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人物简介:于安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级国际法学院学生,曾就职于万达集团北京CBD商管人力资源行政部,现就职于山水文园投资集团HRBP。曾担任二外网球队队长,获2014、2016、2017年北京市大学生网球联赛丙组团体赛季军、北京市大学生网球联赛精英赛双打第四名、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网球联赛精英赛双打第三名。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写在开始

和于安雯商量过后,我们把采访时间定在了周一晚上18点30分。在见到她之前,我没有考虑过她需要在一整天的工作之后,从公司赶到二外,并且没有时间吃晚饭。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对于安雯说稿件完成之后会发给她核实内容,没有料想到她的回答是:“其实看不看没什么关系,我今天能说出口的,就不怕别人知道。”她笑了一笑又补充说:“艾萨克斯写《史蒂夫·乔布斯传》的时候,乔布斯不是就不要求版前阅读吗?”

我很庆幸结识了这样一位坦率的女孩,并得以了解她的故事,她的经历。我听过不少故事,但这是第一次以采访的方式走进他人的世界,并把这个世界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这一次,故事的作者是我,主人公是于安雯。

18点38分,于安雯走进GIFtime咖啡厅的时候,身穿黑色衬衫加墨绿色大衣,中长直发。尽管此时的她刚刚从公司下班赶过来,脸上却依旧是精致的妆容,没有一丝倦色。

她手里正拿着两桶网球,桶上印着“HEAD”字样。“这是给你俩的礼物。”于安雯把手中的网球递过来说道。她把她生命里最珍视的东西之一送给了两位刚刚结识的人。网球,就像一张偌大的网,把于安雯和许许多多的人事物连接在一起,于她而言,没有网球,她的生活就成了一盘散沙。

邂逅网球,从模仿龙马到成为“小莎娃”

于安雯第一次接触网球,是在小学时风靡校园的日本动漫《网球王子》中。“刚开始播的时候,一看见越前龙马就特别喜欢。那时候比较叛逆,对这种酷酷的男孩子没有什么抵抗力。”二十来岁的她当时的少女心似乎还在,她毫不掩饰的咧开了嘴角,笑弯了眼。墨绿色的头发、琥珀色的眼眸,就是这样一位拿着网球拍、酷帅拽的少年把于安雯带进了网球的世界。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为了模仿龙马,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于安雯第一次拿起了网球拍。她的第一个网球拍来自宠爱她也了解她的爷爷。一个网球拍、一根绳子、一个亮黄色的网球,再加上一片土砖地,就足以让于安雯快乐地玩上一下午。十二岁的她不懂什么专业训练,将绳子与球绑牢固之后,操起球拍就开始对着她家楼下的土砖地瞎打。“球总是弹不高,但每次弹回来我都会很兴奋,那会儿就是不管打成什么样都觉得高兴得不行。”在一个还可以被叫作小孩子的年纪,于安雯就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网球带给她的幸福感。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这样“自娱自乐式”的网球练习一直持续到了于安雯升入初中,这时候,她才开始接受正规的网球训练。第一次踏进球馆时,于安雯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两张大概三四米高的海报,其中一张就是俄罗斯职业网球运动员玛利亚·莎拉波娃。此时的她并未意识到她与莎娃并非止于这——“一面之缘”。

在教练的学员圈子里,于安雯是最高最瘦的,体能不够的她在刚开始训练单手正手的时候十分吃力。“教练劝我改练习双手正手击球,我当时特别不服输地说‘我不,我一定可以单手打,我劲儿大!’”于安雯语气里的坚定一如当年,不减半分。教练的建议,对她来说,就是退而求其次,这个喜欢跟自己较劲的女孩当然不会乐意。于是,她开始刻意练习,尽可能多地让教练喂球,四个人一起对打的时候,她每次都会挑不同的位置站;开始看莎娃的比赛;开始每天睡前习惯性地想动作,思考怎样能打得更好。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玛利亚·莎拉波娃

正因如此,她成为了教练眼中的“小莎娃”。尽管瘦瘦高高,但她击出的每个球都充满冲击力,像极了正反手击球力量与深度俱佳、极富侵略性的莎娃。如此看来,或许,于安雯第一次走进球馆时第一眼望到莎娃并不是巧合,而是一场志同道合者灵魂深处的对视。

