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挖了慈禧的墳墓,最後下場如何?

Camellia-X

孫殿英,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擔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被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以後擔任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被俘虜隨即在汪偽政權任職。抗戰結束以後跟隨蔣介石打內戰,1947年又在河南的戰場上被解放軍俘虜,這個盜了慈禧墓的東陵大盜終於落入法網,後在看留所病逝。



孫殿英是河南永城人,少年時代有俠氣,性格豪放,長大以後行走江湖加入了河南本土的廟道會,憑藉著自己的膽識做成頭領。這是他成功發家的第一步,1922年他帶領一批信徒參加軍隊,從副官做到機槍連連長,後來繼續做到營長以後,他便自立山頭,擴充隊伍,這也是他後來安身立命的根本。


1928年,國民革命軍派遣孫殿英部殲滅想盜東陵的匪徒馬福田,沒想到孫殿英自己被東陵的財富吸引了,再加上當時的部隊軍餉不夠,為了籌措資金,他便有了盜墓的想法。隨後迅速封鎖了東陵,將東陵戒嚴順勢挖掘東陵,大肆洗劫了乾隆皇帝的墓地和慈禧的東陵。

盜墓事情以後,溥儀等人表示了嚴重抗議,國內民眾也表示了不滿,上表政府希望擒拿孫殿英,沒想到孫殿英花了不少寶貝打通了關節,國民政府放過了他。隨後他繼續在官場,戰場起起伏伏知道解放戰爭中被俘虜,最終在看留所去世。


一樹梅花一放翁

在英雄輩出的民國時期,孫殿英以一個非常特殊的姿態出現在了所有人眼中,在北伐正在進行的時候,孫殿英帶著自己手下部隊在清東陵監守自盜,挖掘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震驚了當時所有的國人。

對孫殿英的行為,當時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當時人們對慈禧的厭惡與現在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除了少數滿清的遺老遺少們有不同看法之外,大多數百姓都是為這件事情歡呼喝彩的。

因為他們覺得慈禧禍國殃民幾十年,死了遭受到孫殿英的挖掘,簡直就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而對滿清的遺老遺少人來說就不一樣了,清朝歷代帝皇妃後的陵墓可以說就是他們最後的顏面了,也是他們最後的一絲榮耀所在,他們不允許任何人玷汙他們的榮耀,所以他們就開始四處奔走,想找人為他們討回一個公道。

數之不盡的珍寶就是孫殿英的底氣所在

不過孫殿英從來不擔心這些滿清遺老遺少們,他手中有著槍有著兵,還有數之不盡的金銀財寶,所以他是根本不擔心這些事情的,他先是用金銀財寶打點了國民政府的各大高層們。

在打通關節之後,國民政府的高層們對這件事情保持了沉默,而在孫殿英打點國民黨高層的時候,他遭遇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孫殿英將慈禧身上非常重要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不過宋美齡對這些財寶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將夜明珠納到了鞋上。


而宋美齡的大姐就不同了,錢是她最在乎的東西,她對慈禧墓裡的金銀財寶也同樣非常感興趣,所以她厚著臉皮向孫殿英討要了幾件珍寶,因為她對孫殿英沒太重要影響的原因,所以被孫殿英隨便拿幾間普通寶物把她打發了過去。

北伐戰爭的時候孫殿英還是蔣介石手下的雜牌部隊,受到蔣介石的掌控,不過在擁有了錢之後,孫殿英的小心思就開始活絡了起來,他給閻錫山送了50萬兩的黃金,買通了閻錫山,因此他轉而投靠閻錫山,成為了閻錫山很重要的部下。


其實這筆錢在孫殿英送給閻錫山後,閻錫山並沒有獨吞,他開始將這筆錢投入了山西的教育以及各種實業建設中,在當時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因此閻錫山對孫殿英也是另眼相待。

中原大戰失敗後,孫殿英轉投張學良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中原大戰爆發的原因就是因為蔣介石想削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等大軍閥的兵權,所以遭受到了這三位大軍閥的激烈反噬。


他們開始爆發了激烈的戰爭,這場戰爭原本是難分勝負的,但這個時候,一位軍閥的出現卻影響了這場戰爭。

這位軍閥就是當時東北的張學良,張學良在張作霖死後,接替了他老爹的位置,坐擁起了20多萬的大軍,如果他參與進中原大戰的話,無論投靠哪方都將直接決定對方的勝敗,所以他的存在就很關鍵。

