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西安關停734家校外培訓機構後多家仍在招生 有機構抱怨「一刀切」不合理

今年夏天,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違規招生超前教學的治理行動。單是在陝西省西安市,當地教育部門在7月初便宣佈一舉關停了全市734家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然而,界面新聞記者隨機調查發現,在西安市內各區域本應停辦的74所校外培訓機構中,有32家仍在正常招生和上課。

儘管西安市教育局在此前發佈的通報中明令禁止已被停辦的培訓機構“死灰復燃”,但是多家培訓機構仍在“頂風作案”的現狀凸顯了根治這一多年社會難題的複雜性。西安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教育部門與違規培訓機構之間的“游擊戰”正在愈演愈烈。

多家已關停培訓機構仍在正常經營

7月6日,西安市教育局發佈《關於對停止辦學的民辦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的通報》,通報中稱,為淨化校外培訓機構市場,遏制違法違規辦學行為,在全市停辦了734家民辦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在通報中,西安市教育局對已被停辦的培訓機構具體名單進行了公示。

不過,當前正逢暑假,又一波報名暑期培訓班的熱潮來襲,那些被教育部門關停的校外培訓機構是否真的銷聲匿跡退出市場了?界面新聞記者於近日以家長諮詢報名事宜為由,隨機對西安市教育局公示的“停辦名單”中列出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多家培訓機構仍在正常經營,對於政府部門發出的關停禁令並未執行。

據記者初步統計,在總共調查的74所校外培訓機構中,有32家本培訓機構仍在正常招生和上課,其餘26家培訓機構招生電話能撥通但是無人接聽,剩餘11家培訓機構招生電話無法接通。

位於西安市雁塔區的寓言兒童美術館列在西安市教育局發佈的“停辦名單”之中,但該機構招生諮詢人員稱機構內部“正常教學並未受到影響,我們也正在對相關證照進行申請”。當記者追問相關證照何時才能申請成功,該諮詢人員直言自己“也不知道”,但“會盡量保證正常教學不受影響。”

界面新聞記者探訪發現,用類似“含混不清”的說辭應付前來諮詢的消費者,多是培訓機構的普遍做法,而對於申請相關辦學資質失敗的“後果”,消費者的權益是否能得到保障等問題,多數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卻隻字不提。

“暑假的英語課程暫不接受報名,但9月份開學後的英語課程可以正常報名。”雁塔區優瑞英語一位招生諮詢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近期為了應付教育部門檢查,部分培訓機構選擇放棄暑期市場。

該名招生諮詢人員稱,“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未達到教育部門要求的辦學資質,但我們有信心在開學前成功申請相關證書。”

此外,記者發現,除了部分小規模培訓機構出現在了西安市教育局公佈的“停辦名單”中,多所全國連鎖型綜合培訓企業如優勝教育、楊健教育、領軍教育等機構的部分校區,也被教育局勒令“停辦”。

“停辦名單”顯示,在全國開辦1200餘家直營校區的優勝教育在西安市雁塔區有一處校區遭停辦,記者查詢得知,優勝教育在西安市雁塔區分別開設電子西街校區與翠華路校區。記者首先致電了電子西街校區。

該機構西街校區的招生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停辦的是翠華路校區,是因為‘消防設施不達標’,但經過整頓後(該校區)已經恢復營業。”而當記者致電優勝教育翠華路校區,該校區的招生負責人卻多次聲明“校區從未停辦過”,校區的運營與招生也從未受過影響。

教育部門與培訓機構的“游擊戰”

同為全國性教育培訓機構,在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諮詢課程報名情況時,領軍教育相關招生負責人直接否定了校區遭“停辦”的事實,表明校區一直正常營業。

西安市教育局所公佈的“停辦名單”寫明雁塔區關停一所領軍教育培訓點。但是領軍教育雁塔校區招生負責人員仍告訴記者,領軍教育在雁塔區的3所中小學課程培訓點“均未受到影響”。

對此,西安市教育局高教職教與成人教育處張坤對界面新聞表示,在治理過程中的確發現有培訓機構和檢查組“打游擊”的現象,甚至有些培訓機構被關停後,過兩天又會換一個名字重新開業。