加入二外网球队,从热爱到责任

高中三年,为了准备高考,于安雯把重心从网球转移到了学习上。如果说升入高中之前,她与网球是一对正陷入爱河的恋人,那么在那之后,网球就成了她失散的恋人。因此,步入二外之后,寻找这位“失散的恋人”就成了于安雯的“当务之急”。两个相爱的人,如果相互之间引力足够强大,即使是在茫茫人海中,他们也能迅速找到彼此。于安雯与二外网球队正是如此。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他们的缘分始于张贴于二外知行楼二层的全校唯一一张网球队招新海报,她有幸看到并顺利通过了招新面试,成为了球队的一员。“真的是唯一一张,你知道吗?贴在那儿毫不起眼的那种。”于安雯重复着,言语间满是难以置信感与兴奋感。加入网球队于她而言,起初是出于只增不减的热爱,而后则变成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于安雯(第一排右三)与二外网球队成员

大四那年,于安雯担任网球队队长,成为了球队的领军人物。她开始指导其他队员训练,带着球队打比赛。在2016年5月份的一场高校团体网球赛中,于安雯正发烧生病。作为队长,她带病率先上场并赢得了首局,以7:5取得开门红。随后队友却意外地输掉了第二局,原本落后的对手追回了比分。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此时到了决胜的关头,赢则进四强,输则被淘汰。于安雯毅然决然地催护士拔掉了输液的枕头,摇摇晃晃直奔赛场。尽管体力严重透支,她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紧咬比分,一如当年球馆里那个不服输的“小莎娃”。在最后关头,于安雯以一记ace球绝杀了对手。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然而,在所有队员冲上场欢呼的时候,已然筋疲力尽的她倒在了发球线上,久久无法站立起来。这个倔强的姑娘从来不肯在对手面前服软,哪怕是在如此力不从心的时刻,她仍然把团队荣誉看得比身体更加重要。因为这件事,赛后母亲狠狠地骂了她一顿。“但我听得出妈妈的骂声里全无责怪,反倒是心疼与骄傲。”心疼的是女儿的身体,骄傲的是女儿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

“两个我”

在于安雯看来,自己是个很“双面”的人。

一个她,是面向天空的。她怀念初中时一群人骑着单车奔到球场,然后把车在球场边码成一排,一起打篮球的快活。她喜欢一切刺激的事物,沉醉于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兴奋感。常去的那家密室逃脱已经被她玩了个遍,正准备开发下一个。过山车是她释放压力最好的方式,不同于大多数人,她对于过山车没有丝毫的恐惧,反而很享受失重的感觉。于安雯25岁的愿望是去跳伞,体验放下一切、从高空坠落的感觉。她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到网球四大满贯的地方都走上一圈。于安雯不喜欢生活在定式中,“新鲜感很重要”。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于安雯玩密室逃脱所得的奖牌

另一个她,是面朝大地的。她是一个常常会自我反省的人,“每天躺在床上我都会想自己是不是对谁说了不好的话,他会不会介意;是不是做错了一件事情……潜移默化的,就会把有些事情会看的很重。”在很多时候,于安雯都会自己和自己“较劲”。“我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于安雯说道。公司开会的时候,领导需要用到的激光笔一定会被于安雯放在手往前十厘米能够够到的地方,差一点儿也不行。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在工作生活中,于安雯都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走的路是怎样的,不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而是朝着确定的方向不动摇地走下去。她始终相信,“做好自己,也许你会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但一定会得到你付出所对等的那部分。”

19点43分,桌上点好的柚子茶无一丝波澜,没有被动过的痕迹,而店里备好的柠檬水却被于安雯喝掉了大半杯。后来问起她,她说这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除了在打网球的时候会喝能量饮料之外,其他时候只喝水。网球,在这个二十来岁姑娘的生命里,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即使是在喝水这个问题上。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网球是我一辈子的情人。”

于安雯|网球场上的双面“小莎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新媒体运营中心

文案 | 郭语默 兰思敏

图片 | 于安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