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曾經的香港警察裡,有那麼多山東威海人?

當年的香港警察都有編組,A代表著英國人或葡萄牙人,B是印度人,C是廣東本土人,E是白俄人,D就是山東威海人,也稱“魯警”。

為什麼曾經的香港警察裡,有那麼多山東威海人?


說起香港的山東威海籍警察,要從“華勇營”講起。

庚子國難,八國聯軍進北京,其中英軍人數3000人,其中很多是印度兵員,他們從鴉片戰爭時就跟著英國軍隊出入中國沿海地區,每次英軍的行動都少不了他們。英軍中還有一支部隊,就是來自山東威海的華勇營,人數大約為400人,超過英軍百分之十的比例,不同於印度籍士兵,他們剛建制沒多久。

1898年,連同新界,山東威海衛一併被英國人強租,當年英國人就從威海招募華人充當軍士。到了1900年,已經招募600餘人的“華勇營”,他們大多出身當地,身材高大,能夠吃苦,十分健行。本來英國人在庚子年前對他們尚有疑慮,怕他們臨陣倒戈,他們用事實打消了英國人的疑慮,那是因為英國人在威海勘界行動時遭到鄉民圍攻,他們毫不猶豫的出手救出了英國人,鎮壓了當地人的“反叛”。

為什麼曾經的香港警察裡,有那麼多山東威海人?

在八國聯軍進軍京津的過程中,這支隊伍驍勇善戰,敢打硬仗,立了不少功勞,日後為此甚至還獲得了英國女王的嘉獎。

1901年,華勇營的規模擴大到1200人,但中國已無戰事威脅,1906年,英國人決定裁撤該部隊,他們中的大部分後來到南非、也有一部分留在本地或來到了香港,充當警察,這是第一批零星來到香港土地上的“山東差”。

1923年開始,港英當局又從山東威海每年分批招聘百名以上青年來到香港,經過簡單培訓後,充實港島警察隊伍,他們基本不懂英語和粵語,因此大多分在衝鋒隊或交通隊。由於招聘時對他們的身高胸圍臂力等體格要求比較高,所以從事的都是黑臉的和能打的任務,相對與地方黑社會沆瀣一氣的本土警員,港英當局上層更加喜歡這些質樸聽話的山東漢子,港督府和山頂景區都是由他們執勤。這幫年輕人待遇也不錯,工作三年可以休假3個月,大多人會利用這3個月回老家娶一房山東媳婦歸港,沒幾年再添上幾個山東後代,等後代長大了,多數又當了警察。

為什麼曾經的香港警察裡,有那麼多山東威海人?

他們之中也有勤奮好學的,刻苦補習英語,再加上沒有本土警員的貪汙作風,有很多人慢慢熬出頭晉升高階警長職位。香港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父親即是他們中的一員。

由於個頭比本地人偏高,威海籍警察長期霸佔著香港警察儀仗隊名額,在各種對外檢閱活動中顯露的都是山東臉。

為什麼曾經的香港警察裡,有那麼多山東威海人?

除了清流作風,山東警員給當地警員的最大印象就是飯量驚人,最愛吃的就是老家口味的鮁魚餡水餃,逢年過節同鄉聚在一起的必備活動就是包水餃,一人可以面不改色的幹掉七八十個。

據說“水餃皇后”山東青島姑娘臧健和孤兒寡母當年在灣仔碼頭推著小車賣水餃時,曾經在走鬼時沒躲開警察被抓個現行,後來警察看她們母女三人太可憐,乾脆以後就繞著她走,警察制服之下,有理由懷疑,包裹的是一顆顆滾燙的山東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