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1

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圖片,難過到讓人想哭: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2015年3月8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日曆上一張被撕掉的日期,不痛不癢。

可對於馬航MH370的家屬來說,是纏繞一生的噩夢,是一場來不及告別的分離。

他們深愛的人在那一天消失了,所有的念想,永遠斷在了回憶裡。

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式別離,最是讓人肝腸寸斷。

就像這位先生年復一年的繳費,只是在設想或許某天心愛的她會出現,會需要手中這張卡回家。

即便在旁人看來,這一切都只是海市蜃樓,一切都無事於補。

可對於局中人來說,這種莫名的堅持,遠比接受愛人的離開要好受許多。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要說離別,最痛的,不是對方離開的那個瞬間。

而是當你在日常生活中,切實感受到那個人真的回不來了。

沒由來的恐慌,伴隨著心臟的麻痺感,開始一點一滴爬上脊髓,這種切膚之痛,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成年人面對別離,表面上雲淡風輕,實際內心下著暴雨。

因為他們很清楚,越是靜悄悄的離別,越是回不了頭。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2

算上今年,奶奶已經走了十個年頭了。

當年她患胃癌,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我心疼的要死。

那時醫生宣告她胃癌晚期,全家人哭了一個晚上。

我們心照不宣的明白,她已經活不久了。

我仍然記得,當年她抹著眼淚和我說,好想看到我嫁人生娃娃。

再後來,用盡所有方法的我們,最終還是迎來她的逝去......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很奇怪的是,那天我沒有掉一滴眼淚,甚至夢醒時,習慣性去奶奶房間想陪她嘮嗑。

家裡的狗狗小雪,也一如既往地蹲坐在她房門口,等她起床要摸摸。

直到看見被整理得空蕩蕩的床,還有客廳擺放的冰棺,我才明白,奶奶是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

在她離開後的第二天晚上,我躲在被窩裡,偷偷哭了整整一晚。

或許對於動物來說,它們沒法理解所謂的別離,所以能做的,就是日復一日地等,等那個不可能再出現的人。

而對我們來說,生老病死是常態,即便再不捨,也只能選擇默默承受,用眼淚來完成最後的告別。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3

看牆上的日曆,高考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大四學生也都結束答辯。

每年的6月,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解放與自由,也意味著正式進入離別的序幕。

以前總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聽的時候輕鬆,真正去做的時候卻很心痛。

每個學生時代的終結,代表夢想的開始,亦是相聚時光的完結。

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也不得不和最熟悉的朋友說再見。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記得《匆匆那年》裡說:

成長的路上,總是點綴著各種各樣的離別。當時,我們堅信離別是為了重逢,所以,說了再見。

其實,世界太大,那些當初說的永遠不分離的人,一次分開,就可能後會無期,天涯兩忘。再見,其實不是告別,而是一句承諾。

學生時的我們,總是嘴裡喊著要永遠,要一輩子,說出口的再見,是為了下一次見面的承諾。

可直到時間一年年的過,相聚時間一年年的拖,各奔東西的人再也湊不齊,才終於明白: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如今縱有千種風情,也已無人可說。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4

有人問,為什麼人越長大,越是害怕離別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年齡越大,越是明白:

所謂的“再見”,不一定是下次再見面,或許是再也見不到面。

即便你我思念,無奈彼此之間隔著山河,隔著現實,甚至是隔著陰陽兩河。

所以,每一次的再相聚,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相處的每一份時光。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若無遇見,怎會離別

這世上,並沒有所謂的永遠,相遇已是緣分,相守更是不易,能不能一輩子,全看天意。

正如老話所說,“相見即是離別的開始。”

人生中每一次新的遇見,都註定要迎來新的離別,這是萬物定律,我們無法阻擋。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眼下,珍惜眼前人,把握每一天相處的日子。

如果某一天,真的不得不面臨分離,那至少也能不留遺憾地好好說一句“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