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簡史》節選 生態依舊惡化——昔日富庶之地災害頻仍

八十

生態依舊惡化——昔日富庶之地災害頻仍

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中原。沿途看到山東、河北、河南“多是無人之處”。四月,明軍從虎牢關進入鄭州,在“塔兒灣大戰”中大敗昔日不可一世、此時卻不堪一擊的元軍。隨後,為支援對元戰爭,明軍派人疏浚運河,運糧到陝西,但由於黃河洪峰的干擾,漕運時通時塞。1370年,元朝專門設立農司掌管河南農業,不管開墾多少荒地,皆免稅三年。並寓兵於民,實行軍屯,且耕且戰。1395年,令山東、河南農民栽種桑樹和果樹。

明朝,鄭州隸屬開封府。明代,大運河總稱漕河。141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前,修復元代開鑿的會通河,溝通江南至北京的生命線。嘉靖年間,為保護明朝皇帝在鳳陽的皇陵不受水淹,黃河等治河工程增加“護陵”的聖旨,“保漕”不是唯一重要的治理目標,鄭洛汴漕運更趨枯衰。1426年,黃河發大水,淹沒滎澤等個10州縣。1430年,于謙任河南巡撫。1431年,黃河決溢中牟,淹沒八縣農田5200餘公頃。1445年,山東、陝西流民20餘萬逃荒到河南,于謙發糧賑濟,並分給田地耕牛和種子,安排生產,深得人心。1448年,于謙回京。

1484年,滎陽發生特大旱災,人大飢,餓殍遍野。1528年,特大旱災,連續3年,蝗蝻孳生。滎陽、汜水、河陰人死過半。

1552年,嘉靖壬子三十一年,徐恕修修、王繼洛纂《鄭州志》。這是現存最早的鄭州志書。孤本存上海圖書館,1985年,張萬鈞查得此書後於1987年完成校注,1988年7月,《嘉靖鄭州志校釋》由鄭州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印出版。從明嘉靖《鄭州志》看,三國、隋唐至明朝時的鄭州,不含今鞏義和登封地區。洪武年間,約1368年,鄭州人口為3706戶,23455人,到嘉靖年間,約1540年時,約160年裡,增至6522戶,59658人。

1555年12月12日——公曆1556年1月23日,嘉靖三十四年,陝西再次爆發大地震,8級地震以華州為震中,烈度11度。“山多崩斷,潼關道壅”,山體滑坡,黃河水倒灌渭河,渭河河道北移5公里。方圓2000平方公里的房屋基本倒塌。鄭人最早的國都——華州死亡十分之六,建築物傾塌殆盡。鄭州定有震感。“嘉靖大地震”致83餘萬人死亡,恐怖陰霾籠罩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