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国旗斗殴,瑞士队内存世仇

在瑞士,大约生活中20-25万阿尔巴尼亚族人。他们大部分人的家乡是前南地区,集中在科索沃和马其顿。当前南斯拉夫解体并陷入内战,作为少数族裔的阿尔巴尼亚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几年后的科索沃战争,进一步让诸多阿族人流离失所。

由于主要来源是难民,阿尔巴尼亚移民在欧洲发达国家的口碑并不算好。著名的动作电影《飓风营救》的主要反派,就是法国的阿尔巴尼亚犯罪团伙。2011年在苏黎世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前南地区”的移民是最不受欢迎的族群,而这其中占比最大的,正是阿尔巴尼亚族裔。而2010年一项统计显示,主要由科索沃阿族构成的前塞黑年轻男性的犯罪率,是整个瑞士平均水平的3.1倍。

但斯拉夫人的运动天赋为瑞士带来了活力。现如今,仅占总人口2%的阿族,贡献了瑞士国家队的几乎整条中场线,是瑞士足球真正的中流砥柱。

烧国旗斗殴,瑞士队内存世仇

烧国旗斗殴,瑞士队内存世仇

扎卡的进球动作代表着阿尔巴尼亚旗帜上的双头鹰

以贝赫拉米为例。1990年,在他5岁时,由于一家所在的北科索沃经济、政治形势严重恶化,父母双双失业。此前,他们是当地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经理和秘书。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贝氏夫妇决定移民瑞士。

贝赫拉米一家来到说意大利语的提契诺州。最初的四年里,他们的避难申请始终未能通过审批,一家子处于黑户的状态。这时贝赫拉米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他所在的体育俱乐部里有一位同学佩德拉齐尼,是提契诺州司法部长的儿子。部长同情贝赫拉米一家的处境,又看到了这个科索沃少年的天赋,决定帮助他们。最终,在1998年,贝赫拉米一家获得了永居权,贝赫拉米也有了安心踢球的环境。

烧国旗斗殴,瑞士队内存世仇

塞-阿的世代仇恨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大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的时代。两族曾在科索沃地区共同抵御入侵,双方都将科索沃视为本民族的“圣地”。可惜,和耶路撒冷一样,这块圣地没有带来两个民族的团结,反而成为了双方矛盾最尖锐的焦点。

首先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后,以赋税作为筹码劝诱科索沃居民改信伊斯兰教。阿族人通过改变宗教信仰得到了免税的待遇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不肯就范的塞族人被迫迁往其他地区。

烧国旗斗殴,瑞士队内存世仇

记载塞族人起义反抗穆斯林统治的油画

1901年,科索沃地区的阿族人以清除奸细为借口,对当地的少数塞族人进行了多次屠杀。希土战争后,参战的阿族人并未向当局交还武器。他们把枪口转向了塞族人,北科索沃超过40个塞族聚集的村庄惨遭屠戮。事件最终升级到沙俄和奥匈帝国分别介入才得以平息。

1912-1913年,巴尔干半岛上的几个天主教和东正教王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组成了巴尔干联盟,一起对奥托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加上同宗同教的俄国人的帮助,塞尔维亚人重新得到了科索沃。他们抱着血债血偿的态度,对阿族人还以种族屠杀,超过两万名阿族平民失去了生命。

前南内战和科索沃战争是两个民族的仇恨在现代的延续和升级。最终,和当初重新获得科索沃的塞族人一样,阿族也是是依靠外部力量取得了科索沃的独立。从冷战时期就全面倒向西方的阿尔巴尼亚,无疑比塞尔维亚这样的“邪恶国家”更受西方青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