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温州一家人”

最近观看了一部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特别有感触,电视剧描写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浙江温州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背井离乡,在中国各地和欧洲艰苦创业的故事。这只是温州商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而真正的现实却比电视剧来的更加猛烈。

温州其实城市不算太大,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温州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因此最初的温州人生活也比较穷困。

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温州一家人”

无奈之下,不少的温州人开始以各种外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去谋生,当时听说欧洲发展的不错,不少温州人就通过各种方式去欧洲谋生,像意大利的温州人最早的打工生涯就是服装黑工,后来转型成了服装上,最终在某些城市垄断了廉价服装批发。

而无法出国的温州人,在市场经济政策刚刚放开的浪潮中,抓住了一些商机,开始激发创业的热情,开始了手工作坊和家庭工业,那个时候的景象就是,楼上住人,楼下聚集自己家或者邻居。印刷,裁缝、做鞋、制眼镜、造钮扣、加工小电器等行业层出不穷。

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温州一家人”

最初因为技术落后,创意不够,温州人做产品都是去模仿的,像纽扣只要从外地或者国外买来的衣服上拆几颗,研究研究就可以生产了,在意大利的温州人将皮鞋带进国内进行模仿,服装有模仿法国的等等。

直到模仿出现了信任危机,温州人开始思考去走品牌化,去专心做质量,直到现在,温州的产品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像奥康的皮鞋,正泰的电器,温州的光伏都在走向国际。

进入互联网时代,原本以制造轻工业为主的温州,意识到转型迫在眉睫,于是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之路。

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温州一家人”

一路走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温州做事和创业,无论是从国内到国外,从小电器到大光伏,从模仿到质造再到智造,从传统到新型。温州人一直在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