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須提前十幾年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定了!

再過幾天,決定千萬孩子命運的“2018年高考”將如約而至。

孩子還小的父母們,一定會覺得高考距離自己孩子還遠著呢,十幾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何必著急呢?

如果你真是這樣想的,那我一定要告訴你: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遇見父母那一刻就已經定了——你家孩子是高考後能否踏進985、211這些名牌大學的校園,完全和父母息息相關!

父母必須提前十幾年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定了!

1

孩子的高考成績藏在父母的見識裡

現在中國最知名的“讀書人”是誰?

估計你一下子就會說出答案:那些經常出現在電視屏幕裡的教授們啊。

錯,真正的答案說出來嚇你一大跳,當前中國最知名的“讀書人”其實是個音樂人,就是擁有N億點擊量的《曉松奇談》《曉說》等王牌知識欄目的主講人,高曉松。

如果你只以為高曉松讀書讀得“雜又多”,音樂才華出眾,那你肯定不是他最重視的粉絲——高曉松還是一位學霸,高考的時候化學單科成績是北京的狀元,總分超過清華錄取分數線60多分。

高曉松這樣的學霸是怎麼煉成的呢?除了自身的聰慧和努力之外,他還成長在一個有見識的家庭裡,不光他的父母是清華知名教授,外公張維更是中國工程院、科學院的兩院院士,懂四國語言,一手締造了深圳大學。

父母必須提前十幾年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定了!

在高曉松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規劃好了人生的藍圖,“讀完清華,就到國外留學讀博,然後成為某個領域的學者或科學家。”同時,父母還培養高曉松學習琴棋書畫,盡最大力氣增長他的見識和對這個世界的適應力,“琴棋書畫,我娘既當師父又當師孃,手把手嘴把嘴教我這些‘雕蟲小技’,以備我人生不如意時用以解憂。

當時,高曉松的媽媽經常對兒子說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要覺得眼前這點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

高曉松的爸媽對兒子“見識”的著重培養,最終讓不但讓他成為了學霸,更是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偶像。

父母有見識,孩子人生的格局才會更宏大。所以,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有一定見識的孩子。所以,作為父母,當我們十幾年後想要孩子過關斬將成功越過高考這座獨木橋,那我們現在就必須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就藏在父母的見識裡。

2

孩子的高考成績藏在父母的修養裡

我的同事貝貝,從小學到985大學碩士畢業,一路上都是眾人豔羨的“學霸”。

我講貝貝的經歷並不是鼓勵父母們都強逼著自己的孩子去“跳級”,而是要引出貝貝的父母,一對特別有修養的父母。

貝貝的爸爸和媽媽都是一個四線城市裡的普通工薪族。在貝貝生活的那個礦區裡,很多孩子的爸爸都是下班就聚在一起打牌、侃大天,而媽媽們則喜歡下班吃完飯後聚在一起織著毛衣看電視。貝貝的爸爸和媽媽卻像是礦區裡的一個“例外”,他們希望能活出和周圍人不一樣的生活,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能給女兒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所以,他們下班後最喜歡的事情是一家三口去礦區的職工圖書館看書,而且風雨無阻。

父母必須提前十幾年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定了!

礦區那座小小圖書館,盛放下了一家三口最美好的時光,也給了這個家庭更多的收穫。貝貝跟著爸爸媽媽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她從書裡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在小夥伴們天天想著去遊戲廳、網吧玩的時候,她已經開始為自己心中綻放的那個小小的理想而開始奔跑— —“我長大了一定要做個寫文章的”。

帶孩子讀書,僅僅是這對有修養的父母身上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他們的有修養還體現

在對女兒其他方面的塑造與影響上。他們從來不會特別去督促貝貝學習,但他們特別注重女兒各種好習慣的養成。因此,他們經常會以身作則,比如今天要讀的書一定要今天讀完,所以貝貝的作業從來沒有過一次“晚點”。

