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華英雄,抗戰時被葬在“油桶”中,祖國接你們回家了!


從清王朝國門被列強使用武力打開的那一刻起,這片土地幾乎再也沒有停止過戰爭,從最初的妥協到站起來反抗,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都會被歷史銘記。其中出國作戰戰爭中最為慘烈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是中華英雄,抗戰時被葬在“油桶”中,今祖國接你們回家了!他們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中國遠征軍。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本法西斯、併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中國遠征軍是以鮮血和頑強打出來的鐵血稱號,在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由政府組織派出,為了保衛我國西南邊疆,支援英國在緬行動。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為支援盟軍在滇緬抗擊日軍、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10萬名中國遠征軍將士奔赴緬甸抗日,出動了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也是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5軍第200師。作為一支出擊異國他鄉的利劍,中國遠征軍沉痛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更讓英國軍隊看到了中國軍隊的血性,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不屈與頑強。惡劣的環境、糟糕的補給、落後的裝備,但他們卻用中國人的意志打贏了日本武裝到牙齒的精英。

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中終會被揭開。前段時間在雲南省施甸縣太平鎮,發掘出20多個二戰時期的美軍汽油桶,其中裝的居然是滇西大反攻時陣亡於此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原來 當時由於傷亡過大,很多傷員無法及時救治,烈士也無處安葬,人們只能就地尋找裝骸骨的東西,讓他們得以安息。這個發現讓祖國、讓民眾震驚了,原來還有那麼多烈士未曾歸家,落葉歸根本是最容易的,卻成了他們最大的遺憾。

他們必須回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為英烈尋親,修繕英烈墓地的活動,讓這些中華英雄回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為英烈尋親,修繕英烈墓地的活動,讓這些中華英雄回家,讓他們接受這些來自後代的敬仰與尊重,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這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和平。戰爭是殘忍的,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