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風水國師曾邦旻(羅山公)墓

三僚風水國師曾邦旻(羅山公)墓

曾邦旻是一位明朝的堪輿大師。在興國古代的縣誌《瀲水志林》中有他的記載:“曾邦旻,字寅甫,號羅山,嘉靖丙申年,詔入京,相造壽宮,授欽天監博士,九年功成,進階正七品。”

曾邦旻在京城任皇家御用堪輿師的時間很長,從其他歷史文獻中,還發現了一份明萬曆皇帝贈邦南歸的聖旨匾文:“江西曾氏子,學識誰能比;腹隱青囊經,眼明雌石禮;呼山山即應,喝水水旋止;事成偉矣哉,功亦在乎耳;別無贈南歸,斯言作表記。”這份匾文我雖未見原匾,無法考證文字的真偽,但曾邦旻是明代一位重要的堪輿大師的地位是確鑿無疑的。

三僚村人習慣稱鯉魚形墓為“羅山公墓”,海外堪輿考察團來三僚拜謁楊公時,一般是先從這個墓開始活動的,可以說羅三公墓是三僚村對外開放的第一個景點。

三僚風水國師曾邦旻(羅山公)墓

羅山公墓位於三僚圩前,公路左側的大松樹下。明萬曆年間建墓。清代四次重修。碑載:“皇明萬曆祖父母記載家譜葬三僚魚土嵊寅山申向兼甲庚地肖魚形。皇明23世祖妣考 公邦旻字羅山太公 母鐘、溫氏太婆 老府君之墳墓”。

墓前附有兩個小墓,相傳即是皇帝賜給羅山公的二個妃子鍾氏溫氏。前面的水塘是人工開築的,目的是避坑煞坳煞。這個墓前後各建了一個環形,開的是八字水,墓尾(魚擺)拖得很長,從墳頂向後拉。相傳古代墓旁曾有一個碑,刻著“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

三僚村有個故事,說曾羅山可以自由出入宮庭。有一年,他入宮奏明皇帝,要告老還鄉。皇帝恩准,並差派太監護送。曾羅三離開皇宮時,皇后娘娘站在樓上。曾羅山不禁抬頭看了皇后娘娘幾眼。太監不願意送曾羅山,趁機回頭報告皇帝說:“皇上,剛才羅山有虧心之舉,他膽敢偷看皇后娘娘。”皇帝說:“好啊!替朕看看皇后何時有太子生?”曾羅山說:“明年八月十五日子時生太子。”皇帝說:“若明年八月十五 皇后不生太子,你就犯了欺君之罪,罪當處斬。”於是曾羅山在北京又住了一年。第二年八月十五皇后果生太子,曾羅山前去討賞。皇帝很高興,竟牽著曾羅山的手說:“同喜!同喜!”不料皇帝話一出口,曾羅山兩手就不能動彈了,手癱了。於是皇帝在賞賜曾羅山金銀財寶的同時,還賞給他二個宮女,隨他回家服侍。後來二個宮女也安葬在羅山公墓兩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