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世界盃巨星C羅年入上億美金卻不給兒子買iPhone?

陳益洲

最近滿屏都是世界盃的新聞,C羅剛好也是話題人物,而最近C羅不給自己兒子買 iPhone的新聞也火了,根據C羅的說法就是你想買可以但是要自己賺錢買!這樣的教育方式我覺得是非常棒的,並不因為自己是個超級富豪就隨意溺愛兒子,其實在教育後代方面可能越有錢的人對於這一方面越看重,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最重要的是C羅的這個兒子還小才只有8歲而已,就國內來說也很少會給8歲的小孩子購買手機吧,換做是我我也是不會買的,這麼小要是給買手機了會導致沉迷和加速眼睛近視的,說實話現在的近視眼十個有九個是因為玩手機導致的,包括我自己就是的,給自己的小孩買手機不是為了他好,而是害了他!



其實一臺iPhone算不了什麼,而國內有部分青少年就有一些攀比心理了,哭著鬧著要父母給自己買,甚至於有些大學生還分期、luo貸就是為了一臺手機,這絕對和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有很大的關係,其實盲目攀比是大家常常遇到的事,比手機、比車子、比房子何嘗不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先做的“榜樣”?



當然了按照我們科技數碼圈的思維來看,iPhone絕對是值得購買的,相信以後C羅的兒子也會優先選擇iPhone,其實有一個方法就是C羅不用買手機了,那就是C羅成為蘋果的代言人,那麼全家就能免費用iPhone了,當然了這只是我一個搞笑的假設,蘋果公司好像還沒怎麼請過名人代言吧~


水哥愛搞機

這件事上我絕對支持C羅,哈哈,我不會承認是因為他太帥!

富甲一方也罷、官居高位也罷,若子女教育太失敗,那麼終究富貴不過三代。

講個我好朋友的故事,大家就會有所體會。

我怎麼看“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我年輕的時候不能理解,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慢慢體會到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不得不說,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我朋友家裡是搞煤礦的,後來開了好幾家公司,所以大家懂的,家裡是相當富裕了。但朋友的母親從來都不奢華浪費,還是過著年輕時節儉但健康、開心的生活。自己種菜、做飯,自己打掃家裡,沒請保姆,也從來不去奢侈品店血拼,就是穿的舒服乾淨適合自己就行。

而他爸爸,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卻堅定一個信念:“咱家要出個讀書人”。所以,對於朋友上學、深造極度支持,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給朋友買書,各種文化類、醫學類、書法類優質書籍,堆滿家裡一間屋。他爸爸總說,你的未來要靠自己,老爸能給你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你擁有知識、教養和更好的思維方式。

他曾經買過一件gap的襯衣,穿了一段時間袖子破了個洞,他自己把兩個袖子裁裁剪剪,居然改成了短袖。我們開玩笑說:“你是中國最不像富二代的富二代”。他卻說,父母的財產是父母辛苦拼來的,他們供我讀到博士,就是對我最大的投資,到此為止,以後我會自己奮鬥。

我小時候父母收入也不高,但對我的合理要求都會盡力滿足,也不會在我面前流露出經濟上有困難、家裡窮這樣的情緒。當然我本身也比較節省,不會胡亂花錢。

雖然有人覺得我父母這樣做,會讓我不懂錢來之不易,但我現在依然感激父母,因為他們的做法讓我心裡有底氣、更自信,我會覺得同學們能擁有的我也能擁有,只是在於我是否選擇去擁有而已。


我記得我上了大學後,一位閨蜜說,剛見你時,總覺得你身上有股不知哪來的自信,俗稱“窮橫”,哈哈,我笑,也許正是這種底氣和自信,鼓勵我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做出更勇敢的選擇。

為何我支持C羅的做法,還有一個原因。

對於孩子所有要求不加思考的接受,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也讓孩子失去自我掌控的機會。


正如C羅說的,即便他馳騁足壇,家財萬貫,但誰能知道未來變化如何,也許一朝意外,就會讓他家產散盡。誰都無法控制一切,如果苦難來臨,父母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能給孩子的,就只有堅強的奮鬥精神,以及比別人更優秀、更高級的思維和眼界,而這些,都是教育的產物。


史玉柱大起大落,家財散盡還復來,靠的是頭腦;褚時健80歲創業,一生跌宕,考的還是頭腦;連萬達公子王思聰都開始用高級的商業眼光,著手改變中國電影的浮躁局面了,靠的還是優秀的思維和頭腦。

