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音樂堂· “2018紫禁城·古樂季” 呈現三場歌唱盛宴

中山公園音樂堂第八屆“紫禁城·古樂季”將呈現三場風格獨特的人聲演唱音樂會,4月20日,“中世紀吟遊—波蘭拉莫拉古樂團音樂會”曲目為難得聽到的、中世紀晚期的聲樂和器樂曲;5月6日“極致人聲 巴洛克盛宴—娜塔莉·斯圖茨曼與奧菲歐55古樂團音樂會”由法國一線的女低音歌唱家、指揮家娜塔莉·斯圖茨曼領銜法國奧菲歐55古樂團,曲目為維瓦爾第、斯卡拉蒂、亨德爾、拉莫、呂利等17-18世紀作曲家的歌劇詠歎調;5月27日,古樂大師唐·庫普曼將率領荷蘭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合唱團音樂會,帶來兩個大作曲家——巴赫與勃拉姆斯的聲樂作品。

中山音樂堂· “2018紫禁城·古樂季” 呈現三場歌唱盛宴

藝術家展示介紹魯特琴

4月20日中山音樂堂,波蘭拉莫拉古樂團(La Morra)將為“2018紫禁城·古樂季”拉開帷幕。波蘭拉莫拉古樂團由羽管鍵琴與豎笛演奏家柯琳納·瑪蒂(Corina Marti)和魯特琴演奏家麥克·龔德科(Michal Gondko)領銜。龔德科2016年曾在“紫禁城·古樂季”中演出魯特琴獨奏音樂會,讓古樂粉絲記憶猶新。據龔德科介紹,“音樂會將圍繞中世紀晚期的佩特魯斯·威廉密·德·格魯丹茨——這位14-15世紀拉丁語詩人、作曲家,是 20 世紀東歐音樂學界的一大發現。他的音樂,深受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波西米亞、波蘭及匈牙利王國等音樂傳統的影響,善於結合中世紀晚期博學雄辯的詩歌風格與古風音樂,既保留當地源遠流長的復調技巧,同時吸收法國 14 世紀新藝術風格。”龔德科說,“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洗禮,格魯丹茨所寫歌詞、所譜樂曲是為了何人何事,已難覓蹤跡,但音樂中包含了虔誠純真的人文思想,直到 17 世紀,這位偉大作曲家的音樂依然在中歐廣為傳頌”。

中山音樂堂· “2018紫禁城·古樂季” 呈現三場歌唱盛宴

藝術家展示介紹小羽管鍵琴

拉莫拉古樂團2000 年成立於古樂重鎮——瑞士巴塞爾,以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早期音樂獲得業界矚目,曾榮獲法國金音叉大獎、德國唱片評審大獎,以及留聲機大獎、國際古典音樂大獎提名,《留聲機》雜誌盛讚“始終令人如痴如醉”。音樂會上,聽眾將見到和聆聽兩件或許從未在中國舞臺上亮相的樂器——早期羽管鍵琴(Clavicembalum)與撥片早期魯特琴(Plectrum),兩件古老樂器重現風靡中世紀歐洲的音樂光輝。

5月6日中山音樂堂將迎來女指揮與女低音的最帥氣組合——法國著名音樂家娜塔莉·斯圖茨曼(Natalie Stutzmann)將執棒奧菲歐55室內樂團(Orfeo 55)演出“極致人聲 巴洛克盛宴音樂會”。本場音樂會,這位傳奇的女低音歌唱家、女指揮將執棒奧菲歐55古樂團並演唱。娜塔莉•斯圖茨曼精心挑選的歌劇選段或詠歎愛情,或詮釋激情,曲目包括維瓦爾第歌劇《朱斯提諾》、《被解放的安德羅米達》、《朱迪達的勝利》、亨德爾歌劇《阿爾辛娜》、呂利歌劇《珀耳修斯》、斯卡拉蒂歌劇《龐培》、以及弗朗西斯科·杜蘭特、安東尼奧·卡爾達拉、弗朗切斯科·卡瓦利、喬瓦尼·博隆奇尼、弗朗西斯科·孔蒂等巴洛克作曲家的歌劇選段,展示巴洛克時期歌劇藝術的精華。

5月27日,歐洲古樂“本真演奏”的領軍人物——古樂大師唐·庫普曼(Ton Koopman)攜手荷蘭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合唱團(Amsterdam Baroque Choir)將登臺中山音樂堂。將演唱巴赫的兩個四聲部、五聲部合唱曲,勃拉姆斯的《與舞蹈對話》、《晚會》、《黃昏》、《吉普賽之歌》等,巴赫以無伴奏形式演唱,勃拉姆斯作品以現代鋼琴伴奏,跨域巴洛克和浪漫時期的曲目,彰顯古樂天團的風格和張力。

庫普曼專注於巴洛克音樂的研究,並以錄製巴赫全部康塔塔而著稱,唱片專輯曾榮獲格萊美、德國“古典回聲”大獎、BBC音樂大獎。作為指揮家,唐·庫普曼曾執棒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絃、柏林愛樂、慕尼黑愛樂、紐約愛樂、芝加哥交響、波士頓交響、克利夫蘭等。庫普曼1979 年創立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1992年創立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合唱團,兩團協力蜚聲世界。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合唱團被譽為當今最出色的合唱團之一,在Teldec、DG、飛利浦、索尼等廠牌錄製多張唱片,獲留聲機大獎、金音叉獎、愛迪生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