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那麼多詩,卻依然在送外賣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送外賣怎麼了,送外賣的就不能讀詩了嗎?

我猜肯定有很多人看到標題就會這樣反駁。

相信沒有一個人敢公然站出來,

說看不起外賣小哥的話,

但大家心裡怎麼想的,就很難說了。

任何工作,任何職業都是沒有貴賤之分的,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價值觀,

但現實社會中卻依然有偏見的存在。

比如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時常用一個句式:

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只能當……

或許這真的不是歧視某個職業,

而是對能力和價值的一種判斷。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在常人的認知觀念裡,

一個人有多大能力,就可以創造多大的價值,

練功數十年,武功蓋世,天下無敵,

可不是為了在寺廟後院掃掃地,

掃地僧的能力不僅僅是會掃地,

而是可以化解人間恩怨,挽救整個江湖。

外賣小哥雷海為在詩詞大會奪冠以後,

網上很多人都拍手稱讚,

有人戲稱他為“掃地僧”,

更有媒體以“擊敗、完爆、幹掉”等字眼,

來描繪他與北大學霸的那場對決。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不可否認,雷海為對詩詞的熱愛和付出,

確實讓他收穫了鮮花和掌聲,

享受到了詩詞之美,得到了心靈慰藉,

甚至讓他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但是,卻沒能幫助他擺脫不太如意的現狀。

在詩詞大會的賽場上他可以擊敗北大碩士,

但在社會的大賽場上,他卻很難取勝。

我們可以去讚美他對夢想的鍥而不捨,

可以學習她堅持不懈的精神和笑對人生的態度,

但我們沒有必要過度宣揚這樣的勝利。

從一個到書店讀詩、抄詩的外賣小哥,

到《中國詩詞大會》的擂主,

雷海為用了十三年的時間。

聽起來是多麼勵志的一個故事啊,

然後仔細想一想,卻又是多麼的殘酷和悲涼。

外賣小哥,是他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身份,

詩詞大會冠軍擂主,卻只是個虛名而已。

對古詩詞十三年的熱愛和執著,

怎麼就沒幫他站上一個更廣闊的舞臺,

更好地發展,過更好的生活呢?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我們學習古詩詞基本上有這麼幾個目的,

首先是背誦記憶,構建自己的知識庫,

其次是能領會其中的含義,體會詩詞之美,

然後是在合適的時候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詩詞,

以便讓自己顯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些的確是我們學習古詩詞很好的理由,

所以古詩詞的閱讀和學習,

就直接奔著記住、能懂和會用這些目標去了,

而忽略掉了學習古詩詞的過程。

平日裡我們對“為什麼讀”詩詞已經有很多討論,

但“怎麼讀”這個問題,卻很少認真思考。

這裡就拿《詩經》為例來說,

即使你可以出口成誦:執指之手,與子偕老,

也理解這是一句生死誓言,

但你可否想過,為何會有這樣的誓言?

你能否想象當時說這句話時的情景?

《詩經》不是一個人創作出來的,

它是一個時期裡各地人民的集體智慧,

有明顯的地域特色,題材和風格也各不相同。

學習過程中,需要對這些作品進行歸納和整理,

思考各地詩歌風格形成的原因,

學習和領略古人智慧的表達方式,

當你循著這些問題和方向去探究時,

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逐漸形成,

而這些能力的價值要遠大於背誦幾首詩。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我們的《詩經》專題課,

就是循著這樣的思路設計開發的,

我們帶孩子讀《詩經》的目的,

就是想讓他們找的學習的門道。

希望每一位喜歡讀詩的人,

都不要因為會背誦很多詩而沾沾自喜,

而要通過讀詩,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做生活的強者,而不僅僅是贏得比賽。

紮根兒教育

專注自主學習力養成的教育服務

为什么读那么多诗,却依然在送外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