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造光緒元寶為什麼好賣?

北洋造光緒元寶為什麼好賣?

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

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

“光緒元寶”是中國最早的機制幣,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俗稱“龍洋”,因錢幣背面一般鑄有龍紋而得名。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且加上清末、民國戰亂連連等因素,一些較珍貴的光緒元寶銀元品種存世量已稀少,收藏價值高。許多收藏家對它趨之若鶩,爭相起價。北洋的銀元發展歷程映襯著中國晚清貨幣政策的進與退,每一次斷檔也刻錄著一次歷史的顛簸。瞭解造幣史和造幣廠的變遷過程,不僅可以理解銀元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會對不同時期銀元的種類、成色、龍紋特徵、齒邊特徵等方面提高認知。光緒元寶堪稱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也是我國第一批引進國外技術來鑄造的錢幣,其歷史意義十分深厚!光緒元寶於1887年發行,1912年結束,只有短短的25年,但是它卻見證了華夏2000多年封建制度的終結。小小的錢幣,卻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大環境。光緒元寶製作精美,觀賞性強,且品種多樣,容易入手,對於收藏者來說,這些足以成為他們所選擇的理由。古錢幣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收藏價值無法估量。

北洋造光緒元寶銀元在眾多光緒元寶中地位價值極高,我國的遼寧,河北及山東等沿海各省,泛稱為“北洋”,自廣東、湖北自鑄銀元后,廣受歡迎,朝廷亦鼓勵各省仿鑄。於光緒二十二年起,由當時以製造軍火為主的北洋機器局附鑄銀元。

北洋機器局設在天津,分為東西兩處,東局主要生產火.藥、西局主要生產槍炮。光緒23年,李鴻章把東局分出一部分成立北洋機器鑄錢局。光緒22年直隸總督王文韶上湊朝廷請鑄銀元。光緒22年開始鑄造北洋龍洋,一直到光緒34年。

北洋龍系列按鑄造年份分為:22、23、24、25、26、29、33、34年,其中北洋22年鑄造量最為稀少,應該屬於試鑄幣。北洋23、24、26都是鑄造量很少的。鑄造量相對多的是29、33.年。北洋年 34鑄造量屬於中等,現在的存世量和北洋25年差不多,比較少見!“至今有109年”了。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廷下令除保留廣東、湖北兩地造幣廠外,其餘造幣廠全部裁撤,力圖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同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籌辦“京局”(即 中央造幣廠)。

經榮祿極力保留,清廷准許北洋機器局繼續鑄造銀幣,北洋機器局更名為北洋銀元局,其後鑄造的銀幣銘文改為“北洋造”。光緒二十六年、光緒二十九年、光緒三十三年。銀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個字,珠圈外上端鐫漢文“北洋造”,下端鐫漢文幣值“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兩端各鐫一個圓點。銀幣背面中央鐫蟠龍圖,上環鐫英文“光緒25、26、29、33、34(有大小字之分)”,下鐫英文“北洋”,左右兩端稍下側各鐫一個圓點。

北洋34年可以分為三大類,每一類都蘊含一定的歷史意義。

第一類是:北洋34小字版,改版繼承的是33年的模具,僅僅是改了年號而已。屬於33年向34年的過渡版,該版的修模版極多,其中名譽品卷三錨四就來自這一時期。34年小字版數量約佔北洋造34年30%。

第二類:北洋34長尾龍大字版,該版龍大氣,深峻,把北洋龍的恢宏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鑄造數量較大,是北洋34年的主版,約佔北洋造34年60%左右。

第三類:北洋34短尾龍。該版是長尾龍的修模版,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新幣鑄行前,財政部發文,仍以北洋造34年光緒元寶為主,但版別改為短尾大字版,該版數量約佔北洋造34年10%。

古代眾多收藏品中古錢幣的數量是最多的,因此珍稀品種也相對多一些。二十世紀初期,中國錢幣界先後在江浙、京津、遼東、四川等地掀起集藏、研究熱潮,但多規模較小,且持續時間較短。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上海為中心成立的中國泉幣學社以其大規模、時間長、活動規範、人員陣容強大,成為最權威的錢幣研究社團。目前,收藏古錢幣的人越來越多,僅次於集郵者。

在當今的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買主大多是香港、臺灣、新加坡等華人集中居住的地區,錢幣佔據了一大部分的市場,而越是數量稀少、種類稀少且品相良好的錢幣越能吸引買家的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