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農村名校大學生,在一線城市,會過得怎麼樣?

網友一:

我的一個朋友,畢業於省會一個二流的本科院校,非211、985,畢業之後變去了深圳。憑藉自己的踏實肯幹,不到5年變成了業內小有名氣的銷售總監。隨後,又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主營對外貿易,生意也是做的順風順水,後來定居深圳,擁有人人羨慕的豪宅。

我的另外一個朋友,畢業於西北大學,保送本校碩士,讀完碩士之後去了上海商飛工作,如今留學英國。相較於同齡人,他的讀書經歷已經相當厲害,但工作居住在上海的他每天依舊需要為房貸、車貸奔波,不能算是享受生活的人。

由此來看,學歷只是敲門磚。當今社會會給予擁有高學歷的人更多優質資源,而現實生活中,這些擁有高學歷的人過的好不好,還得看自己追求夢想的努力程度以及自身在社會打拼的能力。或上班,或創業,擁有高學歷的人,即使沒有深厚的家底,通過努力依然能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站穩腳跟,拼出自己的一篇天地。

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農村名校大學生,在一線城市,會過得怎麼樣?

網友二:

我以我的經歷告訴你,除了極個別過得很不錯,大部分人過得很一般,但也比一般高校中的農村孩子畢業後過得好。

一線城市,最貴的是房子。北京的房價,想必諸位是知道的。2016年後瘋漲了一段時間,現在基本控制住了。最貴的是西城東城,二手房均價12萬。其次是海淀朝陽石景山豐臺,均價8-9萬。這是什麼概念?985高校畢業生平均月薪最多1萬。所以北京城六區的房,要是你沒家底,就不要指望了。

北京的大部分人在城六區上班,你如果買不起這邊的房,要麼租,那意味著你隨時得做好搬家準備;要麼去遠郊買房,那意味著你早上擠公交地鐵至少一小時以上。你覺得生活質量能高麼?當然更可憂的還在於,你要是房子買到郊區,你的孩子就只能在郊區上學。北京教育資源差別極大,在郊區上學,和在三線城市上學沒啥區別。你的孩子相比於城六區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了。

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農村名校大學生,在一線城市,會過得怎麼樣?

網友三:

像我們家隔壁的,他們家三兄弟,一個學醫,一個學建築,在上海交通大學,出來混得很好。但是他們小時候很窮的,還好他們家教比較好,我們的家族裡也有一些富裕的救濟他們,幫助他們,他們也很懂事,讀書很勤奮,但是,也就能供得起兩個孩子讀書,不讀書的那個孩子出去打工,賺的錢大部分都寄回家裡。

沒有經歷苦難誰會知道人生的心酸,現在苦日子熬到頭了,大的那個做醫生,小的那個搞建築設計,目前公司派駐歐洲那邊進修,現在家裡條件改善了,其實村裡人從來不會說笑話他們啥的,都認為他們比較有志氣,還很尊敬他們,經常教導自己的孩子向他們學習。

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農村名校大學生,在一線城市,會過得怎麼樣?

網友四:

農村大學生即便是沒有家底,但是一線城市是非常公平的,不像很多三四線的小城市,發展瓶頸主要是靠裙帶關係。你如果走在三線城市的路上,一路上幾乎很容易就遇到熟人,熟人社會的生存邏輯不是叢林法則,能力之上,而是依靠既有的關係。

考上211/985的農村高材生,已經經歷過一輪篩選,在智力和意志上都屬於同齡人的佼佼者,他們有有著農村人的堅韌不拔的品質,所以在一線城市會顯得格外適應。

很多人高估了城市困難對他們的挫折程度,京東的劉強東,蘇北農村出生,10歲的時候才第一次看到電燈泡,那樣落後的物質條件都見過了,自然不會有什麼苦難能夠打倒他。

網友五:

這個數據是2016年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前40名的高校。在這40所高校中,只有10所高校不是“985”,“211”院校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985”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優勢,這只是一個平均值,還不考慮行業因素。而201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水平為5074元,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畢業生的平均水平為6018元,其中有7.1%的雙一流應屆畢業生起薪超過10000元,這一比例是普通本科生的5.2倍!

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農村名校大學生,在一線城市,會過得怎麼樣?

就算是農村出身的學生,在考入“985,211”院校後,沒有一絲家底,留在一線城市,他們的平均薪資水平也比沒有讀過大學或者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高出差不多一倍。而這個差距也還只是剛剛畢業以後的水平,他們在進入社會幾年後,晉升的空間會更大,這個差距也將會變得更大。

網友六:

雖然是當下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有錢的人繼續有錢,沒錢的人繼續很窮,但是不管你是211還是985或者普通院校,不管你是農村還是城市,只要你有能力,在一線城市還是能活的相當好的。

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農村名校大學生,在一線城市,會過得怎麼樣?

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