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精緻”到無法靠近(終)

您與「知樂古典音樂」只有一個關注的距離

拉威尔,“精致”到无法靠近(终)

今日主播:葉帆

拉威尔,“精致”到无法靠近(终)

你應該知道的古典名家名曲 之

拉威爾,“精緻”到無法靠近(終)

拉威尔,“精致”到无法靠近(终)

舞劇 《波萊羅》在巴黎演出後,在舞蹈世界裡引發不小的震動:愛爾蘭舞蹈家多林把它作為自己的獨舞保留節目,連續演了許多年;但俄國舞蹈演員利法爾跳的《波萊羅》卻截然不同:雖仍作為西班牙主題來處理,卻避而不跳傳統的西班牙舞,舞者覺得具有固定不變的旋律和節奏型與真正的“波萊羅”已少有共同之處了。利法爾的舞臺設計:佈景是白色的拱廊和血紅的天空,自己化妝成一名鬥牛士,從鬥牛場上凱旋,用戲謔的方式挑逗著愛慕他的女人。隨後情敵出現在,奪走了這個女人,鬥牛士大失所望,昏昏沉沉跌倒在地,受了重傷。狂歡的人群繼續著自己的歡愉,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舞臺上漸漸擠滿了人,在樂隊最後的“漸強”中,鬥牛士的死去……

從時間上看,拉威爾的藝術生涯“駝峰”處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他對藝術自有一套說法。他自稱不是個“現代派作曲家”,因為他的音樂不是在進行一場“革命”;而是一種“進化”——他自己都承認,從未試圖摒棄以往公認的和聲、以及作曲規則。儘管他對當時音樂界出現的新思潮一向虛懷若谷,也樂於接受;但自己的音樂大部分是建立在過去的傳統之上——是一種自然傳承的結果。他說自己從未間斷過對莫扎特的研究,也不是一個擅長寫那種過激和聲與亂七八糟對外法的“現代派作曲家”,因為“不想做任何一種作曲風格的奴隸,也不想跟任何一個特定的樂派結盟”。其實,拉威爾非常重視旋律,曾對學生沃恩•威廉斯說過:“在一切有生命的音樂中,都有一個含蓄的旋律輪廓”…他大量運用自然調式、五聲音階及不和諧的七和絃、九和絃,但總是以傳統和聲為基礎,所以他在無調性的領域裡沒有走太遠。

拉威爾偏愛舞曲體裁,如法國的小步舞曲、帕凡、裡戈頓;西班牙的馬拉加尼亞、哈巴涅拉、波萊洛等,他將這些舞曲處理得典雅情致、明晰優美,突顯法國音樂特點。但他

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管絃樂配器法,能將每種樂器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給人一種聽覺奢侈品的感覺。他的作品總體風格傾向於古典音樂的純淨優美,但總是富有幽默感。

拉威尔,“精致”到无法靠近(终)

拉威爾是一個偏執的完美主義者,儘管技術高超,但對待每一部作品仍是反覆推敲、精心雕琢,不到極致決不罷休。他的傳記作者馬紐埃爾在書中留下這樣的話:“拉威爾的目標是技術完美,但他自己也知道這一目標永遠無法達到;所以他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要求自己無限向其靠近。”因這一癖好,斯特拉文斯基曾戲謔地稱他是 “精巧的瑞士鐘錶匠”;我們的王羽佳也認同這一觀點,曾說:“在我看來,拉威爾的音樂有著瑞士鐘錶般的精準;並且愉悅、純粹而又簡單——就像巧克力一樣。”拉威爾的這種創作精神後來由“法國六人團”繼承發揚著……

拉威爾還是個另類的好老師,教授著僅有的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學生。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他經常以馬斯涅(法國作曲家 1842一1912)的話自勉,“為了掌握自己的技術,必須研究別人的技術”。所以,他給學生的勸告是,“找個藍本來臨摹。如果你沒什麼主見,最好還是臨摹……等自己有所體會,自然不會照抄,屆時個性自然會呈現……”

總體來說,拉威爾的生活圈子有限,導致他的藝術天地也有限——他的創作題材並不寬泛,內容很少源自社會生活,大多是景物描繪,以及童話、傳說故事等。他的音樂缺乏對生活的熾熱感情,這也側面反映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大環境下,知識分子們一種趨於虛無的心理訴求。

早期,拉威爾的音樂受印象主義思潮影響;後來,他寫出了形象清晰、生動,色調明朗的作品。他在藝術上留下許多創造,給後人以啟迪。所以,面對拉威爾,我們愛他的音樂,愛他的大腦,很想走進;但卻從未能真正瞭解……他甚至美好、幻化到無法觸摸——這或許就是你我心中的拉威爾吧!?

文/茶茶斑竹

背景音樂列表

1. Boléro

知樂古典音樂—知識文庫

www.zhiyue001.com

有聲音的古典音樂鑑賞平臺

FOLLOW US|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新浪微博:知樂古典音樂

喜馬拉雅、蝦米、蜻蜓的認證賬號:知樂古典音樂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入駐 知樂社區

JOIN US

招賢納士|商務合作|添加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