大家都知道,未來拼的是對下一代的教育,或許我們做不到給孩子一流的教育,但也要力爭給孩子更優質、全面的教育。所以我真的特別贊同“對孩子最好的投資是教育,而不是財富”這個觀點。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最關鍵的是,讓孩子的思想不貧窮。


小毛阿姨聊營養


我想即便不是C羅,僅就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對於教育孩子方面,都不能過於溺愛。雖然各有各的方式,但還是需要有點家教的。說實話,見過身邊很多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們,這其中有很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但也不乏很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溺愛的結果,就是孩子不聽話,做了壞事還不以為然,這就是所謂的“慣壞了”……清醒,這僅是少數!

當然,身邊也有很多的不溺愛孩子的眾多事例:

以前的一位煤老闆,在一次朋友聚會中認識。又一次到其家裡拜訪,他的孩子非常有禮貌,見人竟然鞠躬問好,這位朋友身價不菲,但是孩子出門卻腳踏自行車,並且因為父母多半不在家, 自己回家還需要做飯……一行朋友當時都不敢相信,但事實面前,大家竟然都無語。

當然,或許你會說這個有點過了,家教也太嚴格了,對孩子也太苛刻了。我們不去幹涉別人家教,也不去評論,但就這種態度還是必須要尊敬的。對於孩子,一定要有家教……

不必要要求每個家長都能做到那個份兒上,但看看C羅、看看部分富商,他們並不是因為自己有錢就縱容孩子、嬌生慣養孩子,而是以身作則的同時,去教育孩子,去讓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自己努力奮鬥的習慣,這不是“嚴格”孩子,這是對孩子未來的一種負責!

C羅做了表率,無論是在訓練還是在賽場,亦或是在教育孩子上,都應該給予大大的贊……


郭一鳴

他想傳達給兒子的理念是,任何東西都不是輕易獲得的,要憑自己的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2018年福布斯運動員收入榜中C羅以年收入1.08億美元,高居第三!

看到C羅的這段話讓我震撼不已,很難想像一個“單親”(C羅並未結婚,MINI的媽媽一直是個謎)家庭的爸爸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如此細膩!

我們總是習慣於“給孩子最好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輸人不輸裝備”……是的,比人有的我們也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們更要有。其實這原本沒什麼,我認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給予孩子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一定不要忘記孩子內心中還有更渴望得到的東西,比如說陪伴、比如說尊重、比如說理解、比如說指導……

同樣是為人父,在這件事情是我想到的更多的是作為爸爸在日常中應該給孩子帶來哪些更加有助於孩子成長的事情。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這個世界有一類人總是會說自己很忙,忙的沒時間輔導孩子,忙的沒時間陪孩子玩,忙的不知道孩子有多高、穿多大碼的衣服甚至忙到了不知道孩子上幾年級了……他們的名字往往叫“爸爸”。

我相信,幾乎所有人都能說上幾句關於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來,但是能夠做到的卻真的不多。這可能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係,“爸爸”往往更加負責“嚴肅”。

我帶孩子出玩也好、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也好包括開家長會什麼的,很明顯的基本上媽媽們的佔比遠遠高於爸爸們,而那些可能不知道什麼原因陪孩子取得爸爸們,多數要麼在玩手機、要麼在睡覺——反觀媽媽們,或者奮筆疾書或者時刻注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總是有人習慣把教育孩子的事情交給媽媽們去做。而媽媽們總是羨慕那些能夠拿出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爸爸們————於是“豬隊友”一詞橫行教育交流圈了。

就我的經驗而言,我個人認為從概率上講,那些往往爸爸們主導孩子學習的孩子無論是成績還是思維方式普遍要比那些媽媽們主導的強一些。(當然了,現在的很多媽媽也是不得了: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也有可能是因為畢竟真的參與到孩子教育中的爸爸們還是太少了,所以一旦抓住一個能夠參與的,那麼他必然是做過很多準備的!


