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老師

陳銘是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的,所以田大王感慨了一句,學新聞和學法律的都腦有反骨吧。

我是學中文的,上大學時把很多時間都花在了泡圖書館上,文史哲的書,除了歷史之外,讀得都挺多。

田大王說,歷史就是最好的故事。此話有理,於是我一邊下單歷史書籍,一邊又回味起以前讀過的一些歷史典故,發現有兩個故事挺好的,想講給大家聽一聽。都是老故事,溫故而知新。

頭一個,是關於劉伯溫的。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他在政治上的主張是施德政、得民心,因此他很看重老百姓的想法。

有一年夏天,劉伯溫在杭州城裡看到一個小販正在賣柑橘。要知道柑橘這種水果一般是秋冬收穫,別說保存到夏天了,就是到春天也會腐爛。

劉伯溫就覺得很好奇,他走上前一看,發現小販賣的柑橘個個色澤金黃,看上去就跟成熟時節剛採摘的一樣。

由於小販當時的要價很高,於是劉伯溫就尋思這小販是不是有什麼保鮮的秘訣,所以才敢在夏天高價賣柑橘,他就買了幾個帶回了家。

回到家剝開柑橘皮一看,劉伯溫徹底傻眼,原來柑橘的果肉小得不得了,全都萎縮了。劉伯溫很生氣,就上街去找這個小販,結果沒想到反而被小販的一番話給懟了回去。

小販說,我年年在這兒賣柑橘,除了你之外,從來就沒人找過我。

劉伯溫當時心裡肯定mmp了一陣:你一個大騙紙,居然還說得這麼振振有詞。

小販看劉伯溫站著不走,就跟他繼續說:“你覺得我在騙你,可這世上騙人的人還少嗎?你看看那些衣服穿得比大軍事家孫武還漂亮的武將,他們有幾個是懂兵法的?你看看那一個個穿得人模狗樣的文官,他們有幾個腦子裡有治國良方?”

“這些文官武將,住得好穿得好,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呢,有幾個人肯管老百姓的死活?你說我的柑橘外表漂亮,裡面全爛了,可這些當官的,和我賣的柑橘哪裡不一樣?”

這事給了劉伯溫很大的觸動,他就記了下來,取名叫《賣柑者言》,後來這事被總結成八個大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2

說完了明朝開國功勳劉伯溫的事,咱們讓歷史這輛車再往後倒一倒,倒到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那會兒。

學過詩詞的人都知道李煜,都會背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有多愁你知道嗎?他是南唐後主,當時南唐的都城在金陵,也就是現在我的家鄉南京。

975年,趙匡胤大軍南下,想滅了南唐,李煜愁得不行,趕忙找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最後讓一個叫徐鉉的大臣去見趙匡胤。

趙匡胤心裡曉得徐鉉為什麼來,於是在接見他的時候選在了偏殿,而不是主殿,可以說是很不給面子了。

雖然老趙的行為很過分,但徐鉉也只能忍著,他裝模作樣地問了一句:“趙老闆啊,聽說你們宋軍在過長江,馬上就要到南京了,請問是來旅遊的嗎?”

趙匡胤說:“我當了大宋皇帝,你們那個不懂治國只懂寫詩的李煜也不來覲見我,那我就親自來看望他咯。”

徐鉉趕緊解釋道:“我家老闆是文人,身子骨弱,從南京到開封路途這麼遠,他身子吃不消。老闆派我來,是想告訴您,好玩的地方多著呢,你們看能不能換個地方旅遊?”

趙匡胤擺擺手:“行了行了,別整那一套虛的了。我開門見山地告訴你,雖然你們沒做錯任何事,雖然你南京離我開封還很遠,但我既然做了大宋的皇帝,我眼睛裡就容不下你們這些在南京的小政權。打個比方給你聽,這就像我有一張床,我怎麼能允許外人在我床邊睡覺呢?”

《程史》記錄了趙匡胤最後的那番話:“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耶?”

975年年末,趙匡胤徹底滅了南唐,李煜被迫降宋。第二年,趙匡胤駕崩,死因成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