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電臺已故同仁沈孝昌老師拍攝的蛤蟆吐蜜照片

說到北京的點心和北京的小吃,確實有很多品種花樣非常相近,當然了,說到老北京的點心,講究的是不同的季節吃什麼糕點,所以,也被稱為四季糕點。清代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歲時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三月榆初錢時,採而蒸之,合以糖面,謂之榆錢糕。四月以玫瑰花為之者,謂之玫瑰餅。以藤蘿花為之者,謂之藤羅餅。皆應時之食物也。”可見,北京人喜歡用花和麵製作應時食品。這些別緻的新玩意,也可以說是應時的北京小吃。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藤蘿餅

藤蘿餅,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酥皮層次豐富,口味香甜適口,酥鬆綿軟,具有濃郁的鮮藤蘿花清香味。過去每到春季,北京人都喜歡用花和麵製作應時食品,藤蘿餅就是其中之一。藤花四月盛開,具有甜雅的清香,香味既恬淡又悠久,啟人深致。仲春,紫藤盛開,紫雲累累,攀藤繞架,香滿庭除,這是吃藤蘿餅最恰當的時節。藤蘿餅有店制、家制兩種。店制以北京的老式餑餑鋪為最佳。所做的翻毛藤蘿餅、玫瑰餅層層起酥,皮色潔白如雪,薄如蟬翼,稍一翻動,則層層白皮,聯翩而起,有如片片鵝毛,所以稱之為翻毛。這種餅在所有老式餑餑鋪所制糕點中亦稱上選。不過現在可是很少見到了。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美味的蛤蟆吐蜜

當然,現在在北京小吃店裡很少見到的北京小吃,也可以說是一種北京點心,有一種連名字恐怕都很少有人聽說過,這就是蛤蟆吐蜜。

北京的豆餡燒餅大概是從中國唐朝起就流傳下來的一種燒餅,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中的胡麻餅指的就是現在的“ 豆餡燒餅”。

和普通豆餡燒餅不同,“蛤蟆吐蜜”烤的時候在邊上自然裂開一個大口子,活脫一張笑哈哈的蛤蟆嘴;裡面棕黑甜膩的豆沙翻吐出來,像是耷拉在嘴邊的舌頭,周圍還裹著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小小的‘蛤蟆吐蜜’製作工序多達26道,僅面料就要經過5天傳統工藝發酵。”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食材用料: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麵粉500克酵母1克
溫水320克白芝麻適量
豆餡適量

菜譜做法:

  • 1.酵母粉與麵粉混合,倒入溫水和成麵糰,餳20分鐘

  • 2.麵糰揉成長條,分成劑子,每個約50克

  • 3.包入豆餡,收口包緊,輕輕壓扁,要將收口處朝外

  • 4.面坯周圍一圈沾水,再沾滿芝麻(收口朝外,即收口處也會沾滿芝麻,這樣烤焙時收口會裂開)

  • 5.烤箱預熱200度,烤至燒餅表面發黃、收口裂開吐出豆餡即可,約8~10分鐘

蛤蟆吐蜜居然是個能吃的東東!(附DIY製作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