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徽學復興 拓文旅發展新思路“竹山雅集”筆會活動之專訪丁方

以徽學復興 拓文旅發展新思路“竹山雅集”筆會活動之專訪丁方

以徽學復興 拓文旅發展新思路“竹山雅集”筆會活動之專訪丁方

丁方,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化部建築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藝術小鎮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與修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意大利安布羅斯學院研究員。早期以“神聖山水”系列作品名譽中國,後潛心治學,研究東西方藝術,並不斷致力於“東方文藝復興”學派的學理構建和國際推廣。

竹山雅集,穿越時空與歷史佳話相接

古色古香的翰琳堂內,書香墨氣濃郁。案前,丁方院長大筆一揮,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這紙是好紙,就是這筆是狼毫,我用的不是太順手。我更喜歡羊毫長鋒,柔軟內韌,與徽文化、新安程朱理學的內容修煉比較一致。”丁方笑著娓娓道來。

新時代裡,文藝復興在東方

2014年12月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家“文藝復興”研究的專門學術機構。多年來,丁方院長不斷致力於“東方文藝復興”學派的學理構建和國際推廣。

那麼何為“東方文藝復興”?又有何意義?丁院長介紹,東方文藝復興的學術理念是應當前的發展大勢,順應中央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出的。在東方文藝復興的學術體系中,一流學科建設、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幾個方面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是東方世界重要的一員,但中國並不是整個東方世界。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夠作為引領整個東方世界復興的關鍵舉措。”丁方說,東方文藝復興,在學科方面的落地點是藝術技術學,也就是藝術加科技、藝術+科學,而這也是文藝復興的特徵。

以徽學復興 拓文旅發展新思路“竹山雅集”筆會活動之專訪丁方

時歷史而言,國際學界早在18世紀中期就有人提出“東方文藝復興”,但是站在西方的角度來看東方局部,看不到全貌。由於歷史、地理等方面原因,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學只能管窺到比如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的某些成就。對中國,也只是流於青花瓷、絲綢、茶葉等在的淺表認識,而未接觸到先秦諸子百家等精神思想,直到1978年愛德華-薩義德寫了一本書叫《東方主義》,方才指出問題的要害,他指出以往的西方學界的東方學者,都無法成為東方文化的真正闡釋者,應該他們是站在東方文化的外部。他一直期待著並堅信:真正的東方主義應該由東方文化的本體內部傳承者來打造,或者換句話說,只有創造東方文化的藝術家與學者,方能肩負東方文藝復興的使命。

東方文藝復興正好覆蓋一帶一路——從地中海到遠東這廣袤的地理範圍。如果我們把一流學科“技術藝術學”的建設,在一帶一路文旅研習產業中實施,具體來講就是將一帶一路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修復/轉移/創化變成文旅產業的內容,那麼就會煥發出巨大的能量;同時,也能從民心相通、文化共建的角度完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我認為,與純粹的經濟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和以攫取資源的硬性發展相比,文化交流、文旅事業都是保護自然生態的行為,這也是我強調東方文藝復興對當下現實的作用。”丁方說。

徽學復興與文旅結合,需創新思路

眾所周知,徽學、敦煌學、藏學是中國的三大顯學。敦煌學和藏學在是熱點,有很高的國際地位,而徽學幾乎沒有走出國門,沒有將其放在國際語境中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現狀基本還是自說自話,這種狀態需要反思。而這也正是此次丁方將“竹山雅集”落地黃山的初心。

以徽學復興 拓文旅發展新思路“竹山雅集”筆會活動之專訪丁方

丁方認為,徽學與一帶一路、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小文藝復興都有著密切關聯。程朱理學其實也是秉承儒學及先秦諸子百家的豐厚思想演變而來,它有著重要的承前作用,建立了中國道德體系的維度。但是,在我們當前的文化生活中間,這點體現其價值與作用。“聽說徽州的文化旅遊不盡如人意,多是走形式,以消費自然風光為主,吃喝+購物+拍照,然後走人,這是一種非常表淺的旅遊形態,對於徽州這個文脈傳統淵遠流長的地方,這不能令人滿意的。

“徽學豐厚而宏大,要將徽州文化與文旅產業深度結合,就必須從解決當下現實需求問題出發,探求徽學復興之道。這個復興做得好,便能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丁方表示,文旅的深度融合應該是把人文、歷史文化傳統作為主要的研習和體驗對象。比如說,我們的博物館,現在的博物館多是靜態的展陳、解說,早已過時了。但國外有很多情景體驗式智慧博物館,我們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有效地把物質文化遺產與非遺結合起來,成為文旅研習的內容,爭取在全國樹立一面旗幟。“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巨量的工作要做,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丁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