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曾有新聞報道說,香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為本地區的年輕人開闢一條通向文學神聖殿堂的道路,香港島南區要將胡適、蔡元培、張愛玲、蕭紅、戴望舒等文學名家在香港的足跡,打造成一條“南區文學徑”。於是,我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濟南的“歷下傾城”。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作為一座擁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濟南因為地處濟水之南而得名。渾然天工地造一般的千佛山、大明湖,使其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格局而聞名遐邇;又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為首的七十二泉,更讓濟南懷抱“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獨特而神奇的風韻,因此才有“泉城”雅號的美譽吸引了廣大的遊客慕名來訪。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有了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再加上濟南車水馬龍霓虹幻彩的城市街衢,在我看來,如果能用心地梳理出名人文化的履跡,在歷下完全可以串聯成一條甚至多條的“歷下文學徑”。我想,花費了這番心思,一定會使濟南在聞名中外的基礎上,成為更加優美而引人入勝的旅遊觀光勝地。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其實,歷下傾城,此言不虛。在濟南的城市山水間,跳躍著許多熠熠生輝的名字。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當年來到濟南時,就曾經留下過這樣著名的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詩聖杜甫精彩的詩句,道出了濟南的一個生動鮮活的事實。實際上,濟南幾千年的建城史,也留下了不少騷人墨客的蹤跡,比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擁有一腔憂國憂民思想的大詞人辛棄疾,還有元代的趙孟頫,清代的劉鶚、蒲松齡,再到現代的胡適、老舍、葉聖陶、臧克家……這些文學巨匠,都為濟南這座歷史名城,矗立起了鮮明的文化地標。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比如說劉鶚,他寫老殘“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又寫了老殘遊賞大明湖、歷下亭、鐵公祠,讓人覺得撲面而來的筆下美景,恍如自己親歷一般,真是妙筆生花,堪比神助,讓人獲得至高無上的藝術享受。劉鶚的《老殘遊記》,就是在世人的面前,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濟南詩畫一般的美感。還有曾在齊魯大學兩度執教的老舍,除了創作了《濟南的冬天》之外,還有著譯作品150多篇(部)問世,其中有長篇小說《離婚》、《大明湖》、《貓城記》、《牛天賜傳》,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說和散文隨筆。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濟南是風流倜儻的,她的瀟灑自有她的瀟灑之處。她在岱嶽的北邊,那裡有舜耕歷山、龍山文化,那裡有風流二安、鵲華秋色。掬一捧清冽的甘泉爽口潤心,再攤開萬卷詩書,可以遙想挑燈看劍的醉人時光,吟一闕綠肥紅瘦;她在濼水之源,那裡有齊煙九點、四門古塔;那裡有明湖微瀾,趵突騰空。攜一泓清泉抖擻精神,賞析羽毛畫、浣城子崖陶片,可以大揮彩筆,描繪出名士長卷;她在藝海曲山,那裡有靈巖羅漢、松風撫琴;那裡有終軍請纓、義淨渡遠。溫一壺陳年老酒,再約幾個好友,自由自在酣暢淋漓,神侃柳下老殘,也可以舞一把鼓子秧歌,把華夏豐年傾心祝願……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面對濟南這座魅力四射的歷史古城,儘管我無法詳盡描述她的文化形象,但是,李白、杜甫、李清照、辛棄疾、趙孟頫、蒲松齡、劉鶚、老舍、胡適、臧克家、葉聖陶這些文化符號還是客觀存在的,將他們拼接成一張古今文化名人在歷下的生活路線圖,這必將是一條極具誘惑力的金光大道。在它上面行走時,感受城市厚重文化下的溫馨風情,更能讓遊客們在文化之旅中倍感自信,也倍感驕傲和自豪。

「講好山東故事」愛上一座文化城

  愛上一座城市,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我來過濟南,從此便放在了心上,再也沒有離開。因為她有秀美綺麗的自然風光,她有濃郁厚重的文化底蘊。在這裡,你可以無拘無束地採清風、攬明月,牽出文化的情思,尋覓塵封的背影,在無限的懷想中充分地釋懷,得到人生意外的逍遙。現代性的人與自然、人與文化之間的必然聯繫,解讀的是一種挽留,更是一種尊重。濟南於我,便是如此。這樣的來過,才是真正的不曾離開!

作者 :張書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