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太空军团”:战略欺骗还是战略布局?

特朗普的“太空军团”:战略欺骗还是战略布局?

2018年6月18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家太空委员会”会议上签署“太空政策指令-3”后展示签名。(新华社/路透/图)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发布了重磅消息——6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国家太空委员会见面时,要求美国国防部要“立刻组建一支美国太空军”。如果特朗普的狂想能够实现的话,“美国太空军”将会称为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海岸警卫队后,美国的第六个军种,同时也是继1915年,一百多年以来首次新增军种。

一支太空军哪能说建就建?有人认为特朗普的大计只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放空炮”;有人认为这其实是特朗普版本的“太空竞赛”,为的是把中国从当下的经济发展中拉偏;还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为了未来的太空战争率先布局。

到底什么才是特朗普的真实意图?

特朗普版本的“太空竞赛”?

特朗普的“太空军”计划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各方质疑与阻力。

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戈德费因认为,此举将会把原本归属于空军的太空司令部割裂成两股力量,最终反而削弱美国的太空力量。“如果这个举动会把现有统一的太空力量分割开来,”戈德费因争辩道,“那么我会说我们走错方向了。”

而退役宇航员、前海军上尉马克·凯利则在推特上称,特朗普的计划“是一个愚蠢的想法,这部分职责一向由空军执行”,直斥独立的太空军毫无必要。“接下来难道还要把潜艇部队独立出来,弄一个‘美国海底军’吗?”

与此同时,美国的社交网络上也被对特朗普“太空军计划”的各种调侃恶搞刷屏:有的把《星球大战》里大反派达斯维达的头PS成特朗普,还有的修改了一下特朗普的名言:“我们要建立一支太空军团,而且要让外星人给它埋单!”、“让土星再次伟大!”。

更不要提这个计划事实上还要国会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外交政策》指出:“(在国会)反对太空军的意见比支持的要多。”甚至国防部长马蒂斯在此前,也表达过对太空部队的不赞同。

面对国内的反对声浪,特朗普为何还要执着于这个尚不成熟的太空军?事实上,“太空军”的计划,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官方名称的“战略防卫倡议”,由美国总统里根在冷战后期提出,目的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计划预算高达一兆亿美元,但最终在冷战结束后终止。

然而,“星球大战”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质疑,被认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击苏联的经济实力。美国中情局在1984年的《关于美国战略防卫倡议苏联可能的对应》中提到:“如果苏联在继续它军事现代化的情况下,尝试部署新型先进系统的话,苏联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它的领导层将会面临严重的挑战。”

同为共和党的强硬派总统,很难认为特朗普对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会缺乏了解,因此并不能排除特朗普想借“新星球大战”,来诱使其它国家偏离和平发展路径的可能性。

“制天权”的革命性影响

早在特朗普当选前,他的副总统候选人彭斯便曾经提出过要重建美国国家航空委员会,此后特朗普在2017年成功重启这个被停用了二十多年的机构。而在2018年5月,特朗普也曾提到:“我们在太空中进行着大量的工作——或许我们需要一支新的军队,我们就叫它‘太空军’。”

正如特朗普所说:“在太空中我们不止要建立存在,我们还要建立统治性的地位。”

二十多年前的“星球大战计划”之所以终止,除了苏联的解体使得军事压力大大减弱之外,同时也因为当时的航天技术不足以支撑这么超前的布局。然而2018年2月,美国Space X发射了一枚“重型猎鹰”火箭,随后两枚助推火箭成功着陆回收。火箭回收技术的跃进以及一系列航天技术的发展,或许正在向世人宣示:发展空天力量的时机正在当下。

“制天权”理论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在于拓宽了现代战争的想象力。纵观历史,每一个军种理论的突破,都为战争乃至地缘外交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从而助力一代代国家走向世界强权地位。马汉的“海权论”给英美以海洋称霸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麦金德的“陆权论”以及“大陆心脏地带”理论则引领了德国和苏联的地缘扩张。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认为,掌握制天权,能够使其对敌对国家进行快速打击。现有的传统火力投射武器,不论是陆基、海基还是空中轰炸,都必须从敌国境外向境内打击,而这往往难以突破敌国的防御网。相比之下,空天力量能够从敌国防御网之外的战略高度,直接向目标进行点对点打击。

“无论是粒子束武器还是激光武器,从轨道空间发射都可以顺利达到十倍甚至二十倍的速度。”王亚男说,“以这种速度对地球上任意一点进行打击的话,以目前掌握的反导手段来讲是无法进行拦截的。”

除了快速打击外,“制天权”的另一个战略意义在于人员的快速投送。例如像美国曾经研发的X-37B空天战斗机,足以把人员从轨道空间的高度送往作战地点,这或许就是未来战争的运输模式。

“以当下美军所拥有的投射能力,它能够在5000至10000公里之内快速投送一个步兵师的军力,但如果从轨道空间的话,美军或许能够在1小时以内,向地球上任意一个点投送一支精干的作战部队。”王亚男解释道。

而空天力量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作用,莫过于摧毁敌国的卫星通讯设备与卫星侦查设备。在现代战争中,人造卫星就是军队的耳目。早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便动用了14颗通讯卫星,前线总指挥传送回五角大楼的战况有90%都是通过卫星传输,借助通讯卫星与侦察卫星,美国空军在短时间内摧毁了整个伊拉克的运输线。

在愈发依赖卫星进行通讯与侦查的当下,掌握“制天权”即意味着掌握随时摧毁敌军耳目的能力。“太空战争不一定以人员伤亡为目的,而是干扰乃至摧毁你的通讯设备。”吴非说。

特朗普的“太空军”计划,中国如何应对?

王亚男认为,美国发展空天军事力量的困境之一在于实战经验的缺失。纵观美国历史,每一个军种的成立都经过了实战的大量考验。例如美国陆军在1926年时便已经建立陆军航空队,然而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47年美国才正式成立空军这一独立军种。相比起来,特朗普建立“太空军”的计划未免操之过急。

“当美国空军建立的时候,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术战略的理论都已经非常完备。”王亚男指出,“但目前美国要成立的太空军,所谓的战斗理论不过是战术构想,目前能够支撑太空军的实质性元素还是比较少。”

正因如此,其实中国不必急于对特朗普的“太空军”构想作出回应。“目前中国并没有必要单单针对特朗普发出的信号而作出反应。”王亚男说。

然而,不针对特朗普的信号作出反应,并不代表中国就应该在空天领域毫无作为。事实上,中国已经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针,并不需要根据特朗普的动向而转移。

例如中国的反卫星技术,早在2007年,中国便已发射导弹击毁了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虽然这只是中国在和平领域的技术运用,但在必要时也确保了中国在空天领域的防卫能力。

另一个则是轨道空间的机动能力建设。王亚男认为,中国应当建立起快速进入轨道空间的能力。一旦有了这种机动能力,那么就能够反制敌军在空天领域的军事行动。

“有了这些技术装备和能力建设,实际上就可以为中国谋求一个在太空的安全。”王亚男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