爸爸眼裡的世界更加溫和

無論如何我都覺得往往男人看待這個世界會比多數的女人更加“溫和”也更有“耐心”。

舉幾個比較常見的例子:

孩子成績出現波動,很多媽媽們就會異常焦慮,而爸爸們往往會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並且相信“事出有因”,他們跟喜歡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孩子被欺負了或者遇到挫折了,很多媽媽們更在乎的是孩子自身是否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往往採取的方式是“安慰”,而爸爸們往往更傾向於讓孩子“接受”、“面對”,因為他們更冷靜,往往也更能看到“這不過才是開始”,如何讓他們未來更好的處理好這些事情才是需要解決的事情;

孩子的學習上媽媽們很容易注重一個道題的對與錯,而爸爸們往往更關注的是孩子的思維方式;

媽媽們往往更相信給你最好(比如輔導班、比如學校、比如裝備)的可以幫你做到更好,而爸爸們更覺得“路還長,貴在你的堅持”;

好吧,我不能再舉例了,因為再舉下去“媽媽們”就好說我“這都是別人家的爸爸好吧!”。的確,生活中往往媽媽們付出的更多,也做得更好……

但是無論如何,用爸爸的“眼光”教孩子看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往往是會看到不一樣的一面,這點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認可吧。

果敢、堅毅有擔當,這事兒捨我其誰!

有麼有覺得現在“女漢子”多了,而“男子漢”少了?

尤其是在孩子初中之前,往往女生比男生更像男生。這跟我們小時候的畫風截然相反啊!那時候都是女生告老師男生欺負人或者搗蛋,現在呢?往往是男生被堵在牆角摩擦摩擦……

果然、堅強有擔當的男生彷彿越來越少了。

我們在抱怨學校男老師太少之外能否意識到,這何嘗不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呢?

孩子們終究會長大,未來他們賴以生存的“技能”或許真的不是他們的“分數”,而是我們從小給他們帶來這“三觀”影響不是嗎?

心動不如行動

動起來吧,爸爸們!你雖然沒給孩子一部iPhone,但是你卻能給他們遨遊九霄的志向、縱橫馳騁的勇氣、直面困難的勇氣、勇於擔當的責任……還有更多更多,不是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聽說每個對育兒有要求的家長都關注了格格巫育兒日記。

世界盃巨星C羅雖然日進斗金,但C羅並不溺愛兒子,家教十分嚴格,曾經拒絕了孩子要求買IPHONE的要求,說要想買手機就自己掙錢去。他對此表示說“我不可能控制一切,但教育是我能給他的最佳禮物”,從這句話裡面,我們體會到了C羅對兒子的濃濃情深,因為"

孩子:父母對你最好的愛,就是教會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很多名人都是雖然有錢,但是不會因此寵壞孩子,因為培養好孩子,讓孩子們自己擁有有掙錢的能力,才是做父母最正確的一件事。

01

雖然出生於首富家庭,比爾蓋茨的太太梅琳達希望他們的孩子少接觸奢華習氣。她深知無限制的給予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首富家的孩子,也跟很多普通家庭的小孩一樣:有限的零花錢,在家要做家務,到了13歲,才能擁有第一部手機。

梅琳達還和比爾一起決定,捐出所有家產!在他們與巴菲特3人中最後一人

去世20年內,基金會必須把所有錢統!統!花!光!然後關門大吉。因為這些最酷的富翁,都不要子子孫孫代代相傳無窮匱的財富,他們希望用這一代人的錢,解決這一代人的問題。

蓋茨說“讓孩子們擁有鉅額的財富不是一件好事,這會影響他們做的每一件事,妨礙他們走出自己的路。”

02

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他說留給子女最完美的財富數量是“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又不至於讓他們無所事事”。

據報道,巴菲特正是這樣做的,他的三個成年子女只能分得他700億美元財富的一小部分,其餘的都將捐獻給慈善機構。

他的子女都走上了各自選擇的道路,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因為他們希望這輩子,自己不光能頂著世界首富的子女的稱號,還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作出貢獻,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

03

楊絳先生是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女性,楊絳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家庭和睦,對女兒的教育也是十分成功。


楊絳出身的家庭條件很好,畢竟在那個年代能夠出國留學的家庭真是鳳角麟毛。但她的父母曾說過,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4個女兒都送上了最好的學校,能夠有條件就送出國進修。

正如《楊絳談往事》一書作者吳學昭所說:開明的家長,和睦的家人,廉正的家風,不留任何遺產給子女,只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的家庭,在舊中國並不多見。楊絳的性格形成,與家庭環境和父母親的影響很有關係。

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的價值觀,才是父母留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你覺得呢?


