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算算你每月能省多少

7月1日起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算算你每月能省多少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那麼2018個稅調整具體是調整什麼內容?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每月是多少?

1、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2、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3、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4、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早在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就表示,將“分類稅制”轉化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是出於對個稅徵稅模式的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是世界上通行的個人所得稅的徵稅模式。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這些勞動性的所得合併起來,再確定起徵點,按年彙總進行綜合徵稅。這樣能夠更好的體現稅收公平,體現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四類收入綜合納稅

所謂綜合徵稅,就是將幾類不同收入彙總納稅。這次擬對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四類收入中,工資薪金、勞務報酬基本為超額累計稅率(收入越高,適用稅率越高),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基本為比例稅率(不同收入適用同一稅率)。

收入綜合之後,原有的收入檔次、對應的稅率等,都面臨調整。這次個稅修改,擬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次。

7月1日起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算算你每月能省多少

本次徵稅改革將影響個人的實際收入,企業的薪酬制度設計也需考慮此政策。

一、哪些個人可以享受政策?

1、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

2、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

3、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

4、合夥企業合夥人

5、承包承租經營者

二、哪些類型商業健康保險可以個稅前扣除?

1、正規公司的健康保險,必須具有保障功能。有保險公司負責管理維護。

2、被保險人為16週歲以上和未到退休年齡的納稅人群。

3、費用報銷範圍、比例和額度自行確定。

4、具體保險金額下限由保監會規定。

5、健康保險產品堅持“保本微利”原則。

三、個人所得稅可以降多少?

1、假設員工工資5000元,不考慮社保和公積金等扣除:

政策前,應繳個人所得稅45元。

政策後,應繳個人所得稅39元。

2、假設員工工資8000元,不考慮社保和公積金等扣除:

政策前,應繳個人所得稅345元;

政策後,應繳個人所得稅325元。

四、商業健康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對企業和個人的影響

商業健康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最大的區別在於保單上是否註明了“稅優識別碼”。

1、對個人所得稅的影響

補充醫療保險:《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號)規定,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的比例和標準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應將超過部分併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徵個人所得稅。

商業健康保險:新政策規定,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綜上,補充醫療保險不能稅前扣除,而商業健康保險可以。

2、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補充醫療保險: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僱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醫療保險,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的限額內,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商業健康保險:單位統一為員工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應分別計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