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機的孩子,內心快樂嗎?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1

前幾天坐地鐵回家。

旁邊坐著一位奶奶,懷裡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男孩。

孩子應該是覺得車廂內悶,一直在那折騰。

眼巴巴地瞧著站在面前的媽媽。

我想他應該是在呼喚媽媽的關注。

過了一會兒,看著手機的媽媽還是沒有看到他,他竟大聲哭了起來。

“怎麼啦!寶寶”這時奶奶關切地問。

“看看!要看看”孩子嚷著。

“好,別哭,給你啊!”奶奶一邊說,一邊要媽媽拿手機過來。

然後打開手機,開了短視頻給孩子看。

這時孩子就樂了,兩隻小手熟練地抓著手機,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上面的視頻。

我看到那上面一群大人在扭動著,聲音十分嘈雜。

不過孩子還會自己劃。

一站又一站。

期間媽媽想把手機拿過去。

可孩子馬上就大哭,牢牢地抓著不放。

“媽媽要給爸爸打電話,手機給媽媽,可以嗎?”

“不,不……”

看到孩子又鬧,奶奶趕緊掏出手機給媽媽。

我下車的時候,孩子應該看了近20分鐘。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有很多的媽媽問我:“孩子總是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還有一位媽媽說自己兩歲多的孩子就會搶手機玩。

不給就哭,一家人拿他沒法子。

當我看到這個在地鐵上刷視頻的小男孩時。

幾乎明白了媽媽們遇到的困窘。

可這樣的結局是誰造成的呢?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2

沉迷手機的孩子,他們快樂嗎?

我看未必。

幾乎所有沉迷手機的孩子,他們跟父母的關係都比較緊張。

因為但凡還想著管管孩子的父母。

內心還是會糾結孩子是不是玩太久了?這樣玩行不行呢?

於是會想著辦法去約束孩子。

可孩子也會變著法子來跟父母鬥智鬥勇。

這樣父母吼叫的時間會增多。

而孩子撒謊的次數也會增多。

這對親密親子關係的建立是無益的。

還會導致孩子陷入空虛無聊感。

以前我以為只是大人會說無聊啊!

可跟孩子們接觸多了。

其實他們也非常喜歡說“無聊啊!”

而他們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早就準備了下一句,只是沒跟父母言明而已。

潛臺詞是“我能看會電視嗎?”、“我能玩會手機嗎?”、“我能出去玩嗎?”

總之是想從當下的狀態中轉換一下。

對這類孩子而言,安靜下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根本無法安靜地讀一個故事,也無法安靜地看看外邊的風景或者聚精會神地去學點什麼。

一旦孩子的空餘時間全部放在了手機上。

那隻會讓他更加無聊。

因為興趣太單一,就沒得選擇。

無聊感讓他越沉迷手機。

越沉迷手機越覺得無聊。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3

有媽媽會說,為了讓孩子不沉迷電子產品,是不是要禁止孩子接觸?

其實這也是一個極端。

因為在當下的環境裡,孩子不可能跟手機電腦隔離。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我們總是會接觸電子產品。

而且他們的時代肯定會跟人工智能機網絡息息相關。

但我還是希望接觸的年齡晚一點。

單次接觸的時間短一點。

這件事上,堵不如疏。

給大家三點建議:

首先是儘早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個觀念:電子產品是工具,可以用來學習和辦公,也可以用來通信聯絡。這不是遊戲機。

