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債務壓力大,房產商的暴利去哪兒了?

「時評」債務壓力大,房產商的暴利去哪兒了?

「時評」債務壓力較大,房產商的暴利去哪兒了?

碧翰烽/文

記得有位官員說過,別看現在有的企業老闆表面光鮮,其實背後的辛酸與真相,恐怕你是真不知道。就拿這個錢來說,不知道是一屁股債,還是嘴上忽悠。

還真是那麼回事,最近央行的一則報告,就讓我大跌眼鏡。想想這些年來一路風光的房產商們,竟然也是欠債的大爺。

6月22日,央行發佈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8)》分析了中國房地產市場,文章指出: 一些房地產企業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大;部分城市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租賃關係不穩定,市場不規範,監管難度較大;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房地產市場長效調控機制有待完善。

根據房地產開發資金的構成來看,購房款仍是主要資金來源,也就是老百姓交的房款。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5.6萬億元。其中,國內貸款2.5萬億元,佔16.2%;自籌資金5.1萬億元,佔32.6%;其他資金占房地產開發資金的51.1%,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分別為4.9萬億元和2.4萬億元,合計佔到房地產開發資金的46.5%。

可以說,這開發商的錢大部分都是靠的老百姓和銀行,真正自籌的不過30%左右。有人就說,開發商就是玩人家的錢,賺自己的利

與此同時,房產商的暴利一直在繼續。據《2017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顯示,2017年房產商的銷售收入大幅上漲,截止2017年末,碧桂園以5500.1億元排在榜首,三家龍頭房企均破5000億,千億房企數量達17家。預計2018年TOP4房企總規模或近3萬億,千億房企將繼續擴容。

「時評」債務壓力大,房產商的暴利去哪兒了?

可是讓人傻眼的是,伴隨房價一路上漲的暴利房產商,居然還在大量負債,而且償債壓力還很大

據投資時報報道,19家資產規模千億元以上的A股房企2017年末有息負債同比增長35.34%,整體淨負債率高達113.63%,較2016年末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

我有位老鄉是做建築工程的,手下有農民工隊伍。他說,和那些大房企做事,工錢都壓得非常低,但是由於量比較大,所以還是會做。加之大房企的強大議價能力,他們在建材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如此來看,大房企普遍具備兩大優勢:一是工錢成本低;二是建材成本低。這都不賺錢,還能怎麼辦?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房產商的暴利去哪兒了?如果連暴利的房產商都不能賺錢,都還要負債,那麼其它行業又該如何?

其中的問題值得深思:其一,樓市裡到底有多少泡沫?也就是在我們的房產商收入利潤當中,有沒有泡沫?

其二,樓市裡的那些忽悠究竟咋回事?一方面樓盤銷售在製造緊張氣氛,萬人搶房,搖號買房,託關係買房;另一方面又通過電話騷擾、組織托兒看房、街頭髮小廣告等手段,這是賣的哪一齣?

其三,或許樓市裡的槓桿值得關注。從房產商的自籌資金來看,這其中有多少是高利貸?如果銀行的貸款、個人的房款再受到限制,看來日子恐怕真是不太好過。

其四,如此暴利下的負債現象更加令人擔憂。一者,貸款等是不是又要給房產商輸血,可是這血還能繼續輸嗎?二者,房價是不是還會繼續上漲?以便消化其債務,可是這房價漲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時評」債務壓力大,房產商的暴利去哪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