格格巫育兒日記

作為家長,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長,肯定支持C羅的做法。

反正如果是我,我肯定接受不了

從子女這角度想,這樣的爸爸,賺再多錢有什麼用呢?完全就不能改善自身的條件。特別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子女,肯定有很多時候羨慕別人,例如

很羨慕別人有一雙新的,昂貴的球鞋,動不動就幾千塊,基本就是很多家庭的月收入了

很羨慕別人能擁有最新款的電子產品

很羨慕別人可以到處旅遊

你會恨你父母為什麼不能像別人父母一樣給予你這些東西,甚至你會恨自己,竟然在最虛榮的時候,卻一無所有!你會恨你自己,竟然還沒有能力去給喜歡的人創造好的物質條件!

對,這就是所謂的家長喜歡的觀念:想要什麼,自己去掙!

你在那個年齡段,你拿什麼去掙?


犧牲學習時間是其次,最可憐的就是你根本做不了什麼,甚至付出了很多東西,卻賺不了什麼錢(槓精也不要抬槓)


C羅說,他想傳達給兒子的理念是,任何東西都不是輕易獲得的,要憑自己的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我不可能控制一切,但教育是我能給他的最佳禮物。”

但我覺得,這在中國,很難行得通,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很多人的起點可能不太理想,需要人的扶持與幫助,而這個世界上最愛你,最能為你付出,並不求回報的,就是父母。如果做父母的都這麼想,我覺得很多孩紙會崩潰,你將面臨的是這樣的世界:

從“起跑線”上,都已經輸了,在物質方面,又要落後別人一大截,那真的挺可悲的

別的不說,我舉個例子吧

如今現在這個房價,大家都懂,我這邊座標廣州,就說我哥吧,我哥要結婚,我嫂嫂家就要求要有房,新房,小兩口想搬出去自己生活。

儘管我哥年薪六十多萬,我嫂嫂也是如此,但面對廣州的房價,地段好點的位置,動不動就七八百萬,就算兩個人不吃不喝,買下來也需要花費十多年的時間,這樣人都三十多歲了,再結婚,會不會耽誤太多時間。我奶奶又催得緊,我爸沒辦法,拿了六百多萬幫了一把,終於把房子買下來了,婚也結了。

再說個例子

有個師兄

父母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不能給予幫助,甚至還要拖累他

月入3w,很可觀吧?

在廣州工作兩年,你也覺得他會有幾十萬在手吧?我只能說,想太多

老家修房子,蓋房子,十幾二十萬沒了,家裡弟弟妹妹要讀書,一個月又幾千塊,租房子住一個月又幾千塊,一個月吃飯又幾千塊,父母時不時又要錢,這樣能存到錢麼?


算了,不討論這個了,相信很多人也很難受



但作為子女,可能很多人都羨慕我有一個這樣的爸爸吧?

我的父親,趕上了“分蛋糕”的年代,恰好他也是那個年代稀有的大學生,抓住了機遇,積累了不少的財富。

和C羅的做法不同的是,我爸爸會盡量滿足子女的合理需求,縱然是被無數人認為是“虛榮” “攀比”的產物,iPhone x,你想要,他都會給你買,真的,他不會猶豫,買!

我記得他說過最多的話就是,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讓我們少吃苦,少吃虧,少走彎路。

我爸就是這樣,很捨得給我們花錢

從小,他對我們要求特別嚴格,(我家三個孩子,我最小,有個哥哥和姐姐)總要我們學這學那,就說興趣班吧,琴棋書畫 吹啦彈唱 基本都齊了,這一個人得幾萬塊,三個,十多萬就沒了,我哥和我姐比較皮,特別是我哥,愣是一樣沒學會,但他喜歡計算機,初中沉迷網絡遊戲,高中都考不上,被我爸送去復讀,後來考上普通高中,高中努力了三年,考上浙大,現在畢業了工作,年薪六十多萬,去年結婚,我爸為他花了最後一筆錢,600多萬,買了套房子。