這個觀念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讓孩子理解並且接受。

而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耐心地去講,還需要父母的示範。

在小小魚兩歲多的時候,他就常常抓著奶奶的手機,摁摁摁。

有段時間我發現他經常會搶手機。

我猜他把這當做一個玩具了。

而且奶奶還拿手機玩棋牌遊戲,更加深了孩子對它的印象——是個好玩的東西。

那時我就把上面這個觀念跟老人說了。

同時也在小小魚心情好的時候,跟他說說。

當他再搶手機的時候。

我找一些更好玩的玩具給他。

或者帶著他去玩遊戲。

有了我這個大玩具。

他就忘了那個手機玩具了。

加上老人的配合,所以手機在他的心中一直保持一個很普通的玩具身份。

一直到三四歲時,已經能聽懂我的話。

也就明白了手機到底是做什麼的。

但他也會看到哥哥們玩手機遊戲。

我也告訴他能玩,但是要控制時間。

也給他下載了鱷魚洗澡、挖掘恐龍化石的小遊戲。

一次下一個,能玩好幾個月。

而且也就那幾個,一直玩到如今。

他會把時間花在琢磨拍照及錄音功能上。

這些工具學會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兒。

關鍵是還不會上癮。

所以,我們家的手機隨處可放,他幾乎不會去碰它們。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4

其次是定下規矩,堅持下來,形成習慣,前提是父母要以身作則。

上半年的時候,為了讓小小魚方便學英語,我就給他準備了平板電腦。

還記得當時我們買回來時的三條約定:

1、這個電腦用於學習,而不是用於遊戲。

2、每次使用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有課程需要時除外。

3、違背上面兩條,就沒收。

小傢伙開心地答應了。

而後的日子,卻是考驗我的時候。

我自己有時趁著兒子上學的時候,拿他的pad看電影聽歌。

也在應用商店翻來翻去,想找點輕鬆一點的遊戲玩玩。

要知道這大屏幕可比我的手機好玩。

可冷靜一想,自己怎麼能這樣做呢?

給孩子定下的規矩,如果自己都遵守不了,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於是瀏覽之後就匆匆作罷。

所以定規矩這個部分,父母要以身作則。

如果你自己把在家的時間都花在了手機上。

那就不要奢望孩子做好。

如今,沒有學習的時候,電腦就放在櫃子裡。

如同一個紙質筆記本一樣,安安靜靜地躺著。

就算我不在家的時候,它也還是躺在那,而不會被小傢伙偷偷拿去玩。

有朋友會說,那是因為你的孩子不大,要是大了,你管不了!

那我還真有這自信。

因為從小給孩子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知。

就算長大了也會遵循的。

伏尼契在《牛虻》裡寫道:“誓言有什麼用?誓言約束不了人。如果你對一件事情有了某種體會,那就會約束你。如果你沒有某種體會,什麼也不會約束你。”

如果你讓孩子體會到沉迷遊戲是有益的,那他就會一直做這件事。

如果讓他早點體會到其中的害處,那就會形成一種約束。

還記得我小時候跟同伴去鎮上上網。

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每次上一個小時。

一個原因是自己沒有很多錢來上網,還有一個原因是怕自己沉迷其中。

因為小夥伴已經有過通宵的經歷。

他們跟我說通宵上網又便宜又好玩。

可我知道他白天在課堂上呼呼大睡。

而功課也已經落下不止一點點。

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我也會跟小小魚提及這些感受。

讓他明白,電腦和手機是一個工具,我們要學會控制工具,而不能被工具控制。

因為還有很多很多事比它要重要。

比它要好玩。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5

最後是幫助孩子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豐富生活體驗。

養育者就有這樣的責任,讓孩子的世界有這些真實的體驗。

比如球類運動或者讀書,要麼學一樣樂器。

在無聊的時候陪伴自己。

而非那虛擬的網絡。

我一直跟朋友們說自然教育的重要。

可以帶孩子們一起去外邊走走,看看腳下的泥土,路旁的小草,還有各種爬蟲。

有時候看到一位媽媽蹲在路邊,跟著小寶寶的手指,尋找那些小昆蟲的場景。

真的很美好。

可現實是太多的孩子不僅僅沒有父母的陪伴。

反而被電子保姆給拉走了。

當父母忙碌的時候,孩子卻來找你。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然後整個世界就安靜了。

可你以為的好,其實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當孩子嚐到了這裡面的甜頭。

極易掉入這蜜罐之中。

而我們能做的絕不是沒收手機或者砸爛手機。

因為這樣的方式於事無補。

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不是因為手機本身,也不是孩子。

而是孩子生活的環境和方式影響著他的生活模式。

父母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缺少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缺乏有效的親子溝通,父母本身沉迷手機。

這不都是家庭的原因麼。

孩子成癮後,其實也是受害者。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快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