“我爸媽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的修養,他們是很普通的礦區職工,但他們在不斷昇華自己的過程中也深刻影響了我,給了我一個有很好家風的家庭,讓我特別自律,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比別人有章法,所以這可能是我不論是高考還是考研都取得不錯成績的根本原因吧。”

高考,也許是現代中國孩子人生中所面對的第一次關鍵衝刺。可是,這場衝刺的背後,比拼的卻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修養的父母,不僅僅會關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舒不舒服,而是會去做孩子學習的榜樣,讓自身的良好修養成為教育孩子的“利器”,像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像一片浪花推動另一片浪花,無形中讓孩子開始向著好的方向進發,最終抵達美好的彼岸。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孩子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3

孩子的高考成績藏在父母的三觀裡

現在,很多人已經將生活變成了一個大大的競技場— —

大家不光在這裡比車子、房子、社會地位等,就連孩子也成為了比拼的“功名利祿”中所包含的重要籌碼:

“我家孩子可厲害了,三歲就能背一百首唐詩”;

“我閨女特別棒,學習成績全年級第一之外,鋼琴還獲得了市裡一等獎”;

“我兒子也不是特別優秀,就是每年都拿一等獎學金,畢業後準備去斯坦福深造”;

……

在網上曾看到過一位高考生這樣吐槽自己的父母:“我爸媽的三觀要是稍微正那麼一釐米,我可能都會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高考結果。我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特別好,尤其是作文,獲得了好幾個市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可是上了高中後,我爸媽就開始以他們錯誤的三觀規劃我的人生。他們覺得未來世界的主宰權一定掌握在寫代碼的人手裡,能寫出優秀的代碼的人肯定能娶到漂亮媳婦,買得起一線城市的房子,世界500強的公司隨便挑。結果,我硬生生地被他們逼著學了我從來都不是很擅長的理科,尤其是要努力學習好那該死的物理。最終我這高考就吃了那張理科綜合試卷的虧,我語數外三門平均130分的前提下,總分愣是沒超過550分,順利錯過了我夢想的985。”

父母必須提前十幾年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定了!

試想一下,如果這位高考生的父母,擁有正確的三觀,明白孩子的成長絕不是靠房子、車子、世界500強公司的職位去衡量,那他的孩子不但會考出優異的高考成績,還會進入其夢想中的大學。

所以說,孩子的高考成績就藏在父母的三觀裡——三觀正的父母會一開始就注重孩子的個性培養,更不會將孩子當做自己與這個社會比拼高下的重要籌碼。孩子想做個美食家,就告訴他嚐遍世界美食是一件多麼快樂而又偉大的事情;孩子喜歡搞藝術,就讓他明白藝術才是真正顛覆世界的第一推進力;孩子喜歡大自然,就讓他在成長的每一天裡都能與大自然擁抱一下…… 在順其自然的基礎上一路獲得正確引導的孩子,他一定是一個會學習也愛學習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還能夠在高考時考不出好成績?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不到鮮花與掌聲?

所以,你若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十幾年之後,不會跌倒在高考這場衝刺中,那你就必須做一個三觀正的父母。

【心語】

父母必須提前十幾年明白:孩子的高考成績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定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和孩子帶來些許幫助。

我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因為高考又一次臨近了萬千家庭,而是希望關注我的朋友們能趁早“佈局”,不要在十幾年後的這個時候,因為孩子的高考而每日憂心忡忡——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小璐夫人說:你若不從一開始就為孩子布好高考的“局”,十幾年後孩子高考時,你和你的家庭多半是一個兵荒馬亂的狀態。

我曾讀過這樣一首很有教育啟示的詩,是著名詩人羅西·勞·諾兒迪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

他們將學會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誠實中,

他們將學會正直;

如果孩子會被公平對待,

他們將學會正義;

如果孩子被關心和體諒,

他們將學會尊重。

家,永遠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學校,父母,永遠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老師。孩子的未來,就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所以,我們要想孩子十幾年後成為高考後的“成績好、心態好、格局好”的“新三好學生”,那我們就要從現在起做一個“有見識、修養好、三觀正”的“新三好父母”。

你,做好成為“新三好父母”的準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