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有一句話說,父母對孩子前半生的教育,決定孩子後半生的高度和幸福程度。這句話很有道理。

幼年時,父母怎麼做,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和影響,將決定孩子怎麼思考和行動,擁有怎樣的習慣、性格甚至人生態度,自然也將影響他未來走哪條路。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一切從父母在孩子心中播種下一顆種子開始,你怎麼做,未來將收穫怎樣的孩子。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有軌跡和規律可尋的,父母只需要在不同的年齡段,悄悄在孩子心裡埋下一顆小種子就好,然後靜待它們慢慢成長為孩子的精神力量。

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0~1歲寶寶:給予寶寶無條件關愛,培養寶寶安全感

嬰兒期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的需要,還有愛與安全感的需要。在能夠熟練行走、說話之前,孩子要花極大的努力快速成長。他們必須與這個陌生的世界建立信任,才會敢於探索、學習和體驗。為孩子建立好的安全感,是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第一任務。

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主要在0~6歲,尤其是一歲前。父母是否給了孩子安定的愛,是否傳遞給孩子強大的內心力量和積極情緒,是否教會孩子解決問題及與人溝通的基本技能等,都將會成為孩子走上社會後能否立足的關鍵砝碼。

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是一個在任何環境裡都感到自在的孩子。他們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夠明白地告訴自己:“我確定我能做好,事情在我的控制範圍內。”

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1~2歲寶寶:滿足寶寶有保護的探索欲,關注寶寶的自我意識發展

1~2歲寶寶有兩大變化:一個是到處跑到處闖禍,一個是動不動就說“不”。

一歲是寶寶成長來說,有一個質的變化,就是寶寶從爬到走。這不僅是體能上的極大進步,對寶寶心理發展也有積極意義。這意味著寶寶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發生了變化,他的身體能夠隨心所動,帶來的結果就是小傢伙到處去探索,去觸碰去嘗試。但他們的探險行為在大人看來卻是很危險的,比如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孩子跑過去一把搶過來;哥哥姐姐搭好的積木,寶寶跑過去一言不合就推到;牆壁上有個插座孔,寶寶伸出小指頭就想要去捅一捅;媽媽在廚房做飯,寶寶看到小火苗,就想要去摸一摸……

怎麼辦?父母做好保護性撞牆就好。

所謂保護性撞牆,即給孩子探索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同時允許孩子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但在孩子磕磕碰碰的整個探索過程中,父母要扮演好觀察者、引導者和保護者的角色,向孩子指出探索對象可能存在的“危險”。

一歲寶寶開始學習並逐漸掌握語言,最愛說的大概就是“不”了。媽媽說:“寶寶吃飯了”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不”;“睡覺了!”“不”“糖果給媽媽吃吧”“不”“糖果甜嗎?”“不”……哈哈

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叛逆期開始了,其實所謂叛逆,就是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但同時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

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表達,並嘗試去理解孩子的意願、意圖。是的,我們需要去嘗試跟寶寶溝通,“你是不是想要某某東西?”“你是不是想再玩一會兒?”並在此基礎上對孩子行為作進一步引導。

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2~3歲寶寶:鼓勵寶寶的社交,培養寶寶與他人友和相處

2歲後,孩子開始對外界產生極大熱情,這個階段也是寶寶創造力萌發的關鍵期,他們不僅愛探索,還愛創造,比如自己動手捏個小泥巴,會告訴父母,這是飛機;自己隨意畫上幾筆,會告訴大人這是小狗狗;外出看到小螞蟻,會一動不動看上半天。

大人要怎麼做?

