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促寫:讀一個典故,選一個情節,寫一篇佳作

以讀促寫:讀一個典故,選一個情節,寫一篇佳作

閱讀就如信息儲存,寫作就如輸出信息。沒有閱讀積累,就無從輸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話很有道理。要寫好作文,需要拓展閱讀視野,古今中外廣泛涉獵,並通過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這種積累多了,必將成為寫作的一種財富,並且會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讓你成為作文高手。當然,一定要堅持做到“以讀促寫”,勤於練筆!

漢語成語

血流漂杵: 杵,搗物的棒槌。此處的“杵”指的是古代戰車上所用的一種長杆兵器。血流成河,長杆兵器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戰爭殘酷。

以讀促寫:讀一個典故,選一個情節,寫一篇佳作

典故溯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徵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

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周。

王若曰:“嗚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至於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於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既獲仁人,敢只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徵,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

“既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於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

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

(摘自《尚書》卷十一〈周書·武成〉—60—)

參考譯文

一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無光。到明天癸巳日,武王早晨從周京出發, 前往征伐殷國。四月間,月亮開始放出光輝,武王從商國歸來,到了豐邑。

於是停止武備,施行文教,把戰馬放歸華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曠野, 向天下表示不用它們。

四月丁未日,武王在周廟舉行祭祀,建國於甸服、侯服、衛服的諸侯都 忙於奔走,陳設木豆、竹籩等祭器。到第三天庚戌日,舉行柴祭來祭天,舉行望祭來祭山川,大力宣告伐商武功的成就。

月亮已經生出光輝的時候,眾國諸侯和百官都到周京來接受王命。

武王這樣說:“啊!眾位君侯。我的先王建立國家開闢疆土,公劉能修 前人的功業。到了太王,開始經營王事。王季勤勞王家。我文考文王能夠成就其功勳,大受天命,安撫四方和中夏。大國畏懼他的威力,小國懷念他的 恩德,諸侯歸附九年而卒,大業沒有完成。我小子將繼承他的意願。我把商紂的罪惡,曾經向皇天后土以及所經過的名山大川稟告說:‘有道的曾孫周王姬發,對商國將有大事。現在商王紂殘暴無道,棄絕天下百物,虐待眾民。

他是天下逃亡罪人的主人和他們聚集的淵藪。我小子得到了仁人志士以後, 冒昧地敬承上帝的意旨,以制止亂謀。華夏各族和蠻貊的人民,無不遵從,我奉了上天的美命,所以我向東征討,安定那裡的士女。那裡的士女,用竹 筐裝著他們的黑色黃色的絲綢,求見我周王。他們被上天的休美震動了,因而歸附了我大國周啊!你等神明庶幾能夠幫助我,來救助億萬老百姓,不要發生神明羞惡的事!’

“到了戊午日,軍隊渡過孟津。癸亥日,在商郊布好軍陣,等待上天的 美命。甲子日清早,商紂率領他如林的軍隊,來到牧野會戰。他的軍隊對我軍沒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後面攻擊,因而大敗,血流之多簡直可以漂起木杵。一舉討伐殷商,而天下大安了。我於是反掉商王的惡政,政策由舊。

解除箕子的囚禁,修治比干的墳墓,致敬於商容的里門。散發鹿臺的財貨, 發放鉅橋的粟,向四海施行大賞,天下萬民都心悅誠服。”

武王設立爵位為五等,區分封地為三等。建立官長依據賢良,安置眾 吏依據才能。注重人民的五常之教和民食、喪葬、祭祀,重視誠信,講明道義;崇重有德的,報答有功的。於是武王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了。

成語故事

公元前11世紀,周的部落首領姬發趁商朝軍隊征伐東夷後防空虛之機,率兵討伐商王帝辛,很多小的諸侯國紛紛響應,聯盟大軍在孟津會師之後繼續東進。伐紂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一座又一座商朝城池,來到距商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聯軍在這裡召開了誓師大會,列舉了帝辛的種種罪狀,號召全體將士齊心協力,推翻帝辛的殘暴統治。

