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產業如何快速突破?標準和法規更加重要

智能汽车产业如何快速突破?标准和法规更加重要

智能汽車“駛向”現實,還要再闖幾道關?

“汽車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網聯化、智能化是汽車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助力汽車技術轉型升級,智能汽車驅動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6月21日,GIV2018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進入第二天,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的演講不離老本行,形象地把智能汽車比作“帶輪子的移動智能終端”。面對未來,他也坦言,智能汽車帶來技術、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的挑戰,智能汽車的標準化還在進行中,智能汽車的創新永遠在路上。

所謂智能汽車,就是自動駕駛+人機交互。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歐洲、美國三個地區的L4和L5級車保有量將達到730萬輛。

小馬智行技術總監張寧表示,將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這得益於國家、地方政策的指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的作用,以及自動駕駛高速公路的投入、投資和互聯網巨頭的紛紛入場等。

“目前單車智能只能識別60%左右的交通事故,還有大概36%是非常難解決的。如果通過單車智能以及車路協同的相關技術,超過96%的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和解決的。”華為公司LTE產品線總裁熊偉的發言,將人們從智能汽車的美好前景拉回到現實中。

安全問題,同樣是現場熱議的焦點,這是自動駕駛最核心的本質問題。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對此,專家們的觀點一致,智能汽車的發展,一定是車、路、人以及雲、網等各方面的協同,構築一個智慧大交通網絡系統。

“我們需要全天候超視距的感知能力,更加精準的預測能力,增加更多的、更先進的傳感器……”新岸線公司技術副總裁雷俊拋出問題,但是能不能換個思路?我們能不能做到車與車、車與路之間進行直接的信息交互?從單車作戰的模式,轉換到車車、車路協同,通過專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可靠且實時的信息交互。

不過,這裡探討的安全並未停留在傳統層面。繼PC、手機後,汽車成為第三大移動終端,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暗藏隱患。

奇虎360車聯網安全總體負責人劉健皓稱,汽車連接互聯網後,每天產生大量與用戶隱私密切相關的數據,對於數據隱私的保護、脫敏、加密怎樣去應用?同時,汽車還是一個高速移動的互聯網終端,它可能會漫遊,會在不同的基站、場景下切換,這對於安全策略的管理難度極大。

如何引導智能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突破,除了技術,更重要的是標準和法規。

“電動化(汽車)在起步的時候,標準化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導致現在充電不統一,通訊不統一。”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強調,在智能化時代,不應再重蹈電動化標準的覆轍。誰最先建立標準,誰就能集聚資源,讓更多的車到路上行駛,把建立起的規範上升到應用層面。

“這種規制先行、標準先行的環境,往往比技術的突破對智能汽車的發展更起作用,在這方面我國是有優勢的。”張永偉認為,形成一個可示範的模式、標準和法規是很好的,可以打造城市級樣板,我國通過制度性的創新也能引領智能汽車產業往前走得更快。

(科技日報深圳6月21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