一方面帶孩子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跑跑跳跳,去探索,去瘋跑;另一方面鼓勵孩子去接觸更多小夥伴,加入到他們的遊戲中去,鼓勵孩子去社交,並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如何跟小夥伴和平相處,比如教給孩子玩具交換著玩,滑梯排隊輪流玩,跟小朋友禮貌打招呼……

孩子需要這樣的模擬社交過程和遊戲,也正是在這樣的模擬遊戲中,他們獲得了相應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

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3~4歲寶寶:追求秩序和完美

3~4歲寶寶有一個很讓父母頭疼的問題:任性、固執,經常跟父母作對,比如,孩子做事必須要求怎麼樣,大人沒有那麼做,或順序錯了,他都會大吵大鬧要求重來;衣服必須穿某一件……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階段,意味著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其實秩序感在孩子兩三歲時就有所體現,但到三四歲時會集中爆發,這其實是寶寶“自我”的強大有關,他越發能看到自我的力量,發現自己能掌控的東西更多,也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這種掌控感對孩子成長來說十分重要,如果沒有看到或不理解孩子的作對、叛逆,跟孩子硬碰硬,孩子會覺得委屈不安。

這之後,孩子又迎來完美和審美敏感期,事事要求完美,什麼都要做到最好,比如,不吃破皮的水果,畫畫花了一點點就要擦掉或撕掉重來,衣服釦子必須全部扣上……追求完美,是孩子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豐富和深入的表現。他們能夠敏銳地覺知到周圍環境和氛圍的變化,開始欣賞美和發現美。

父母可以怎麼做?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理解,行為引導上不硬碰硬,一句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多一些溝通技巧和變通方式,才能更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對人有禮貌,見人打招呼,但孩子偏不,怎麼辦,嘮叨、強迫都不可取,可試著跟孩子講個有關禮貌的故事,既不引發孩子牴觸,又能給予孩子正面引導。

平時,不妨帶孩子去聽聽音樂會,去博物館參觀,去公園寫生,帶孩子接觸音樂體育和藝術,感受藝術魅力;在言行上也多鼓勵孩子好的表現和行為;孩子的穿衣打扮要大方得體……旨在幫助孩子認知美的真正內涵,須知,這個階段是孩子未來氣質和魅力養成的關鍵階段,也是孩子興趣愛好養成的關鍵期,很重要。

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4~5歲寶寶: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異性,正確看待婚姻和感情

這個階段的寶寶進入了婚姻敏感期,他們開始關注我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性別角色,並對父母的婚姻好奇。這是孩子認識社會關係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孩子建立豐富的愛和情感的過程。

比如,孩子會糾結於“小男生為什麼站著尿尿”“小女生為什麼穿裙子”的問題,“我喜歡某某某,要跟ta結婚”之類的話也不時從他們嘴裡冒出來,同時這個階段寶寶也會面臨一些“情感”問題,比如“我喜歡某某,但某某不喜歡我”,這時就需要父母做出恰當引導了,需要給孩子輸入恰當的戀愛觀和婚姻觀。

不要以孩子小,什麼都不懂為藉口做敷衍,因為這個階段正是父母幫孩子認識自己的出生,認識自己的性別和身份,認知自己的情感和感情的過程,也是幫孩子樹立恰當婚姻觀的關鍵。

心理學家:6歲前父母堅持這麼做,孩子未來一天比一天優秀!

5~6歲寶寶:幫助孩子認識社會規範,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

這個階段的孩子游走於很乖和叛逆之間,喜歡爭強好勝,同時也意識到社會是有規則需要遵守的,如在公眾場合他們知道不能大聲喧譁,有時會乖乖遵守,並要求周圍人也保持安靜;有時又故意大吵大鬧,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他們在嘗試去了解規則、碰觸規則,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特別看重勝負和公正。

父母怎麼做?

尊重孩子的權利,如孩子有自己的小屋,那麼他在忙自己的事時就不要輕易打擾;同時,信守承諾,答應孩子的事儘量做到和滿足,做事公平公正,正確看待孩子眼中的“公正”,更好維護孩子權利和保護孩子自尊。唯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樂於和積極參與外界活動,並敢於挑戰自己,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