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見」戴彥德:“美麗中國”須重塑能源體系(上)

「銳見」戴彥德:“美麗中國”須重塑能源體系(上)

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這是一個怎樣的現代化?

十九大報告提出:這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現代化。

這樣的現代化圖景,為中國的能源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戴彥德在接受生態資本論採訪時認為,要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必須重塑能源體系。在重塑能源體系當中,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關鍵;大幅提高相對清潔的化石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產消費中的比重,是根本。

為何要重塑能源體系?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根本原因是巨大的能源消費總量及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然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未來對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勢頭短時期內仍難以轉變,生態環境所承受的壓力將有增無減。”——戴彥德

戴彥德:雖然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轉到新常態的中高速發展,工業化進程也逐步邁入中後期,對能源需求的增速放緩,但從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來看,工業能源消費達到頂峰後,建築、交通和民生部門將快速增長。儘管我國工業部門部分高耗能產品產量趨於峰值,其能源需求的增速不會像前十年那樣快速強勁增長,但建築、交通和民生部門的能源需求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這“一消三漲”,最終使能源需求的增量同以往相比,不會有大的改變。

戴彥德: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我國人口將超過14億,若實現既定經濟發展目標,GDP總量將超過44萬億美元(按照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人均GDP約3.2萬美元,按照OECD國家的人均能耗水平,我國能源需求將達116億噸標準煤,即使按照世界上能源經濟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國的人均能耗水平,也要85億噸標準煤。這一需求無疑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壓力,在當前可再生能源難以等量替代化石能源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對能源消費總量進行控制。努力把能耗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是我們的目標。

戴彥德:依靠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德國生態經濟學家魏伯樂在其所著的《5倍級——縮減資源消耗,轉型綠色經濟》一書中提出,利用當今世界的技術和手段,可以將資源生產率提高五倍,在提高全球人類社會福利的基礎上,將資源消耗減少80%。對比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造成了能源利用的大規模浪費,有著巨大的節能潛力,通過提高能效能夠顯著減少對能源的需求。

戴彥德: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美國落基山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課題組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調整產業結構等一系列措施,在實現既定經濟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將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電力折標係數按照0.1229千克標準煤/千瓦時計算)以內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一目標若能實現,且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幅提高,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即可從當前的千萬噸級下降到百萬噸級,同時溫室氣體排放也將大幅下降,從而可實現天藍、地綠、山青、水秀的發展目標。

能效是第一能源

在節能的的確確減少能源需求增量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態環境仍然遭到了嚴重的汙染——如果沒有節能的話,情況會更嚴重得多。——戴彥德

戴彥德:十九大指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和美麗。國家發展改革委張勇副主任在2017年全國節能宣傳週期間在《求是》雜誌撰文指出,能效是第一能源,而以前的提法節能是作為繼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非化石能源以外的第五大“能源”,此種變化意味著今後的節能將被高度重視。

戴彥德:2016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43.6億噸標準煤,能耗水平比上世紀80年代提升了70%以上,比2000年提升30%以上。如果不節能會怎樣呢?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來看,工業化過程中單位GDP能耗強度始終處於上升的態勢,基本上都要上升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因為工業化要生產鋼鐵和水泥,二產的單位GDP能耗強度是一產和三產的三到五倍,所以工業化過程中工業化程度越高,單位GDP能耗強度越高。我們國家的情況是,只是在2003年、2004年、2005年期間上升,之後就下來了。如果沒有節能、沒有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相比1980年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應是169億噸標準煤,相比2000年應是63億噸標準煤,而實際上2016年是43.6億噸標準煤。

戴彥德:近年來,我國主要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下降情況如下:2016年相比於1980年,火電廠發電和供電煤耗分別下降28.7%和30.4%,鋼可比能耗下降了45.8%,水泥綜合能耗下降了44.6%。僅僅火電、鋼鐵、水泥這三個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下降的節能量就超過了12億噸標準煤。12億噸標準煤是什麼概念呢?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才6億噸標準煤左右,2000年也才14.7億噸標準煤。節能的貢獻是一目瞭然的。從另一個方面看,在節能的的確確減少能源需求增量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態環境仍然遭到了嚴重的汙染——如果沒有節能的話,情況會更嚴重得多。

戴彥德:

著名的能源專家和學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兼任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協會理事會理事、北京市科協委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等職。長期從事能源經濟、能源環境、能源發展戰略以及節能方面的規劃和研究。多項成果獲國家部委科技進步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