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曾有新闻报道说,香港为了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为本地区的年轻人开辟一条通向文学神圣殿堂的道路,香港岛南区要将胡适、蔡元培、张爱玲、萧红、戴望舒等文学名家在香港的足迹,打造成一条“南区文学径”。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济南的“历下倾城”。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作为一座拥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济南因为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浑然天工地造一般的千佛山、大明湖,使其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格局而闻名遐迩;又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为首的七十二泉,更让济南怀抱“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独特而神奇的风韵,因此才有“泉城”雅号的美誉吸引了广大的游客慕名来访。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有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加上济南车水马龙霓虹幻彩的城市街衢,在我看来,如果能用心地梳理出名人文化的履迹,在历下完全可以串联成一条甚至多条的“历下文学径”。我想,花费了这番心思,一定会使济南在闻名中外的基础上,成为更加优美而引人入胜的旅游观光胜地。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其实,历下倾城,此言不虚。在济南的城市山水间,跳跃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当年来到济南时,就曾经留下过这样著名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诗圣杜甫精彩的诗句,道出了济南的一个生动鲜活的事实。实际上,济南几千年的建城史,也留下了不少骚人墨客的踪迹,比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拥有一腔忧国忧民思想的大词人辛弃疾,还有元代的赵孟頫,清代的刘鹗、蒲松龄,再到现代的胡适、老舍、叶圣陶、臧克家……这些文学巨匠,都为济南这座历史名城,矗立起了鲜明的文化地标。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比如说刘鹗,他写老残“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又写了老残游赏大明湖、历下亭、铁公祠,让人觉得扑面而来的笔下美景,恍如自己亲历一般,真是妙笔生花,堪比神助,让人获得至高无上的艺术享受。刘鹗的《老残游记》,就是在世人的面前,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济南诗画一般的美感。还有曾在齐鲁大学两度执教的老舍,除了创作了《济南的冬天》之外,还有著译作品150多篇(部)问世,其中有长篇小说《离婚》、《大明湖》、《猫城记》、《牛天赐传》,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济南是风流倜傥的,她的潇洒自有她的潇洒之处。她在岱岳的北边,那里有舜耕历山、龙山文化,那里有风流二安、鹊华秋色。掬一捧清冽的甘泉爽口润心,再摊开万卷诗书,可以遥想挑灯看剑的醉人时光,吟一阙绿肥红瘦;她在泺水之源,那里有齐烟九点、四门古塔;那里有明湖微澜,趵突腾空。携一泓清泉抖擞精神,赏析羽毛画、浣城子崖陶片,可以大挥彩笔,描绘出名士长卷;她在艺海曲山,那里有灵岩罗汉、松风抚琴;那里有终军请缨、义净渡远。温一壶陈年老酒,再约几个好友,自由自在酣畅淋漓,神侃柳下老残,也可以舞一把鼓子秧歌,把华夏丰年倾心祝愿……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面对济南这座魅力四射的历史古城,尽管我无法详尽描述她的文化形象,但是,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赵孟頫、蒲松龄、刘鹗、老舍、胡适、臧克家、叶圣陶这些文化符号还是客观存在的,将他们拼接成一张古今文化名人在历下的生活路线图,这必将是一条极具诱惑力的金光大道。在它上面行走时,感受城市厚重文化下的温馨风情,更能让游客们在文化之旅中倍感自信,也倍感骄傲和自豪。

「讲好山东故事」爱上一座文化城

  爱上一座城市,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我来过济南,从此便放在了心上,再也没有离开。因为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她有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无拘无束地采清风、揽明月,牵出文化的情思,寻觅尘封的背影,在无限的怀想中充分地释怀,得到人生意外的逍遥。现代性的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解读的是一种挽留,更是一种尊重。济南于我,便是如此。这样的来过,才是真正的不曾离开!

作者 :张书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