殖的5次產業浪潮,增養殖總產量自1990年以來一直穩居世界首位。但是,傳統的粗放型增養殖漁業生產方式使海域生態受損、環境惡化、資源衰退,急需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能夠在保護生態、涵養資源的同時,持續健康發展海洋漁業,海洋牧場就是這樣一種新型的海洋漁業生產方式。海洋牧場作為一種生態友好型的生產方式,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得以快速發展。目前,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初具規模,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顯著,得到了政府與企業在內社會各界的認可。

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然而,由於我國海洋牧場起步晚,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海洋牧場建設定位不清,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等問題。近期有報道對海洋牧場提出質疑,甚至將海水增養殖等同於海洋牧場,認為海洋牧場發展前景堪憂。那實際情況如何呢?下面從幾個方面對海洋牧場進行全面介紹,並通過相關對比分析,使人們更準確的瞭解和認識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目前,海洋牧場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解釋,其內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也反映了人們對其認知的不斷深化。目前國內對海洋牧場的認識可以歸納為基於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所需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漁業模式(《SC/T 9111-2017 海洋牧場分類》)。狹義上,海洋牧場是一種以人工魚礁為基本養殖載體,以生態系統平衡為指導思想,結合漁業增殖放流、健康養殖等技術手段,從而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態漁業生產方式。但廣義上,海洋牧場是以人工魚礁投放和海藻床建設為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基本手段,選定重點海洋物種繁衍為生態核心目標,在總結傳統海洋漁業生產規律和實踐的基礎上,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建立起來的一種動態的生態系統。

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海洋牧場與海水增養殖的區別

由於現在海洋牧場發展比較熱,大家都把相關事項往上靠,不同內容往裡裝,導致了海洋牧場概念泛化。部分地方將單純的底播增殖、網箱養殖以及筏式養殖也作為海洋牧場。還有最近發生的“獐子島扇貝事件”,其實發生扇貝大面積減產死亡的區域只是常規的底播增殖區,所以並非嚴格定義的海洋牧場。這個事件暴露出的問題其實是粗放式海水增養殖存在的問題,包括缺乏科技支撐、規模盲目擴張等。但經媒體炒作,有些人認為是海洋牧場出了問題。雖然海洋牧場和海水增養殖兩者有一定的聯繫,但是實際上是不同的

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一)構成要素不同

從海洋牧場的含義及我國海洋牧場建設實踐上看,海洋牧場有兩個核心要素,其中人工魚礁和海藻場(海草床)建設是海洋牧場建設的核心構成要素,基於生態系統水平的增養殖是海洋牧場建設的核心技術要素。而海水增養殖是海洋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指主要在人工控制下,利用淺海、灘塗、港灣從事魚、蝦、貝、藻等繁殖和養成的生產方式。從以上定義看,海水增養殖和海洋牧場不能完全劃等號,海洋牧場是海水增養殖的高級發展階段,具有其特有的核心要素,更加註重生態修復和資源養護,更加註重生態環境的適宜性和承載力,更加註重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應用。獐子島的蝦夷扇貝大面積死亡,其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考慮生態環境適宜性和承載力,沒有開展科學系統的跟蹤監測和分析。

海洋牧場概念大熱,不同於傳統粗放型增養殖,吸取獐子島扇貝教訓

(二)目標定位不同

海洋牧場以養護海洋漁業資源和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等生態效益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農業部印發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管理工作規範(試行)》(農辦漁〔2017〕59)明確要求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應以修復和優化水域生態環境,恢復並增殖海洋漁業資源為主要目標。而傳統的海洋增養殖以獲取更多的水產品,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因此在發展中就不免存在重規模、輕質量,重經濟、輕生態的現象存在,容易出現盲目擴張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