張坤錶示,這是西安市校外培訓治理活動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而部分培訓機構則認為,教育局對於培訓機構的考核標準過於嚴苛,用“一刀切”的考核標準衡量所有類型的機構並不合理。雁塔區一所音樂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教育部門僅在約兩個月前通過電話詢問登記了機構相關情況,也是在那時,該負責人被告知自己的工作室相關證照缺失、且實地面積過小,不允許開辦營業性培訓場所。

該機構負責人認為自己“開辦的音樂培訓中心本身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且在記者追問是否會後續補齊相關營業執照時坦言,“不打算補辦了,應該也辦不下來”。

該機構負責人坦言,在7月6日西安市教育局發佈《關於對停止辦學的民辦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的通報》後,機構正常運營並未受到任何影響。該機構負責人稱,“沒有(教育部門的)人來檢查,家長也很信任。”

張坤告訴界面新聞,目前西安各區縣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主要標準並不統一,“在新的《管理辦法》和《指導標準》未出臺前,校外培訓機構資質的具體要求,由區縣制定並組織實施。各區縣具體標準會有一定的差異,比如校外培訓機構面積的最低要求。”

“停辦”是否為一劑良藥?

今年3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校外培訓機構“該辦理證照的依法依規辦理,該停業的必須停業,該吊銷證照的堅決吊銷證照”。此後,全國各地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祭出“大招”。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截至6月21日,全國已經摸排校外培訓機構超過20萬所。其中,江蘇摸排校外培訓機構超過3.1萬所,山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超過2.3萬所。與此同時,多地各類盃賽已經按下“終止鍵”,伴隨著“奧數”、“奧語” 等影響力較大的杯賽被叫停,教育部明令禁止的“超綱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不過,具體到西安本地,儘管政府部門已經宣佈關停多家校外培訓機構,但是眾多培訓班仍能繼續經營並且家長也不為所動,使得了這場雷厲風行的行動面臨尷尬正在與日俱增。

“停辦本身並不能減少校外培訓的社會需求,”同濟大學副教授張端鴻表示,“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都存在非常廣泛的應試教育培訓需求。大量的社會資本都開始將教育作為最熱的投資領域”。如此一來,已停辦校外的培訓機構在短時間內“死灰復燃”已在意料之中。

張端鴻表示,證照不齊全仍然堅持辦學屬於違規辦學或“打擦邊球”,這種行為必須從嚴治理。而當下的教育執法、教育督導力量總體並不強,很難保持對相關主體真正有效的監管。在升學競爭仍然非常劇烈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整頓教育培訓機構,很容易導致教育培訓活動轉入地下。

對此,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出臺後續治理措施從根本上杜絕違規校外培訓機構繼續經營已顯得尤為迫切。西安市教育局高教職教與成人教育處張坤對界面新聞表示,“下一步,西安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將繼續與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加大檢查和執法力度,堅持反覆抓、抓反覆,確保治理效果。”

治理培訓機構亂象最有效的“解藥”在哪裡?張端鴻認為,“遏制違法違規行為,關鍵在於弱化教育的篩選功能。”

公辦名牌高中、重點高中越來越包辦名牌大學入學名額,中考的強制分流機制,以及部分地區公辦減負、民辦增負導致的民辦學校升學熱使得教育的篩選功能過強,進而異化了教育的培養功能。張端鴻稱,“如果不主要從弱化篩選功能入手,將重點放在治理教育培訓機構上,結果勢必難以奏效。”

張端鴻表示,高考是基本制度,不可動搖,仍需繼續保留,但需要通過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招考分離、綜合素質評價等方式弱化高考唯分數的篩選模式。中考應當逐步取消,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學應當成為孩子的自由選擇,應當進一步暢通職業中學在未來就業和升學方面的渠道,提高其吸引力。

附:記者調查西安市74家已被停辦的校外培訓機構名單

「调查」西安关停734家校外培训机构后多家仍在招生 有机构抱怨“一刀切”不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