而張學良在觀望之後,蔣介石給出的籌碼吸引了他,最終他幫助蔣介石獲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而在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為了感激張學良,和張學良結拜為了兄弟,將北方大半個中國的領土都送給了張學良,開始與張學良劃南北而治起來。



在閻錫山失敗之後,孫殿英就被張學良所收編,成為了東北軍部下的一名雜牌軍軍長。

孫殿英輝煌的赤峰口抗戰

一年後,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丟了東北,在老本營丟掉之後,張學良的根基徹底失去,他的勢力也開始大打折扣,而在1932年熱河抗戰爆發的時候,孫殿英與張學良一同進入了熱河,並在熱河赤峰口建立下了不世戰績。




當時張學良的東北軍兵強馬壯,原本張學良是想通過此戰找回自己丟失面子的,但沒想到東北軍在日本人的攻擊下根本不堪一擊,因為將領們的怕死,導致了東北軍徹底崩潰了起來。

而作為武器、部隊人數遠遠不如東北正牌軍隊的孫殿英卻帶領著自己的手下在赤峰口阻了日本人整整七天,戰績在當時的整個熱河抗戰中,可謂輝煌。

孫殿英的屢次變節

後來孫殿英因為張學良的失勢,孫殿英又開始轉投了蔣介石,他在當時被蔣介石忽悠前往西北跟馬步芳等人爭奪起了地盤,不過最後在馬步芳等人的聯手攻擊下,孫殿英只能半路折返,回到了中原地區。

(馬步芳)

在抗日戰爭中,孫殿英帶領著自己的部隊在敵後地區活動了起來,他受蔣介石的命令和日本人打起了游擊戰。

不過孫殿英卻在當時秉承了他一貫的手段,他開始四面交好了起來,他對蔣介石仍舊非常恭敬,而對日本人雖然打,但是仍然交好,給自己埋好了後路。

所以最終他在日本人的包圍下逃跑無門之後,他就投靠了日本人,為日本人效力了起來。


在日本人戰敗投降後,孫殿英很聰明的第一時間投靠回了蔣介石,然後被蔣介石輕易的原諒了,在內戰中為蔣介石賣起了命來。

孫殿英人生的結尾是在1947年的時候,他在這一年被我軍俘虜,最終被我軍關押了起來,我軍對孫殿英的評價還算不錯,他們覺得雖然孫殿英後來的事情不怎麼說得過去,但是前期抗日的事實卻是無法否認的,所以雖然把孫殿英關押了起來,但仍然給他專門的優待,讓他以前的一名手下在監獄中照顧起了他。

只不過因為他長期吸鴉片的原因,導致了煙癮太重,最終在長時間沒有鴉片的進食下,孫殿英痛苦的死去了。


所以說孫殿英的下場就是因為鴉片癮過重活活煎熬而死的,孫殿英的一生是反覆無常的,他與眾多的軍閥一樣,眼中只有一個利字可言,所以他從來不在乎什麼立場,只要對自己有利益的事情,他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這就是他,人群中不一樣煙火的他,不過赤峰口的事情還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孤客生

下場挺慘!

話說孫殿英以演習為名盜了清東陵,將定洞陵、裕陵、景陵盜竊一空,可憐三位昔日的清帝國王者被毀壞遺骨,落得個死不安寧的下場。

事後,各大報紙紛紛發報譴責盜墓者,昔日的末代皇帝溥儀更是悲憤交加,聽聞是孫英所盜,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寢其皮,併發誓要拿住孫賊,刀刀斬盡,片片誅絕,並畫了一幅《殺孫殿英》的畫。

孫殿英自然沒把溥儀放在眼中,要是怕的話就不盜你家祖宗墓。孫殿英當年在家務農時,就常懷野心,曾聲稱“要劫、劫皇綱;要睡、睡娘娘”。當了兵之後,更是驍勇善戰,屢建功勳。這次盜寶他自知會被輿論聲討,世人唾罵,但是既然事情已經幹了,也就要想法打通關係,讓自己渡過這次難關。

於是孫殿英上下打點,將所盜寶物挑選珍玩夷寶送給當權者,不但給蔣介石、宋美齡送東西,還給宋子文、戴笠等一眾大員全部送了一份厚禮。據說乾隆那口稀世珍寶龍泉寶劍就歸了戴笠,但是這口寶劍十分邪乎,誰拿了就不會有好運。