我姐雖然不喜歡學這些“興趣”,但讀書也很踏實,最後高考也考上一本了,但她選的是化學專業,現在月收入也過萬了,在藍月亮洗衣液那當試劑師。



我就不同了。

畫畫?學吧,說實話學到什麼地步?就算參加高中美術統考也可以考個美院。

鋼琴,10級了,從一開始大課(比較便宜)到最後一對一(一節課600-1000塊錢)買了兩臺鋼琴,加起來也有30多萬了


書法,這個我覺得還是不錯的,我現在寫字字體,別人看得很舒服,很不錯


還有跆拳道,參加廣州市的比賽,8強。

跳舞,國標,那種街舞我不會。。當初學的是國標


在文化資料上,我爸是很捨得投資的

不過感覺讀書也花不了多少錢,就這些興趣班貴。。

幼兒園幾千塊錢一年,小學初中(普通小學,重點初中)免費,高中(廣東省排名第一的華附)一學期1200,大學(985)一年5600。

再說,就是娛樂消費了

10年出的iPhone4s,我爸就給我買了,用到16年,高考完,我哥給我買的6s,也用到現在。

旅遊,基本就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唄。。一句話就可以拿到錢

生活費,我爸給我們的,都是寬裕,足夠的基礎上還要額外再給,我大學生活費一個月3000吧,我媽媽還會給多我500,叫我別告訴我爸,我爸也會再偷偷給多我500,叫我不要告訴媽媽。。我哥也會時不時給我寄一大堆零食,水果。(羨慕吧?如果是C羅,這種,想都不能想)


班花胡麗雅

很多國外的育兒經驗和方法,都強調孩子的獨立自主。這樣的教育方式,值得現在的家長反思和學習。

在國外,金錢方面,要讓孩子自己努力去獲得,不僅僅是C羅,不給孩子買iphone類似的做法,還有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富豪都曾宣稱自己將捐出遺產,用於慈善事業,不把過多財產留給子女。



他們認為,一旦孩子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擁有大筆財產,可能無法做出明智的抉擇,過於依賴父母,從而不能健康的、有意義的生活。

而且,這些富豪們通過將自己的財產捐出,目的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種做法也是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讓他們更加了解真善美,擁有更廣闊的心胸。

除了獨立的金錢觀,在孩子的自尊方面,很多外國人也倡導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成人應該像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樣,也同樣的去尊重孩子。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作為一個人,最寶貴的永遠不是財產,而是如何有意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如何讓自己成長。

財富具有兩面性,它既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也可以毀滅一個人的鬥志。如果,財富對於孩子造成的障礙已經多過於對他的好處,家長確實需要審慎的對待財富。

回到作為一個人,什麼東西最重要這一點。我們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才是最重要的。而優良的品質中,可能有,忠誠,孝順,自信、慷慨,但是擁有很多財富絕不屬於優良的品質。

孩子必須懂得如何正確的運用財富。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金錢,孩子對金錢就會更加珍惜。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己度人,這樣才會對他人努力的勞動成果,產生尊敬之情。

否則,遠離了正確的金錢觀,孩子可能會出現身份歧視。比如以前發生的“我爸是李剛”事件,不正是這個孩子認為自己爸爸有錢有權,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從而歧視他人、踐踏他人的自尊嗎?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清潔工人、留守老人或兒童受到歧視,正是因為他們貧弱。那些高傲的人,具有錯誤的金錢觀和價值觀,認為貧弱的人毫無價值,而無法尊重他人。

C羅的教育方法,在中國人看來可能過於嚴酷。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教育方法,總是認為孩子是寶,要把最好的給孩子。殊不知溺愛等於毀了孩子。愛孩子就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優良的品質吧。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雙手賺取的任何事物,都不丟人。



Annie媽媽育兒

恩銘認為C羅的教育方式值得寶爸寶媽們學習借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作為孩子們的第一任人生導師,言行舉止會間接的影響到孩子們的生長髮育。有的孩子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歸根到底其實是父母過多幹預孩子們的衣食住行,事事親力親為妥善安排後,孩子們喪失了應有的鍛鍊機會。結果導致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只會一味地索要結果,不懂得付出才會有所收穫的道理。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難成大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那麼就需要花時間去陪伴指引他成長。

寶爸們需要讓孩子們明白,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得來的。一個iphone手機在身價上億的C羅眼裡根本算不上什麼奢侈品,他完全有能力為孩子支付這筆費用,可為什麼他沒有去做呢?那是因為他想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任何東西都不是輕易獲得的。如果想要什麼,就必須憑自己的能力去獲取。C羅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獲得了五次金球獎,四次歐洲金靴獎,六次歐冠金靴獎,三次獲評世界足球先生,三次獲評歐洲最佳球員。此次世界盃,C羅在小組賽上大放異彩,一人包攬了葡萄牙隊的四個進球,首場對陣西班牙就上演了帽子戲法,攻進的每一個進球都堪稱經典。尤其在葡萄牙對陣摩洛哥四分鐘的那記魚躍衝頂射門,更是讓人感動。慢鏡頭顯示C羅的頭部險些在這次射門中受傷。如此優秀的人在機會來臨之時奮不顧身,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我們還有什麼資本去懈怠,不去努力呢?