山雨欲來之時,帝辛卻還在朝歌城摘星樓上和寵妃飲酒取樂。相傳,帝辛晚年,貪圖享樂,不問國事,任由幾個奸佞小人把持朝政,欺下瞞上,迫害忠良。這時忽然聽到周軍進攻的消息,帝辛一時之間慌了手腳,那些平日裡只知道溜鬚拍馬禍國殃民的無恥之輩,此時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帝辛冷靜下來,才想起來自己的主力部隊還在東夷前線,雖然捷報早就傳回來了,但是大軍調動絕非一日之功。遠水解不了近渴,匆忙之間帝辛想到了多年來的戰俘和奴隸,他馬上下令,將這些人編為軍隊,開赴牧野戰場。

牧野之戰拉開了大幕。改朝換代總得有幾場關鍵戰役,而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改朝換代的第一戰,它的結果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據《史記》記載,周軍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周軍加上其他方國的軍隊,總兵力估計不會超過十萬。而被帝辛驅趕到牧野前線的商軍有七十萬(一說十七萬)。無論如何,僅就軍隊人數比較,顯然是帝辛佔上風。然而致命的一點是,帝辛的部隊主要由其他方國的戰俘和老年奴隸組成,軍心渙散,戰鬥力很差,他們甚至還盼著周軍趕快來解放他們。這樣一來,勝負的天平就發生了傾斜。

果然,等兩軍衝鋒的號角一響起來,以周軍為首的部落聯軍精神抖擻,如虎入羊群般殺入商軍陣中。而商軍士兵本來心中就不情願,到了生死關頭,更不會去為帝辛賣命,紛紛倒轉矛頭,反戈一擊,衝向商軍的大部隊。一場混戰開始了,很多人尚在猶豫之中,已作了周軍刀下之鬼;更多人在大部隊的衝擊踐踏之下丟了性命。結果商軍大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據歷史記載,武王伐紂,共擊斃商軍和商的屬國軍隊約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雖然用 "血流漂杵"來形容有些誇張,但當時的慘烈血腥景象也由此可見一斑。

帝辛逃回朝歌,知道大勢已去,末日不遠,就蹈火自焚了。商朝就此滅亡。

以讀促寫:讀一個典故,選一個情節,寫一篇佳作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題記

夕陽西下,晚霞滿天,雲霧繚繞。

一座高臺拔地而起,斗拱飛簷,雕樑畫棟,富麗堂皇,豪華蓋世。

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樓臺亭榭,時隱時現。如海市蜃樓,似蓬萊仙境。

“喜歡嗎?這是特意為你建造的摘星樓。以後,我們可以和我們的孩子一起春賞百花,夏觀星象,秋眺紅葉,冬看雪景了!”他溫柔地對她說著。

直到有一天,他們從臺上望去,往日裡繁華的王宮已是紛亂不堪,驚慌失措的人們四處逃竄。尖叫聲、哭喊聲、喝罵聲夾雜在一起,和這美麗、安靜的景色極不協調。

她知道,他在牧野之戰中戰敗。如今,姬發的軍隊已經攻入朝歌了。勝者王侯敗者寇,這一直是歷史的規律。她望著他說:“大王,這樣做值得嗎?”

他微微一笑:“寶貝,我想讓你快樂。無論用什麼辦法,無論被多少人埋怨,無論被多少後人唾罵,我只要你快樂就行!”

“大王,我知道你是想讓我快樂,就像你花費盡心血為我建造 這座摘星樓,為了不讓我生氣,你把那些宮女車裂、剁碎餵狗一樣。可是,你這樣做離心離德,會讓你身邊的大臣都離開你,背叛你,值得嗎?”

“江山雖好,卻不如你輕輕一笑。如果這世上還有什麼讓我留戀,那就是你,我的寶貝!”

摘星樓下一片喧譁、叫嚷。姬發的軍隊已經攻入王宮了!

“寶貝,你能笑一下嗎?此生,我只要你快樂就好!”

她嫣然一笑,傾國傾城。

身邊的男子拿起劍,向自己的脖頸抹去。

“大王!”她大叫一聲,看著身邊的這個男子倒在一片殷紅的血泊之中……

“殺妖孽……殺掉妖孽!”臺下殺聲震天。

她爬上樓臺,輕輕一躍……

殘陽如血,照在那一襲雪白如蟬翼的宮裝上。在夕照裡,染上淡淡一層血色,猶如一隻斷翅的雪鵝,從天際墜落,化作一縷塵埃……

古訓說得好:“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如船,民眾若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民心向背可以決定生死存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統治者荒淫無道,使民不堪命,豈得“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更難逃“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的下場!

以讀促寫:讀一個典故,選一個情節,寫一篇佳作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