這一打點還真奏效了,居然在一段時間後,報紙也不報了,人們也不罵了,自己更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孫殿英用這些不義之財充當軍餉,本來盜墓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籌軍餉,沒錢誰跟你打仗賣命,這下不但迅速擴大隊伍,居然愈來愈發展壯大。

後來孫殿英輾轉幾個省市,還跟鬼子玩上了命。但是在1943年在河南地區與日軍激戰中,被日軍俘虜,孫殿英這小子心眼子活,沒有什麼鐵骨錚錚的脊樑,痛痛快快的投降了鬼子,甘心做漢奸,搖身一變,成了汪偽政權的“豫北剿共總司令”。

1945年日軍戰敗,全國各地捉拿漢奸法辦,本來以孫殿英做的孽完全可以給他來顆槍子。但是國民政府不但沒對他進行起訴,反倒赦免了他,對外宣稱他是打入日偽內部的臥底,是無間道,是“曲線救國”。這小子搖身一變,又成了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

到了1947年,內戰時期,孫殿英與劉鄧大軍展開激戰,但是被劉鄧大軍將其打得幾近全軍覆沒,孫殿英被解放軍抓獲。這下孫殿英心裡不踏實了,他以為會被槍斃,天天提心吊膽,但是我軍優待俘虜,並沒有難為他。孫殿英平日吸食大煙,這下沒有大煙讓其享受,使得他生不如死。雖然破例給他一些吸食,但是不能令其過癮。

沒了這口煙,活著還不如死了。就是47年這一年,孫殿英留下“我昔日做了很多壞事,對不住民眾……”的一番話後,於戰犯收容所病故,結束其戲劇般的一生。


大獅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在東陵盜寶之前,他從一個街頭小混混起家,一路東奔西跑,投靠了不少人,力量也一步步壯大。

1928年5月,孫殿英被蔣介石收編,被任命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駐守在薊縣和遵化一帶。

當時的東陵已成為不少人的搖錢樹,當時的守陵人也並不如電影電視中表現的那麼忠誠,監守自盜的事是家常便飯。正如現在所說“要想富,去盜墓,一晚變成大鉅富。守陵人天時地利人和,自然不會放過這一發財項目。


附近的不少土匪也盯上了東陵,盜墓基本上成了公開的秘密。

孫殿英作為當時的地方軍閥,遊走在各派軍閥之間。他深深明白只有自己強大了,才不會被別人吃掉。他並不相信蔣介石,但他也沒有本錢來招兵買馬。

於是孫殿英也打起了東陵的主意。



1928年夏天,孫殿英借剿匪的名義,先把守陵人全部趕走。然後派兵驅逐準備盜墓的土匪馬福田。

隨後,孫殿英宣佈要在這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免不了動槍放炮,要求附近人民不得靠近。在槍炮聲的掩護下,孫殿英的部隊用火藥炸開了乾隆和慈禧太后的墓,得到了大量的寶藏。

這時,溥儀皇帝對此表示強烈抗議,要求南京政府懲辦孫殿英。全國報界也紛紛藉機炒作,東陵盜寶成為了當時的轟動社會的大事。

其實當時的人們對此並不太看重,滿人覺得丟了臉,和絕大多數漢人又無關。就連孫殿英自己也說:我的祖先是孫承宗,滿清殺了他全家,現在我要替祖先報仇,自然要挖滿清狗皇帝的墳墓,這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這張圖就是溥義皇帝,會發洩心頭之恨親自畫的。

蔣介石迫於壓力,自然只好下令查辦。在社會上混了多年的孫殿英自然是明白事理的人,有錢大家賺,馬上用錢開路。孫殿英送蔣介石九龍寶劍,另一把送給了戴笠。乾隆最喜歡的朝珠和天下知名的翡翠西瓜,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各式寶石都送給了宋子文、宋美齡 和孔祥熙一家。孫殿英還是不放心,順便給了閻錫山價值五十萬元的黃金,希望能給予一定支持。



在中原大戰前,孫殿英投靠了閻錫山和馮玉祥。中原大戰後,又被張學良收編,孫殿英第四十師師長。

1933年2月,長城抗戰爆發,孫殿英知道自己在全辦人眼中的名聲不好,於是決定好好打仗給天下人看看。在最關鍵的喜峰口戰役中,第四十師堅守陣地七天,沉重打擊了日本人的氣焰,自己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1934年,蔣介石命令孫殿英部去青海,擔任青海督辦,其真實目的是藉機消滅孫殿英。他的部隊在西北碰到了馬家軍的強烈抵抗,不得不後退。但閻錫山把他的後路給堵了,蔣介石就下令取消了他的部隊番號,孫殿英躲藏在了山西,等待時機。

