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桃源行

唐代: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

誤入桃源行數里。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

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

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

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

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唐詩讀的最多,背誦的也多,往往囫圇吞棗的東東,記得的寥寥,彼時去南京頻繁,便憶起劉夢得的詩作《石頭城》,石頭城在六朝時代一直是國都,而今在南京市西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就石壁築城戍守,因此得名。

《石頭城》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的第一首,因為老劉看到的石頭城荒涼廢棄,頗有感慨,儘管它那虎踞龍盤的姿態並未改,三面環山,一面臨江,江潮起起落落,無限蒼茫,唯有秦淮河上的那輪舊時月還在磨磨唧唧。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老劉的憂國憂民放在如今不定是憤青一枚,無傷大雅,但唐時的詩人都有這個心態,譬如李白就酸溜溜地想當官,皇帝老兒不重視,吟詩應對可以,參政議政,百無一用是書生。

唐朝一朝終沒有逃脫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唐順宗時,“二王八司馬事件”,劉夢得深陷其中,兩個好基友,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劉禹錫被貶為郎州司馬,後來1958年的“八司馬事件”,毛潤之用的便是這個典故,戚本禹就勢進入最高領袖的法眼。

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三國演義》裡的魏延喊著:誰敢殺我?誰敢殺我?然後,他被馬岱砍死了。老劉骨子裡的不作不會死,算是諸多廢青的通病,今時眾人吟詩作對,附庸風雅,上行下效,至此學習的挺快。

今日午夜,悶雷騷雨,淅瀝的中半夢半醒,琢磨著白晝去個山清水秀的城鄉結合處漫步,順便蹭油桃數枚。可惜風景幽靜,空氣清新,忘記了蚊子咬人,結果一身紅腫疙瘩,歸去後痛楚萬分。

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後,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這首詩,諷刺政治暴發戶,可投機這玩意勝者王敗者寇,豈由得老劉擺弄文字聰明。此詩在《全唐詩》題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很快有人把詩句抄送權相武元衡,老武呈給了皇帝,皇帝一看,老劉你什麼意思?老子好心讓你回來,你跟我說一切物是人非,還敢諷刺朝廷用人?你以為我書讀的少?讀不懂你這酸溜溜的意思嗎?好吧——滾!瞬間被貶謫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諸人斡旋,改為連州刺史。

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當初老劉幸而未去的播州為貴州遵義,不過唐時才更名為播州,屬於相當偏僻的地域了。至於連州,唐時屬廣州。所以老劉還是挺固執的,在連州呆了近五年,後因母喪才得以離開。

這其中顛簸流離換了N個小地方,十四年後,劉夢得又騰挪回了長安,“復為主客郎中”,這十四年,皇帝換了四個,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人事變遷更難以贅述,主要的是權相武元衡也死了,死了十四年,看樣權力這東西即便人人愛,也難逃時光追索。

回到長安,老劉去了玄都觀,《再遊玄都觀》出籠了,有序有詩,他還沒有忘記十四年前《玄都觀桃花》種下的因,序裡幾乎就那意思,被貶了,如何?老劉照樣回來了,就是這觀怕是費了,樹都沒有一顆了,皆是頹唐,損人不著痕跡。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至此大叔佩服的五體投地。

只好洗耳恭聽著老劉毅然決然的悲憫:

當年種桃樹的道士身歸何處?曾在此賞花的劉郎今日又來。

結果,劉禹錫又因再遊詩為“權近聞者,益薄其行”,遂被分司東都閒散之地。

憤青劉禹錫的唐朝生活

【繪畫:吳湖帆(中 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