身教大於言傳,相信C羅的拼搏精神會給迷你羅留下深刻的印象,祝願MINI羅健康成長,同時也希望葡萄牙隊在C羅的率領下取得佳績,捧回大力神杯。C羅,世界盃金靴獎離你僅有一步之遙,加油,我們看好你!


兒科恩銘

支持C羅!

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大概是見證過很多由盛而衰的案例,才總結出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

但是,現在這句話恐怕有點不太適用了,很多家族財富都得到了多代傳承,在國外這類案例非常多。歐洲有很多古老的貴族,至今仍然興旺。

但也有傳承失敗了,比如我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叫《金錢世界》,講的是前世界首富,世界知名石油大王保羅·蓋蒂(1892—1976)的一生。保羅·蓋蒂靠石油,靠自己的拼搏成為了世界首富,但卻敗在了傳承上,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後代都是紈絝子弟,最終賣掉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石油帝國,把錢分了。如今這個家族雖然還有信託基金,但是已經沒有以前的輝煌了。

如今,依舊活躍的家族,比如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之所以能持續數百年,是因為家教的原因。一些家族留下的家書已經出版成書,比如《摩根寫給兒子的32封信》,《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等等,都是可以去學習的。

希望通過教育,讓自己的後代能夠傳承財富,甚至創造財富。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我不是一個球迷,甚至我都不喜歡足球這種比賽項目,可是葡萄牙皇馬巨星C羅卻突然闖進我的生活。因為他拒絕給孩子買ophone手機,這位外國老爸的舉動卻觸動了億萬中國家長的內心。一部手機也勾起了我對一位中國老爸同是關於手機的回憶。

我以前在鄉下教書時的一個同事張老師,他家兒子特別優秀,那年高考後,他兒子像父親提出要求,想買一部手機,張老師說,上大學怎麼也得給你買一部手機,以後你上學去了聯繫起來也方便。那你想要個啥樣的手機,那會沒有蘋果手機,也沒有現在這些智能手機,最好的手機就是諾基亞,兒子說買部諾基亞吧。老張沒用過手機也不知道啥諾基亞不諾基亞的,就同意了。那天父子倆去城裡諾基亞專賣店去給兒子買。因為捨不得車票錢,老張和兒子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去的城裡。到了店裡,一問最新款的諾基亞3800多元。而老張因為不懂手機價格就帶了500元錢。所以父子倆又騎著自行車回來了。路上老張做兒子的工作,買個便宜點的,一個學生別買那麼貴的,兒子還是很喜歡諾基亞,老張心裡咬牙,既然兒子喜歡,懂事的孩子從來沒有提出過啥要求就買吧。可是老張一個人賺錢,老婆沒有工資,日子過的很是艱難。兒子大學的學費還沒有湊齊呢。後來看到屋裡囤積的新收的小麥,對,賣掉吧,給孩子買部手機!

老張帶著兒子拿編織袋子在那裡裝小麥,裝了滿滿一三馬子小麥,兒子說爸爸這麼多小麥全賣了?老張說這麼多小麥也不一定夠那個手機的錢!兒子看著裝上車的小麥,二話沒說就往下卸車,老張問為啥?兒子說,我不買手機了,這麼多小麥就換一個小小的手機,我不買了,要買我將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去買。

那年老張的兒子考取了一個不錯的大學,開學時他沒有拿著手機。在大學裡他除了努力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通過勤工儉學積攢自己的學費。大學四年就頭一年開學時向家裡要過學費,後來就沒有再要過一分錢。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進去了華為公司,他憑藉自己的技術入股華為公司,每年有幾百萬的收入。可是他除了使用自己公司的手機,再也沒有使用過其它昂貴的手機。就連工作需要他買了一輛汽車,也僅僅十幾萬而已。他把積攢下來的錢給老張在我市買了一套大房子,後來覺得父親離北京太遠,就又按揭給父親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

我覺得老張教育孩子是成功的。給不了孩子優越的家庭條件,卻給予了孩子吃苦耐勞,努力進取,不攀比,想要什麼東西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的品質。這樣的品質卻是最珍貴的財富。

明星爸爸也好,百姓爸爸也罷,他們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不能用金錢比較。C羅的財勢可以給孩子摘下他喜歡的任何一顆星星,可是C羅拒絕為兒子摘星,要摘星自己動手,架梯登高,有能力攀的高,你就摘取最亮的那顆星。你的能力決定你的收穫。都說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我看這C羅就不簡單。

C羅我挺你!給你大大的贊,從此我開始關注足球。C羅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