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考試製度太不合理,那是你沒見過歷史上最胡鬧的制度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很多的學子都加入了高考的大軍中。

考試這個東西曾經被很多人批判是一種不合理的選拔制度,很多人問: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更合理的選人制度嗎?

這個問題是很值得深思的,可以說,從人類歷史誕生一來,如何選拔人才就成了一個大的課題。

有人說考試製度太不合理,那是你沒見過歷史上最胡鬧的制度

現在的學子們能夠堂堂正正參加考試來公平競爭已經是非常有福氣了,要知道幾千年前,很多人懷才不遇,根本就沒有施展才華的餘地。到了漢朝,兩漢開始有了自己的選官制度——察舉制。

這種制度如果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的話,簡直是令人震驚。這種選官的方法是靠人推薦,比如說在當地是孝子,名氣很大的,氣節很好,品德高尚的,那麼就會被人推薦,上面就會用這個人去當官。這不就如同兒戲嗎?連一個最起碼的使用人才的考核標準都沒有,完全憑藉推薦人的一張嘴就可以做官,那豈不是貪汙成風?

有人說考試製度太不合理,那是你沒見過歷史上最胡鬧的制度

後來魏晉時期的陳群等人對這一制度作了改變——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也是扯淡,令人無法理解的。它在察舉制的基礎上,用九個等級去劃分所推薦的人,然後根據評定的等級去授官,等級高官爵就高。這項制度在歷史上的負面意義在於,使得人才的選拔權力徹底把控在了世家大族的手中,自此寒門再難出貴子。

有人說考試製度太不合理,那是你沒見過歷史上最胡鬧的制度

直到隋唐時期,劃時代的“科舉制”產生。通過統一的考試去評判人才的能力,然後授官。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公平,無論家庭如何,背景如何,大家都站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比試。此後,這一創舉一直延續,直到今天。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考試”絕對是歷史進化到現在最合適的一項選人制度了。當然,它有不合理之處也是必然的,那就要等歷史繼續發展,看看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