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文翁大講堂之《大腦的認知與教養的藝術》

大腦的認知與教養的藝術——文翁大講堂2018年第5場講座簡報

爽風習習吹拂育人心田,寶島認知激盪教育視野。

5月22日上午,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成都市教科院承辦的第五期“文翁大講堂”在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多功能廳舉行。市教育局局領導、各處室負責同志,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教培機構負責同志,成都各縣(區、市)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代表,直屬(直管)學校(單位)負責同志和教師代表共100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作了《大腦的認知與教養的藝術》專題報告並進行了現場互動交流。

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長譚文麗主持了報告會。

暢談|文翁大講堂之《大腦的認知與教養的藝術》

(洪蘭教授正在講座)

主講嘉賓介紹洪蘭,福建省同安縣人

1969年臺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

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

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

之後進入聖地亞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

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回臺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

為(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

科學研究所的創所所長

現任(臺灣)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清華大學、交通大學

陽明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洪教授研究、講學之餘

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

已翻譯五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

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

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

足跡遍及臺灣各縣市城鄉

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

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獲獎榮譽:遠見雜誌 第九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2011)終身成就獎,第5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天生愛學樣》),金石堂書店(2006)年度出版風雲人物,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2005)特別貢獻獎,2000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翻譯類十大好書(《教養的迷思》),1998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翻譯類十大好書(《揭開老化之謎》)。

一、主題報告環節 報告主題:大腦的認知與教養的藝術。

洪蘭教授講:成功的人是贏在轉折點,而不是贏在起點。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因此,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會加強。9個月嬰兒會爬之後,開始探索,神經開始大量連接。

在她看來,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西漢.戴聖《禮記·中庸》中學習是“學+習”。別人學一次就會了,就學他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它們,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孩子有一生的時間需要學習,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於一時一刻,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孩子厭惡上學,甚至產生負向人格。”

拿學習這件事來說,主動的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她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的媽媽曾說過,馬友友從來不會因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捱打,因為這位母親深知,孩子如果捱打,就會對拉琴產生恐懼。

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師。言傳身教,為什麼身教這麼重要?答案在於模仿的力量非常強大。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師。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與此同時,家長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為,父母所制定的規矩和限制並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相反的,這會形成一種規矩,讓他們有安全感。孩子最怕的是,家長今天和明天立的規矩不一樣。她說,我們是透過被人管理才學會管理自己。一開始沒有外在的控制,內在的控制也不會產生。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不要擔心和緊張,不要過於焦慮,孩子非常敏感,如果父母焦慮,那孩子會更加焦慮。父母親以平常心待之, 舉個例子:小提琴大師與生手的大腦對比發現,這兩者大腦裡面構造不一樣,是因為小提琴大師每天的反覆練習造成的。因此,勤能補拙。著名的“一萬小時原理”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原理指的是,一個行為做了一萬個小時以後,就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

童年最好的玩具是有玩伴。很多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孩子的智力與玩具的多少有關。於是,給孩子買很多很昂貴的玩具。孩子成長,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玩伴比什麼都好。如果家長能做孩子的玩伴,勝過給孩子買數不清的高級玩具。”

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洪蘭教授告訴大家正確的答案: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學習。當你犯錯時,重要的不是這個錯誤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錯,重要的是,要將錯誤轉換成一個經驗。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從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似乎已經成為了一條鐵律。洪蘭教授的觀點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為什麼呢?洪蘭教授又引用了一句經典名言。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認定自己是個笨蛋——愛因斯坦。

大人會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為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基因不同,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應該獎勵他。她說,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間能力好的人往往語言能力不怎樣;語言能力好的,空間能力常較差。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因此,父母應該順其自然,要教會孩子瞭解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短處。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非缺乏什麼能力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你會看到他的長處。用正向的態度去看事情,你會看到解決的方式。 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從錯誤中學習經驗。要允許孩子犯錯,只是不要犯第二次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不曾犯過錯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洪蘭教授說,不要因為孩子做某件事做的不好而罵他。因為,罵會讓孩子對這個東西恐懼,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抗拒,離的更遠。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每天因為分數打罵孩子,孩子會不會因為恐懼學習而變得畏手畏腳?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挫折是一種不良的情緒,而孩子的成長可以以長帶短。她說,現在的時代,讓每一個人有了更多多元化的選擇,讓我們每個人都有路可走。因此不要執著在孩子能力達不到的地方拼,在他有長處的領域,‘以長帶短’發展孩子的智力。洪蘭教授還認為,好家長不應該只會說“NO”,而應在說完“NO”後,給孩子指出一條可以走的路。“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如此才能不再犯同樣的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運動、遊戲、閱讀。那麼,什麼樣的生活經驗可以使神經活化得快,分支得密?洪蘭教授的答案是:運動、遊戲和閱讀。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

譚院長說:洪教授的講座告訴我們,應有科學的視野,以生理、心理的角度去指導學習。大腦是終生髮育的,具有可塑性和模仿性的,如“因材施教”“學而時習之”等要認識大腦,科學開展教育,從容自如,道德自然去成就孩子和自身的成長!

