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賞石、覓石

玩石和賞石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以石為載體,玩的就是文化品位,藝術修養,其不加任何雕琢,天地靈秀盡顯其間,至情至趣,正吻合了現代人崇尚迴歸自然的審美取向。現代人大多遠離土地,居於空中樓閣,石屎森林之中,卻對土地的情懷不減。而奇石則出自土地,既有泥土的氣息又有泥土的厚重與踏實,因此,奇石正迎合了現代人的這一心理需求。看到了石頭就像看到了土地,撫摸著石頭就像撫摸著土地,那份親近大自然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石頭源於自然,乃天地造化之物,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奇石絕對是當今最好不過的百搭裝飾物,現在好多家庭的新居裝飾都為奇石陳列預留有一席之地。它不僅適合中式家居擺放,若將其點綴於西式家居之中,則會在現代感的基調上增加一抹東方古典神韻、平添幾分雅緻的氣息和自然的風骨,而且毫無不協調之感。

玩石、賞石、覓石

好的家居就應該有一塊好的奇石。它包含了一個人在生命歷練中濃縮的體驗:成長、挫折、山窮水盡、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苦盡甘來……在日常的欣賞把玩中,體會到超脫、平靜、山不言自高的精神境界。換言之,當在家中擺上一塊石頭,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還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石頭雖小,其氣場卻不容小覷。它那堅毅果敢的精神、謙遜高尚的品格、自然靈秀的氣質隨時洋溢著、漫延著,充滿著整個家居,給人如沐春風般的舒適、寧靜與安心。一塊石頭,就如同一位風度翩翩的儒雅君子,同它交談、相處你定會受益良多,感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玩石、賞石、覓石

玩石、賞石、覓石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玩石、賞石、藏石如今己成為一種時尚,其自然的圖紋和天然的石質,令人歎為觀止,玩味無窮。假日閒時三五個石友在一起,對一塊塊材質不一,形狀各異的奇石“評頭品足”,也不失為一雅事,而親自到大山江河中尋找心儀的奇石,其感受更是不可言表。

趁著週末,與幾位石友一齊到了英德的覓石好去處——波羅河。此處地形複雜,地勢高峻,千峰萬壑,溪澗縱橫,河流灘多水流落差大。由於奇特的地質、地貌和自然地理環境,蘊藏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奇石資源,吸大地之精華,經千年之錘練,這裡的奇石石種有水衝石、礦晶石、彩圖石等。在如此小的地方,集中有如此多的石種,確是難得的覓石好地方。難怪能吸引這麼多的奇石愛好者到此尋寶。
剛一到步,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走到河灘去,沿灘而上開始了覓石。覓石,首先看你有否石緣,有石緣,才能同奇石結緣。其次要有敏銳的目光,心要細,要善於發現美,才不會放過每一塊好石,然後對有所懷疑的石頭,用刷子清洗,把在石頭表面積聚了不知多少年的青苔洗乾淨,才能發掘出石頭的奇與美。奇石需要獨具慧眼,才能挖掘出石中的靈性,發現其中的魅力。奇石必須牢記三要素:形、色、質。形即要有層次感,石形好,帶有彩圖紋、簸箕紋、梅花紋等圖紋更是美妙至極;色即石要色澤鮮,但色不要太亂;質即一塊大小一樣的石頭,要選手感重的,材質才會硬實。
找石其實是一項很艱辛的工作,要不停地翻轉著灘頭的大石,看有否觀賞價值,整個人累得直喘氣,不過不知不覺身體也得到了鍛鍊。不一會功夫,我就發現了一塊帶有簸箕紋的水衝石,似層層疊疊的梯田,天梯一樣直上雲天。好石,應有好名字,根據此石特徵,名字馬上在我腦海出現。好,就叫它“元陽梯田”。好一個形神兼備的佳作,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頭估計有近百斤,由於河床凹凸不平,只好叫來兩個同伴一齊把石頭搬到岸邊。此時不滿足的我,又繼續到河床尋石。

玩石、賞石、覓石

玩石、賞石、覓石

玩石、賞石、覓石

玩石、賞石、覓石

如此融入大自然,同山野和河流零距離接觸,使人有一種陶然忘我,其感覺就是一個字“爽”!在覓石過程中,人的心情隨著覓石的進程而變化,全心身的投入,人世間的一切煩事都會被拋到九霄雲外,每當覓到一塊心儀的奇石時,不管多大年齡的人,都會恢復其童真的一面,歡呼雀躍。把有欣賞價值的石帶回去,再經初步的處理,就要請人做座。好馬配好鞍,好石配好座,每一奇石都需有屬於自己的座。根據石的形狀、大小、風格,請木雕師傅設計並雕造合適的木座。座的卡口不要太厚,要使石有重量感,每塊石都有一條主線,配座時要使石與座也形成一條主線。座做好後,把石打上一層保護臘,即一奇石就大功告成了。

玩石、賞石、覓石

把玩奇石,享受人生,快樂生活。古人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石;無肉使人瘦,無石使人俗”。在一早起來之時,伸伸懶腰後,觸摸著奇石,汲取其天地之靈氣,一天的好心情隨之而來;在夜深人靜之時,泡一壺清茶,燈下賞奇石,靜觀其獨特之神韻,一切的煩惱可掃之而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