抗戰爆後,孫殿英東山再起,召集了上萬人馬。1938年被蔣介石收編為新編第五軍,歸龐炳勳指揮。在河南河北,孫殿英也曾多次和日本交戰,深得日本人敬重。他為了保存實力,同時和國民黨、八路軍、日本人打交道。

1943年,在日軍的重兵包圍下,孫殿英投降了日本人,被任命為新五軍司令。



抗戰勝利後,孫殿英被蔣介石改編為新編第四路軍,擔任反共先鋒。

孫殿英借這個機會,控制了大量的交通工具,沒收了許多漢奸的家產,據為已有。並利用機會大做黃金生意,發了一大筆財。

國共內戰爆發後,孫殿英進駐岳飛的故鄉河南湯陰,被稱為第三縱隊司令。應該說,當時孫殿英的備戰態度還 是比較積極的。

可惜國民黨兵敗如山倒,1947年5月孫殿英被解放軍俘虜,劉伯承將軍召見孫殿英,雙方回憶了抗戰前期的合作經歷。孫殿英招供,當年投降日本人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讓他們曲線救國。劉伯承充分肯定了抗戰前期孫殿英的表現,但批評了抗戰後期他的反共活動。

鑑於孫殿英在抗戰中的功勞,劉伯承將軍特許孫殿英帶一名衛士參加勞動改造,他表現也非常積極,至少從表面上是如此。但孫殿英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尤其是長期吸食鴉片對身體的傷害太大。

醫生檢查孫殿英的身體後,認為他患上了不治之症的煙後痢。出於人道立場,解放軍幹部化裝到敵佔區,為孫殿英購買鴉片,讓他活得更有尊嚴一點。鴉片煙癮犯時,就在地上打滾,哭爹喊娘,醜態畢露。

儘管解放軍花了很大代價為孫殿英買鴉片和找人看病,但他的身體還是快速惡化,最後病重死去。


新知傳習閣

孫殿英挖了慈禧的墳墓,但最後的下場還是很好的,他這個人會見風使舵,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他出生於1889年,從小家裡很窮,他從一個小混混,當上了民間組織的首領,1928年38歲的他憑著自己過人的機靈當上了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第十二軍軍長,同年七月孫殿英以演習為名,盜了昔日不可一世的三位帝王墓,


後因消息外露,被各大媒體報導聲討,機靈的孫殿英,拿死人的東西上下打點沒:過多久,盜墓的事情就被平息,孫殿英有錢了就大量招兵買馬,

在軍閥混戰的時代,孫殿英就是一顆牆頭草,誰對自己有利,就投靠誰,熱河抗戰時,孫殿英率部和日軍血戰17天,

這十七天算得上民族英雄,抗戰第二年,在河南的他狡兔三窟,和八路軍,曰軍,中央軍都有來往,抗戰第六年日軍二十萬人馬圍困太行山,孫殿英見勢不妙率部投降了日本人,日本投降後,腦袋靈活的他搖身一變又成了打入日軍內部的臥底,解放戰爭中孫殿英部被中央野戰軍徹底殲滅,孫殿英被俘虜,解放軍對戰俘寬大處理,也對孫殿英特別照顧,孫殿英沒有被俘前抽大煙,但被俘後的孫殿英雖然在監獄裡,在他大煙煙癮來臨難受時,監獄幹部還是想辦法給他弄一點大煙抽,最終因病於1947年死於監獄裡,


司馬小絹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設一問:堅持領兵抗日十年的中國軍隊將領,你能列舉幾個?

