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場魚目混珠,智界大咖教你識破“偽智能”

智能家居市場魚目混珠,智
界大咖教你識破“偽智能”

智能家居市場魚目混珠,智界大咖教你識破“偽智能”

螢石網絡CEO蔣海青(網絡圖片)

偽智能家居特點:不痛不癢

蔣海青:如果一個智能家居產品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反而複雜化了,那這是“偽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家居是解決消費者的痛點,而不是廠家用APP控制來玩技術。舉個例子,智能並不是我用APP控制窗簾開關,而是在我在晚上需要休息時候窗簾自動關、鬧鈴響了起床的時候窗簾自動打開,也就是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偽智能”,因為部分創業公司對智能的理解侷限於在傳統產品基礎上加個APP。技術化的思維很容易掉進自我的陷阱裡,推出一些消費者並不需要的產品。2015-2016年大量創業者入場智能家居的時候,就出現了大批這樣偽智能產品,但能生存下來的不多。智能家居市場最終能留下來的是針對市場和用戶進行精準分析並進行技術創新的公司,判斷產品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最終由銷量和口碑來確定。

偽智能家居產生背景:自動化時代

蔣海青:目前智能家居還是概念性比較強的詞,連智能家居的定義都是模糊的。用戶也不全是把所有智能家居產品都裝上,而是先選擇自己迫切需要的產品,這就出現一些單品和系統的差別。一般是單品會自己配一個APP,一個系統配一個APP,目前還沒出現廣為接受的智能家居品牌,所以出於這麼一個階段。此前京東、天貓都推出過大而全的APP,現在看來都不是很成功。小米由於自己控股多個智能家居品類,這樣的嘗試相對來講會完整一些。所以並不是用戶想要一個控制全屋智能家居的APP就可以的,這是由市場、廠商、用戶、集成商多方博弈演變出來的。

未來智能家居成熟以後,市場也會重新洗牌,多元化廠家會慢慢出現,併購兼併也會越來越多,一體化的APP或許就能出現。不過我覺得沒必要太強調APP,我理解的智能家居要淡化APP,未來的方向應該是更智能、更簡單的交互方式。它應該是家居系統會學習,按你的習慣、需求來交互,像一個人一樣能理解、學習。

實際上,在螢石看來,目前階段的智能家居更準確的還是叫“自動化”更合適,能按你的要求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設備之間能簡單地聯動。媒體和廠家的宣傳把“智能”拔得太高了,這是過度消費了智能這個概念。

從偽智能到偉智能:人性化

蔣海青:我認為智能家居在研發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人性化,考慮到家裡的老人小孩,界面要足夠友好,不要讓消費者整天用手機來操作。目前的智能家居在這方面考慮不是那麼充分,更多為家庭的上班族設計。不過,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以用戶為中心,能夠識別使用者是誰,有什麼習慣和偏好,能夠根據光線、時間、情景模式調整。螢石在視頻方面,可以識別老人還是年輕人,最近螢石發佈的貓眼就帶了人臉識別功能,另外一款智能門鎖可以檢測你家小朋友有沒有按時回家,如果沒有會發出警告給家人,很簡單但很實用。

智能家居還涉及隱私安全,在這方面,消費者首先不能貪便宜,任何技術投入都是有成本的,一個產品不可能又非常便宜又非常安全。如果用戶在市場購買智能攝像機以價格作為首選,就會存在著隱私洩露的風險,因為它可能沒有任何加密和安全防護技術。選購產品肯定要大廠家的,它的品牌信任度是要長期維護的,不會因為幾分利益就把品牌糟蹋掉。其次,要特別關注產品關於信息安全的描述,這需要一定專業知識才能判斷。不過一般來講,如果有安全證書,安全檢測機構提供的認證,國家權威機構頒發的資質,相對來說信息安全度高一些。

對螢石來說,我們花了很多力氣做信息安全防護。比如我們會採用銀行級加密技術,如果是山寨品牌基本處於在互聯網上裸奔的狀態,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窺探利用。其次螢石有一套安全體系,也獲得了一些安全機構的認證。我們的產品還有雙層加密的效果,還有很多舉措,在這就不一一解釋。這些都需要很多研發投入,有實力、品牌的企業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選擇這樣的企業就不用太擔心隱私安全問題。

如果遇到停電和斷網情況,在高安全級的智能設備上,比如煙霧探測器、門鎖一般會自帶電池/電池板,斷電了也會繼續工作。螢石今年也會發布一款攝像頭,內置了電池板可以不接電源工作。對安全沒那麼高要求的設備,停電了就停電了,要求繼續工作是不合理的,也沒有任何價值,畢竟最終的成本還是用戶承擔。

我還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消費者會有智能家居貴的印象。智能家居分兩大類,一種是DIY,你自己買了回去就能用的,不需要安裝商上門做開發和安裝服務,就像螢石那款攝像機插上電源、連上WiFi就能用了。還有一大類叫前裝型智能家居,用於排屋別墅等高檔住宅,在裝修時就安裝,價格相對貴,便宜點也要幾萬到十多萬以上都有。它的系統相對複雜,有線有網,還有多個子系統,比如安防子系統、窗簾子系統、空調控制子系統、燈光控制子系統、背景音響子系統等,會按需要推薦給用戶。它還需要上門勘測、出方案、安裝、集成、調試。但大多數人用的智能家居是DIY型,多是單品,能夠解決一些問題,價格大多不貴,因為這個市場競爭也激烈。未來我認為會出現輕量型的全屋智能家居,比DIY型產品完整,但沒前裝型複雜,價格會降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