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無法開口說話,一隻玩具鴨子起了大作用

與其他病房不同,這裡較類似於手術室管理,一道門禁系統控制著人員的進出,進門之前,隔離衣、鞋套、口罩、帽子,必須全副武裝。這裡是各種複雜的搶救儀器設備的集合,無論什麼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響起警報聲;這的大多數病人多處在鎮靜或昏迷狀態,也有清醒的,不過很可能嘴裡插著呼吸機皮管,甚至氣管切開無法說話;這裡又是異常忙碌,除了專業的醫學護理,還要負責照顧患者的生活,查房、翻身、拍背、吸痰、導尿、隨時搶救……

ICU病人無法開口說話,一隻玩具鴨子起了大作用

的確,在ICU,生死只有一線之差時,語言的力量非常重要。笑容有利於康復,而良好的語言溝通,能讓焦慮的患者樹立強大的戰勝病魔的信心。這一點,在相關的醫學文獻中都有提及。建德一院ICU也積極的創造條件,讓不能開口說話的他們,用另一種方式把話說出來。

因此,一隻塑料做的玩具鴨子,就雞蛋大小,成了ICU裡每張床位不成文的標配物品。ICU護士長丁子文說,追溯這個鴨子的由來已經無從考證了,也許是某個細心的護士帶來放在床邊,幾次試用後效果明顯,就這樣架起了無法說話的他們與醫護之間溝通的連心橋,關鍵時刻,還能派上大用場。她說,患者由於體位不舒服或者想喝水等,都會呼叫護士,小鴨子等玩具的使用,讓不能說話的患者有了很好的替代表達方式。

洪阿姨,6年前被診斷為“慢性炎症性多發性脊髓神經病”,因進行性肌無力導致全身腹部以下沒有肌力,去年出現呼吸衰竭,目前在ICU住院快2年了。因為沒有自主呼吸,無法脫離呼吸機,令人遺憾的是,儘管人很清楚但是一直無法說話。

ICU病人無法開口說話,一隻玩具鴨子起了大作用

因為自己無法說話,經過護士們的指導,她已經學會了一些與護士們無聲的溝通技巧。最直接的溝通,是ICU病房特別準備的一個“我的需求”圖圓盤以及一套自創的手語方法。這個圓盤圖譜,有相應的圖示在上面,需求內容包括吃飯、翻身、太冷、難入睡、病床搖高、聯繫家屬等;而那套自創的手語,用一隻手錶示,手背背對患者,酒杯樣握拳,其餘手指不動,大拇指朝上就是我要大便,小拇指朝下就是我要小便,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對形成O行比劃到口就是我要喝水,還有很多手語方法,有些ICU病人一學就會,護士看到也都明白。

ICU病人無法開口說話,一隻玩具鴨子起了大作用

不過,在ICU護士忙碌的時候,有些患者的需求不可能及時看到,患者又不能說話,這時候會發聲的玩具鴨子派上了用場了。現在每一個ICU的床頭都放有一個充氣玩具,只有雞蛋大小,患者一伸手就可以夠著,而且玩具發出的聲音足夠響亮,護士一聽到聲音,立即就會趕到身邊。這也是人文關懷的體現,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根本所在。

隨著時間的變遷,鴨子因為塑料老化沒法使用了,為了延續這個傳統,科室又重新買了一批球形的充氣玩具,還是那樣輕輕一捏,護士就會聞訊來到身邊。

關懷即是護理,如果不能準確地與病人溝通,不僅會給病人帶來許多不便,我們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要試著傾聽患者的心聲,給予關愛、理解與支持,那樣患者才能更快的康復,ICU科室主任湯蓓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