孫殿英就是其中一個。

掘墓清東陵的傳奇大盜孫殿英,是個性格鮮明的人物。

先就他東陵盜寶一事,說道說道。

孫殿英此舉事出有因,列有三條:

一、出身:孫殿英幼時父親遭旗人毆打致死,祖上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率領家族與清兵血戰殉國,城破後除了四子孫鎬一支留有餘脈,盡遭屠戮,如此國仇家恨,你若是孫殿英,恨不恨滿清王朝?
二、軍餉:孫部當時剛接受蔣氏改編,存有軍餉不繼、軍心不穩的現狀,試問你若是指揮官,該怎麼解決?難道去縱兵劫取百姓?當兵吃糧,沒有糧餉保不齊是會有譁變危險的。
三、過程:簡單說來,過程就是事發突然,並無準備。當時孫部是奉命追擊肅清兵匪馬福田部,該部才是盜挖清東陵的始作俑者,肅清之後,孫殿英觀看了馬福田部的“作為”,前兩個條件瞬間發酵,根據各方面資料印證,孫部在盜掘前並沒有任何準備,完全是突發事件。

東陵盜寶事發之後,在溥儀的組織下,滿清遺老遺少向政府發出憤怒聲討,指責他們縱兵為匪,嚴重破壞優撫制度。此時的北方政府正值二次北伐功成,入進北平,形勢不穩,但迫於壓力,馬上法辦孫部師長譚溫江。但據說孫殿英利用手中寶物上下打點,此案後續乏力,再加上時勢有利於孫殿英,在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的明爭暗鬥下,孫殿英反而成了三方眼中的香餑餑,是被爭取的好對象,所以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最終不了了之。

不管怎麼說,孫殿英這“東陵大盜”的名號算是背上了,孫殿英雖然是草莽出身的粗人,但他手下幕僚李錫九是國民黨著名左派元老,孫殿英長期接受他先進思想主張的影響,也知道需要知恥後勇、以正視聽。在子女教育上,他提出了“勿貪”、“善忍”的家訓,不容許家人手頭存有一件東陵寶物,全部充公。看上去他是在為當年的衝動“還債”,試圖挽回自己在民眾中的威望。

孫殿英的努力沒有白費,僅僅過了四年多,熱河抗戰爆發,這次抗戰也拉開了他十年抗戰的序幕。

1933年2月,日軍糾集偽滿聯軍,舉兵十萬進入熱河,孫殿英按照張學良的命令,率部北上馳援,3月初戰鬥一打響,東北軍嫡系紛紛露怯,熱河將領崔興武陣前投降,將領萬福麟臨陣潰逃,主帥張作相和湯玉麟堅決跑路,保存有生力量。

嫡系沒了,自有雜牌軍頂上,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前來馳援的孫部孤單的留在了抗戰最前方。在赤峰一戰中,該部遭受日偽軍的聯合夾擊,堅決應戰,經過了七天七夜的抗戰,日偽軍付出了四五百人的傷亡後,才將孫部完成合圍,所幸在孫殿英的臨陣指揮下殺破重圍,退到圍場一帶。面對著日寇的步步緊逼,孫部輾轉多地、連續作戰。

經此一役,孫殿英率軍英勇拒敵,雖然戰損嚴重,但卻喚起了當地的民心,很多湯玉麟的潰軍遭到孫殿英的收編,導致孫殿英的實力不減反增。

相信在這一時刻,孫殿英心裡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民心向背,四年前的三百公里之外的“醜事”終於徹底放下心頭,萬眾唾罵與萬眾稱頌的距離如此之短,體會到這些之後,孫殿英即完成了人生的華麗嬗變。

但蔣氏明顯想得更長遠,他生怕受到鼓勵的孫部在長城之外繼續抗戰,這與他心目中的那盤大棋局的中央精神完全相悖,於是乾脆給孫殿英下了調令,將之調往青海。

在大西北,孫殿英遭到四馬和晉軍聯合阻擊,戰損嚴重,餘部多為晉軍改編。

1936年,孫殿英投奔宋哲元,東山再起,後被蔣氏任命為暫編第五軍軍長,駐守冀南豫北,與日寇再度交鋒,多次苦戰。

1943年4月,孫部被日寇重兵包圍,孫殿英得到蔣氏默許,投降日寇。

1945年8月,孫殿英被蔣氏任命為新編第四路軍軍長。

1947年5月,孫殿英被俘,念著他十年抗日有功,在戰俘營裡受到了重點照顧,還給他配備了一名貼身衛兵照顧身體。同年,孫殿英因煙毒後遺症發作,病死於戰俘營。

孫殿英之子孫天義從事大學教育多年,後來擔任黃帝陵基金會會長,致力於帝王陵寢傳統歷史文化保護事業,與父親孫殿英的事蹟形成了絕妙反差。


歷來現實

孫殿英,從小就是流氓混混,長大以後,行走江湖,廣結地痞惡霸,軍警汙吏,先投靠軍閥,後投靠國民黨,被蔣介石收編,抗戰後投降日本,成了漢奸,抗戰勝利後又投靠蔣介石,與人們為敵。 1928年,孫殿英率部駐紮薊縣馬伸橋,這裡距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孫殿英早就對陵內財物垂涎欲滴,便有了盜墓的想法,這次天大的機會,他豈能放過。為遮人日目,他們對外聲稱搞軍事演習,實施戒嚴,封鎖了東陵的四周。