二、互動交流環節 主持人: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趙清芳 互動交流嘉賓介紹鍾剛

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

現任金堂縣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分管教學、教研、督導、招生等工作

曾分別擔任中學教研員、縣教育局中層幹部

省級示範高中副校長等職務

先後獲得過市優秀青年教師、市課程改革先進個人

市高中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

分別入選為成都市教輔資料審定專家組

庫成員和四川省中小學教育督導專家組庫成員

李海容

成都市錦西外國語實驗小學副校長

四川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

成都市首批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曾在各省、市、及港、澳、臺地區

執教示範課、觀摩課

研究課及舉辦專題講座一百多場次

主編、參編16本群文閱讀相關讀本、教師用書

有50多篇教育教學文章在各級刊物發表

2009年8月—2011年8月

受教育部委派赴香港教育局擔任教學指導教師

2013年8月,受國務院僑辦委派

赴美國東部地區擔任華文教師培訓工作

主講小學語文教學法

參與了統編版教材《教師用書》的編寫工作

趙澤高

男,漢族

現任成都市大彎中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

本科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物理系物理教育專業

獲理學學士;在職研究生,獲教育碩士學位

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

青白江區教育學會會長

先後獲得青白江區物理學科帶頭人

優秀共產黨員,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

成都市特級校長

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和全國教育科研傑出校長等榮譽稱號

先後當選區委政協委員,區人大代表

被成都市公安局聘任為特邀監督員

暢談|文翁大講堂之《大腦的認知與教養的藝術》

(互動交流現場)

趙清芳:洪教授今天的講座不只是講了人的大腦,更重要講的是孩子、人生和教育,今天的對話嘉賓們他們都曾經是孩子,現在是父母和教師,他們聽了講座都有不同的感受。

李海容:洪老師講座中說,“一個人喜歡做的事,就感覺時間飛逝;若是不喜歡的事,則會度日如年”。今天的聽課,就覺得時間飛快。遺憾的是我剛當媽媽時若聽了這個講座該多好,但也不遺憾,現在對孩子許多方面可以放手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空間。

說孩子其實是說父母、說老師,孩子是聽著父母、老師的聲音長大的,作為老師,要智慧工作、科學教育,才會愉快工作,遇到困難和困惑,而不科學施教就會更糟,要從科學的角度就會有益,如對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將會更加有效。從洪教授今天的婉婉道來使我會重新認識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趙清芳:李老師講了三個詞:以身作則、智慧教育、自我認知。你的孩子雖然長大了,但你孩子的孩子,你的學生是會受益的,將會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鍾剛:作為教育管理者,面臨的是要去群體上推動:學生、家長、管理群怎麼做。人生既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而更要贏在轉折點和終點上。經驗加科學,每個群體就會進步。老師應成為大腦的變革者,通過作為來改變,如今後的“培訓”盲目的追隨是不行的,要正確認識、釋放大腦的作用---正確、恰當的作用,堅持這個方向,就會做得更好。趙清芳:鍾局長對“起跑點、轉折點和終點”的領悟,說明教育是慢的藝術,要靜待花開,人的智慧、積澱、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包含著科學道理、智慧藝術、教育真諦。

趙澤高:以前曾多次閱讀洪教授的文章,今天聽了講座,給我們分享了很多的故事,其中的75:25的猴子的故事,75%的猴子有同情心,那人類更應該善良,孩子應是有善良心的孩子,他們都可能成為好人、棟樑之才,應該有這樣的思維、角度去培養,以後我會更加堅定這個價值觀;二是“超人偷走了窗子”的故事,孩子撒謊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在學校學生可能會犯錯誤,如何從心理、生理基礎的角度因勢利導,引導教育教學,孩子就會身心愉悅、茁壯成長。趙清芳:教育的目的、功能是引人為善,教育的過程是放大孩子的善意,鑿開“善”的光芒,由個體到群體、民族和社會,洪教授把腦科學、腦神經講得通俗易懂,才有嘉賓們的深入思考、收穫和體悟,要用天使之心去擁抱孩子的赤子之心。

洪教授:人在世上有個目標---人生成英雄。人要“一生平凡事,平凡過一生”。我的孩子畢業時,校長說:人一生會碰到挫折,最終會結束人生,但你可把手伸長,就可能會研究出治“癌”之藥,人生就沒有白走,就不愧“下地獄”!

趙清芳:教育人的鏡子很多,但主要還是學生成長折射出鏡子的效果,腦科學和教養的藝術就在這裡。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