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美文欣賞·第二期」讓照片更有氣質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直在路上的環球旅行攝影師孫一冰,來看看他的旅行攝影經驗吧!

Q:你好孫一冰,做個自我介紹吧?

A:大家好,我是孫一冰,網名Oneice萬斯,喜歡旅行,喜歡人文攝影,目前為Getty images 簽約攝影師,窮遊沙龍《66號公路》講者,攝影類,旅行類雜誌特邀撰稿人,至今為止出了兩本電子書《偶遇人物誌》《銀鹽印度》。

Q:給我們講講你的攝影旅程吧,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環球旅行攝影師這步的呢?

A:在一開始的時候和一般的旅者一樣,出去旅遊,拍些風光片,記錄一些旅行的點滴,出去多了,就開始用攝影的形式寫旅行日記,慢慢的開始對攝影認真起來,就去看一些國外大師的作品,發現表現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巧妙關係很件很有趣的事,也是對自我的一個挑戰,慢慢的就開始著重表現旅途之中的人。從單純的旅遊,到旅行,再到換個環境進行攝影創作。

Q:而後又是什麼機緣巧合讓你開始旅遊去了這麼多國家?

A:有可能是性格原因吧,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在作祟,對沒見過的事物充滿好奇,自從第一次有機會出國,親自體會到了從未涉足的國土,就勵志要在有生之年能走遍自己所生活的這顆星球的每一個角落,一直認為活著的根本意義就是認知這個世界,只有先認知世界,才可以創造和改變世界。之後就利用所有可能的時間到處遊走。

Q:在旅遊拍攝中,能講講你的風格和特色喜好?

A:就是人文攝影,通俗一些就是街拍,只不過不在家附近,而是世界各地,我不太喜歡錶現單純的東西,比如景物,肖像,風景。我更喜歡錶現複雜的關係,一張照片的信息量要足夠大,大到能讓看照片的人有足夠的想象空間,人文攝影能滿足我這一點,而且這種攝影形式能很好的匹配到旅行中去

Q:你在拍攝中遇到什麼好玩的事情嗎?不同國家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特點吧?

A:好玩的事情太多了,我覺得旅行最有魅力的就是未知感,驚喜或者驚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拐過這個街角等待著你的是什麼奇妙的事物,這點是十分吸引我的,未知感本身就有一種魔力。

Q:旅途中的好多美景都是稍縱即逝的,如何在旅途中抓到想要的主題的呢?每去一個國家,拍攝有事先策劃嗎?

A:大部分情況都是本能的驅使,洞察力很重要,需要有很敏感的洞察力,觀察身邊的所有事物,並且發現有趣的點,用本能把他捕捉下來,一定要堅決。有時候也需要預知力,你要預測下幾秒將要發生什麼,然後提前做好準備,就好比你在下幾秒設下陷阱,等待著那個瞬間上鉤。

Q:有人說,想要拍攝獨特的風光照片,是需要找到合適的時間的,比如清晨或者是傍晚,在你的拍攝過程中,怎麼協調行程安排和拍攝的最好時間呢?

A:我很少拍純粹的風光片,但我知道要拍到好的風光片,不但需要合適的時間,還需要合適的位置與角度。對於旅行的時間我一般不會去特意的安排,一整天都是我拍攝的時間,任何一刻的任何一個瞬間都可能被我收進相機裡。但如果你說那個時間段的光最美,那一定是清晨或者是傍晚,但我更喜歡陰天拍攝。

Q:在全民攝影的今天,你覺得一張照片如何能更好的脫穎而出,不落俗套呢?

A:這個問題真是仁者見仁了,我自己認為還是要能抓到能夠打動人心那一瞬間,不管拍什麼,用什麼方式拍,內容是喜是悲,能打動人的那一瞬一定會脫穎而出。

Q:你的攝影理念是怎樣的?是怎麼產生這種想法的,請舉例說說,拍攝過程中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

A:其實剛才已經提到了,我希望一張照片要有足夠的信息量,並且能呈現一些巧妙的關係,你能從這些關係中讀到很多信息,一張照片承載的信息越多,拍攝越難,但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當你拍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裡的信息量遠遠超出了你的預想。要實現剛才說的,就需要兩個能力,洞察力和預知力。

Q:和我們分享幾張你最滿意的作品以及他的創作歷程吧?或者讓你難忘的拍攝瞬間?

A:《兄弟之吻》這張是在柏林牆拍的,兄弟之吻是柏林牆非常著名的一副塗鴉,並且這副塗鴉有真實的出處,正好一對情侶在前面模仿塗鴉接吻,我認為這個關係會很有趣,是原本塗鴉的一個延展,並選擇無透視的平行拍攝,目的也是希望照片沒有透視的干擾,希望前後的關係是一種純粹的平等,這時基本的創作已經完成,就是按快門了。

《耶穌的凝視》拍攝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上的一個集市,最吸引我的是一整面黃色的牆很有衝擊力,還有牆角落放的耶穌畫像,前面兩個賣家各自等待著生意機會,若有所思,前面的木質玩偶有交代了他們所買的東西,就彷彿後面角落裡的耶穌平靜的凝視著一切,這些信息交代了各自的關係,又十分有趣。