東陵有兩座大幕,一座是乾隆的裕陵,另一座是慈禧的定陵,慈禧的地宮異常堅固,普通器誡根本打不開,最後使用炸藥才打開地宮入口,獲得大量稀世珍寶,孫殿英還不滿足,又挖開乾隆帝的裕陵,獲得珠寶無數,共裝了30大車。


東陵盜寶案傳出後,全國上下一遍譁然,紛紛要求嚴懲盜賊孫殿英,孫殿英有點坐不住了,為了保腦袋,不惜血本,拿出貴重的死人物品來打理活人,蔣介石等所有高官都接受了孫殿英的賄賂,有了他們的庇護,孫殿英當然逍遙法外,還不斷升官,他有珠寶有錢嘛,能招兵買馬,隨隨便便就是一個官。


孫殿英投降日本成了漢奸,又投靠“好友”蔣介石與解放軍作戰,1947年,在河南湯陰,被人民解放軍生擒,死於拘留所,這個東陵大盜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貫穿孫殿英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字“利”,他就像牆頭草,誰對他有利就投靠誰,哪怕投降日本當漢奸也無所謂,徹頭徹尾的敗類。


遺產君

孫殿英,一個因為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成名的人。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被孫殿英盜掘,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當年,孫殿英曾是軍閥混戰中的梟雄,一度率部在豫西、皖北一帶到處攻城略地,煞是威風。後來,在改編“直魯聯軍”時,任第五師師長,手下也把持著五六千人之多。

但是,投機分子孫殿英竟然沒有認清當時的形勢,冒然與後來不可一世的國民革命軍蔣介石為敵,襲擊了國民三軍所屬徐永昌部,為奉系張宗昌立下戰功的同時徹底激怒了國民革命軍。隨後,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等軍北進,奉軍和直魯聯軍全線敗退,孫殿英率部退至薊縣、馬蘭峪一帶。

而後,孫殿英投降蔣介石,被委任為軍長。當時,國民革命軍已經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已經北撤,而冀東地區散匪很多,孫殿英奉命剿滅散匪。

剿匪需要錢,擴充軍隊也需要錢,對於孫殿英來說,清室皇陵無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塊大肥肉。於是,他把魔爪伸向了最為奢侈的清東陵。


諾大的清東陵就沒有護陵人員嗎?

有。

清東陵不僅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防守,宗仁府和禮工部承擔一切事務安排。但是亂世之中,東陵已落入軍閥手中,護陵的部門也已名存實亡。

其時,孫殿英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趕走全部守陵人員,戒嚴之後,開始了臭名昭著的盜掘活動。



孫殿英在清東陵到底弄到了多少寶貝?

由於盜掘活動本就是見不得光的事,孫殿英挖出的寶貝也就沒有明確記載,但從當時孫殿英為了安撫旗人團體、遜清皇室而向關鍵人物“設法疏通”這件事端倪出,寶貝珍貴度與數量可見一斑。

孫殿英為堵住輿論上下打點,將劍面上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嵌有寶石的九龍寶劍託戴笠轉送給了蔣介石,另一柄寶劍託戴笠送給了何應欽;還將慈禧的枕頭--翡翠西瓜,送給了宋子文,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則送給了宋美齡;這還不算完,又將兩串朝鞋上的寶石送給了孔祥熙,並將價值50萬的黃金送給了閻錫山。


那時的人與現在很多位高權重的人物辦事風格異曲同工,事情無大小,只要你心領神會,一切都好辦。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雖在當時遭世人詬病,尤其是滿遺皇室更對其咬牙切齒。但經過孫殿英的各方打點之後,事情不了了之,輿論壓力並沒有掣肘他的仕途,相反,他還順風順水節節高升。

九一八事變之後,孫殿英升任四十一軍軍長,奉張學良之命由山西馳援熱河,向赤峰前進。但是,最終扛不住日軍猛烈攻擊,叛國投敵。在他的軍部附近,曾開設了三個招待所,分別招待國民黨將領、我軍、日軍,實為狡兔三窟,孫殿英的為人,也就一目瞭然。

