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创新发展动员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枣发〔2018〕8号),加快推进全市旅游和服务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市旅服委服务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旅游和服务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行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实现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旅服新动能、贡献旅服新力量。

(二)工作目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18.7%提高到2022年的24.2%。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12%。2018年培育提升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5家,完成个转企2000家。2018年精品旅游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2.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左右,入境游客数量提高到3.47万人次。

二、主要任务

1、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配合国家、省和我市有关部门,做好大运河文化带规划编制工作,与市发改委进行工作对接,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规划编制相关调研、资料提供、意见征求等工作,争取融入更多枣庄运河文化旅游元素,提升枣庄运河旅游影响力。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着力推进台儿庄全域旅游和度假区建设,培育知名枣庄运河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大运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枣庄示范区项目建设,秉持“抓点带面成带”的推进要求,主要实施沿运物流产业带、“鲁风运河”旅游特色区、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内容,着力提升京杭运河文化旅游、港航物流、城市配套、临港产业等功能,力争创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运河生态旅游示范区。(责任科室:规划发展科、服务业项目科)

2、积极参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全面参与推进省、市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建立省市区三级全域旅游工作联络机制,积极做好沟通对接。在全省全域旅游相关文件、政策出台和落实过程中,最大限度融入枣庄元素,为枣庄旅游发展充分争取政策空间。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实施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市精品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实施,指导区市规划落实。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根据创建标准对全市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全力推动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市。(责任科室:规划发展科)

3、乡村旅游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全域发展的先进理念指导,以推进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和“三农”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石佛山寨乡村旅游、九顶莲花山度假区、乡村爱情主题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六产”。在全市重点打造滕州龙阳乡村旅游片区、山亭区葫芦套乡村旅游片区等14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落实旅游扶贫精准对象、示范项目、扶贫投入和技能培训,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的有效途径。(责任科室:乡村旅游办公室)

4、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围绕“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推进台儿庄古城、微山湖红荷湿地、冠世榴园、翼云石头部落等重点景区的管理提升、做精做细。积极推进微山湖红荷湿地旅游区、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国家(省)、市两级旅游项目调度通报制度,及时掌握跟进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情况,着重推进台儿庄全域旅游项目、山亭翼云度假区汉诺文化旅游提升项目等重点旅游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推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厕所革命、道路畅通、标识提升“三大行动”。制定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着力提升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厕所档次。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推进旅游道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增设一批布局合理、标识规范、指向清晰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责任科室:规划发展科)

5、编制精品旅游产业专项规划。与省旅发委开展工作对接,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编制我市精品旅游产业规划,切实与省精品旅游产业专项规划衔接。(责任科室:规划发展科)

6、积极打造“鲁风运河”品牌。做好2018年“鲁风运河”旅游品牌营销工作,开展好“鲁风运河”品牌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与渠道商和媒体平台的广泛合作,实现客源市场“鲁风运河”品牌的认知度。发挥好“鲁风运河”品牌联盟成员单位和秘书处的协调作用,联合打造和开发旅游产品,共同举办创新活动。构建联合营销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联盟城市资源共享、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融、交通互联、有事互商的合作局面。重点举办好2018第二届“鲁风运河”美食节、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台儿庄运河古城千年大庙会、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台儿庄运河龙舟赛等运河旅游品牌节事活动。

7、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模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持续推进淮海经济区域、西部隆起带、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的区域旅游合作和推广活动,策划推出一批运河文化、度假休闲等精品二日游、三日游串线产品,实现宣传互动、市场互换、客源互送、共同发展。发挥枣庄旅游联合营销模式优势,按照“政府树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采取“政企联手、上下联动、部门联合、跨界联姻、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联盟、市场共享、政策互利、合作共赢”等形式,打造市、区(市)、企业和区域联盟同城化发展的营销一盘棋格局。

9、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商贸、养生养老等产业,认真策划、筛选、储备好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搞好项目的包装、论证、推介及招商,大力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严格落实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定期通报、跟进督办”等工作机制,每月一调度通报、每季度一跟踪督导、年终一量化考核,全程跟进掌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严格考核奖惩,务求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市、区两级进一步增强运作合力,建立健全领导帮扶重大项目责任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跟踪问效,一方面及时将工程进度较快的优质项目集中展示出来,凸显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建设成效;另一方面对进度缓慢、建设存在问题的项目,积极与投资方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责任科室:服务业项目科)

10、推进服务业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纵深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枣政发﹝2013﹞41号),减少行政审批,加快推进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大力培植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技术服务、系统集成、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运行情况的调度分析,推动现代服务业量级提升、比重提升、水平提升。立足我市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实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深入调研,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完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做好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对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目标任务的考核。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好服务业“百千万”培训。推动服务业枣庄英才和泰山领军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责任科室:服务业综合科)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旅服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旅服委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附后),负责新旧动能转换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要立足职能,责任科室为牵头科室,其他相关科室要积极配合、广泛参与,扎实推进各自领域工作。各区(市)旅服局、枣庄高新区经发局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旅服系统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多做贡献。要确实转变陈旧观念、传统路径、政策依赖、窄视野小格局,发扬旅服担当精神、进取精神,保持改革锐气、创业激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锐意进取,发愤图强。

(三)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全市旅游和服务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督导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切实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定期督导调度,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工作成效的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宣传引导。紧密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深入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学习宣传活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为服务行动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旅游和服务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担当实干。

附件:市旅服委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市旅服委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明鹏 党委书记、主任

副组长: 杜建民 党委委员、副主任

李志宏 党委委员、副主任

赵爱云 党委委员、副主任

吕东来 副主任

成 员: 丁晓蕾 市场开发科科长

刘文义 规划发展科科长

刘 亚 质量监督科科长

王 飞 服务业规划科科长

单建勇 服务业项目科科长

张 勇 信息和政策法规科科长

刘 楠 服务业综合科主任科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服务业项目科,单建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借调部分同志充实到相关科室,帮助工作。

主要职责:积极与对口省直部门处室对接,争取政策支持;调度、推进大运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枣庄示范区项目建设;编制全市精品 旅游产业专项规划,组织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旅游消费总额及增长率指标考核工作;组织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有关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收集、发送工作信息;负责领导小组有关工作部署的筹备承办,及对相关科室工作的日常统筹协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