《戴禮帽的海鷗》,當時我坐在西雅圖的一家海邊的快餐店,窗外滿是海鷗,他們叫著爭搶中游客喂他們的食物,快餐店裡黃色燈的影子映在玻璃上,幾隻海鷗在那裡發呆,我調皮的調整了位置,把這個黃色的發光“禮帽”戴在了一隻海鷗的頭上,這樣一來畫面會變得很有趣。

Q:結合經驗,和我們先說說你旅拍中,風光和人文攝影的要點和難點吧

A:真的很少拍風光,我其實也不認為我的風光拍的很好。拍人呢,還是要去抓,加上一定的預知力,時刻做好準備,熟悉自己的相機,難點就是複雜的人物關係的把握。

Q:出門在外,你是如何搭配你的相機和鏡頭,能夠不錯過旅途中的美景呢?

A:出門在外只要就是要小而輕,所以我選擇畫幅大的微單。鏡頭我只用35mm焦段,這個焦段表現人文是最好的。

Q:在拍攝是如何更好快速的準確的測光的呢?

A:我主要是半自動設置,光圈優先,通過調節曝光補償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更多的技術工作就交給強大的相機吧,我負責專注的抓拍那些瞬間就好了。

Q:看你很喜歡拍攝旅途中的當地人呢,在這樣的人文拍攝中有什麼技巧呢?如何和當地人溝通,拍攝時是注重抓拍,還是靜靜等待意外一瞬間呢?

A:抓拍和等待瞬間都會有,抓拍比重會大一些,但我多數還是不希望溝通,溝通了被攝者就往往變得不自然,這點比較頭痛,所以我的方式比較粗爆,就是直接拍,多數人不會介意,但在歐洲和美國最好打招呼,不然當地人會不高興的。

Q:你覺得你的作品不同於其他攝影作品在哪呢?是什麼元素讓你的照片如此這樣具有感染力呢?尤其是人文類的作品。

A:照片是有“氣質”的,發現有趣的事物,利用有趣的人物關係表達一種“氣質”,也許是我的片子和其他作品不同的地方吧,我看中每張照片的可讀性,希望每張照片都要有他的故事或者氣質。

Q:拍攝前期的思路很重要,很多朋友到現在都會不知如何下手,可以結合作品和我們講講怎樣選擇拍攝場景和拍攝對象嗎?

A:幾乎所有的人文都沒什麼思路,哈哈,唯一的思路就是旅行街拍吧。有很清晰思路的就是我的私人攝影項目《偶遇人物誌》, 關於“偶遇人物誌”,是一個從2010年9月開始的私人攝影項目,記錄了至今為止旅行中與我偶遇的人們。2010年9月從印度旅行歸來之後,我發現我在旅途中遇見了很多人,他們與我發生和很多故事,這種未知的,驚喜的,有趣的,荒誕的,不確定的人與事十分觸動我,我決定通過一種方式去呈現他們,這時就有了“偶遇人物誌”這個私人項目的念頭,並且我決定通過組圖的形式呈現,一張人物肖像與當時故事相關的一張關係圖片,儘可能通過兩張圖片講述一個故事。人物圖片的內容一定是在旅途中與我有交集的人,通過正面的半身肖像表現人的外貌,當時的狀態以及背景環境。關係圖片的內容一定是與這個故事關聯最緊密的事物,甚至是導致故事發生的關健因素。目前為止已經拍攝了印度,中歐與美國66號公路的偶遇人物誌,本書中收錄了共41位人物,41個故事。在未來這個私人攝影項目將還會一直繼續下去......

Q:在拍攝技巧上,有什麼小技巧嗎?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如何突破固定的構圖模式呢?

A:小技巧就是不要太去想傳統的攝影形式,放開了隨便拍。構圖,角度也儘可能尋找有趣的角度,比如低角度。

Q:拍攝過程中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A:主要是熟悉自己的相機,並保護好它,儘量不要讓相機出問題,相機是記錄你所看到的一切的唯一工具,拍人的時候還要分地方,有些地方如果不和被攝者打招呼是很不禮貌的,還有就是保持微笑。

Q:根據以上,可以總結一下旅途攝影的技巧要點嗎?

A:首先就是要簡單的瞭解你所去的地方,人的性格特點,地方的歷史背景,特色是什麼,初步瞭解之後,就要看你的洞察力和預知力了。

Q:一邊走一邊拍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進步?同時還能保持拍攝的激情和創意不枯竭呢?(比如審美方面、創意方面)

A:多思考,多學習,多看別人的好片子,多對自己的片子總結,不要得到了幾個贊就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保持一顆平和心。對於激情和創意,這沒有誰能幫忙,還是個人的性格以及多年培養的審美,一定要對一切保有好奇!

Q:在環球攝影方面,下一步有什麼計劃打算嗎?

A:很想去古巴,但不一定今年會有機會,今年定下來的是去日本和臺灣,我很期待臺灣。

熱愛攝影的人,都有一顆好奇和愛美的心,不斷去記錄行路中的美好,而攝影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美的過程,有時候,光線和構圖並不是最主要限制你的因素,最主要是沿途發現美的那顆心。帶著一顆發現美的心行走,人世間,處處是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