抗日戰爭勝利後,孫殿英又以“曲線救國”義士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先遣軍”,與我軍為敵。不久,在我軍攻陷湯陰時,孫殿英被俘。

我軍念及其抗日戰爭初期的表現,又本著優待俘虜的政策,將他收留在戰犯管理所。但由於他吸食幾十年鴉片,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終身患多種病症的東陵大盜孫殿英病重去世。



能落得這樣的結局,一方面是他的命不錯,另一方面他應該感謝那個時代。軍閥混戰的時代不是趕盡殺絕的時代,那個時代是個失勢之人有後路的時代!



小小嬴政

“東陵大盜”孫殿英,是一個歷史上的複雜人物。這個人一輩子做過很多有名的大事情,參加過很多改變國運的事件,但為人們所熟知的,僅僅是他盜掘滿清東陵這一件。值得一提的是,孫殿英做了盜墓的名人,而他的兒子孫天義,確是保護黃帝陵墓的主要領袖人物,做了中國黃帝陵基金會會長,在海內外募捐了很多資金,用於修繕和保護黃帝陵墓。

孫殿英於1889年出生,在東陵盜寶,則是在1928年,這一年,孫殿英39歲,時任國名革命軍第六軍團(軍團總指揮為徐源泉)第十二軍軍長,軍銜為中將。孫殿英的盜墓開始於1928年7月上旬,為期為1個月,出動了大約1萬多人參加盜墓行動。滿清的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以及乾隆皇帝的裕陵,遭受到了重點挖掘破壞,有大量的殉葬珍寶被遺失,後來下落不明。孫殿英之所以盜墓,是為了給自己的部隊籌餉。孫殿英當時已經有接近3萬人的軍隊,需要大量的資金維繫。盜墓案件曝光以後,孫殿英發表演說,表示,他的祖先被滿清迫害,他現在是給祖先報仇。他的這個說法,居然得到了當時社會上很多人的同情。

有民國時期的小報報道,孫殿英為了逃脫處罰,向宋美齡賄賂了慈禧含在嘴裡面的夜明珠,結果宋美齡將這顆夜明珠鑲嵌到了她的高跟鞋的鞋尖上,然後穿著在各國大使夫人面前炫耀云云。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僅僅是一個故事。這家小報本身就是以娛樂八卦為賣點,引用資料的來源不具有可靠性。夜明珠如果真的存在,也是一個贓物,宋美齡是一個非常謹慎的女人,她不可能在外面到處顯擺。而依據研究滿清皇家墓葬制度的專家徐廣源研究,慈禧的墓葬殉葬品之中並沒有夜明珠這類東西。而正規的《故宮週刊》非常詳細的記載了慈禧的殉葬品名單,也沒有所謂的夜明珠。所以,孫殿英賄賂宋美齡之事,並不可信。

由於孫殿英是手握重兵的軍閥,加上他後來又投靠了閻錫山和馮玉祥,深得二人器重,靠山很大,所以他並沒有因為盜掘東陵而被法律制裁,最後案件不了了之。這個事情也加快了“深感侮辱”的清遜帝溥儀後來倒向日本人。

閻錫山和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之中失敗後,孫殿英又先後投靠了張學良,老蔣,日本人。日本人戰敗後,孫殿英又重新為老蔣賣命,投身內戰。1947年5月,孫殿英被我軍俘虜,不久後病重死去。

167



懷疑探索者

看到很多人說孫殿英下場挺慘的,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們先來看一下孫殿英的下場:

在內戰期間,孫殿英投靠了蔣介石。隨著蔣介石的兵敗,孫殿英也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在俘虜營中,共產黨念及孫殿英當年也在抗日戰爭中出過力,對其還是比較寬容,允許他留一個衛兵照顧他的生活。這樣的待遇,不是一般人能有多。



說句實話,孫殿英這個下場真的不算慘,共產黨對他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孫殿英做過什麼事,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

最著名的是挖了清東陵,這也是孫殿英名聲留於後世的主要原因。其次,孫殿英參加過中原大戰,打過蔣介石;抗日戰爭爆發初期打過日本人,後來有投靠日本人,殺了不少中國人;接下來又投靠蔣介石打共產黨。


孫殿英究竟是怎麼一樣一個人,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至於孫殿英的下場,真的談不上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