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唯心所現,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法華經第十品》

讀誦《法華經》的人是以佛的莊嚴而自莊嚴。為什麼這樣講?《法華經》就是如來全身,報身、法身、化身,全部具足。你讀《法華經》,就是用如來全身來莊嚴你。

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如來肩』是表法力、道力,表力量,表他的報身功德。『荷』和『擔』都是表「方便權智」,代表一切萬法。一切的「方便權智」都是由根本智慧所啟用。

萬法唯心所現,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對於受持《法華經》的人,你不知道也就算了;如果知道,那麼『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他不管在哪裡,你都應該向他頂禮。這個「頂禮」不一定就是跪下來磕頭,而是把他看得在你之上,至高無上,如同對佛一樣。『一心合掌』,表示你對《法華經》,對受持《法華經》的人,非常至誠地恭敬。『恭敬』表意業;『尊重』是表身業;『讚歎』是表口業。以「身口意」這三業來恭敬供養。

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前面講過,不再重複。衣服、餚饌:『衣服』是表忍辱,表護持;『餚饌』是美味佳餚,以此比喻法喜食。『作諸伎樂』,你要盡你所能來供養。『伎樂』是表歡喜心,供養了以後要生歡喜。哎呀!今天可給我撈到了,我供養了《法華經》、供養了受持《法華經》的菩薩,不是應付;更不是:哎呀!今天遇到他不高興也不行啊!都是種我們自己的福田,慶幸自己能夠供養。

人中上供,而供養之:『人中上供』應該是指法供養。這上面雖然涉及到財物的供養,但關鍵是用心,聽經聞法是最好的法供養。聽經聞法就是『燒香』,就是『塗香』,就是『末香』。

『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在這裡以凡夫天來比喻第一義天。『天』是表心地。天上人間,以最上的妙寶而供養。一切的供養不能離開恭敬心、虔誠心、法喜心。

佛從始至終都在強調《法華經》怎麼真、怎麼好,都是在幫助我們調理這個微調開關,人身就是宇宙間最精密的一個生物儀器。電器開關可以調控音量大小、清晰度。圖案的清晰度總是有限度,唯有我們的心這個亮度、速度是無量的。要深刻地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強調怎麼樣供養……反反覆覆,婆婆媽媽呀!就是要把我們的心量調到最佳狀態。看此文

萬法唯心所現,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其實就《法華經》真實義而言,兩句話就行。一者,「萬法唯心所現」;二者,「即念即佛」。

「萬法唯心所現」就是講我們的本來面目;「即念即佛」就是講你明白了我們的本來面目,你當下成佛。所以越是真理越簡單,就這麼兩句話,佛講了這麼一部大經。本來成佛就是很簡單的事啊!因為我們眾生被十法界花花世界所迷惑、所執著,而對最簡單的真理卻不屑一顧,積重難返。所以佛說了無量的方便之法來引導,那都是迫於無奈。真實的道理兩句話就完了,但是我們卻仍然執著於佛所講的無量引導法門,所以佛也是乾著急啊!

『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須臾』就是片刻(根據印度《僧只律》中記載: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聞之』,聽懂了;『即得究竟』,這裡有沒有講要修個十天半個月?

《法華經》《楞嚴經》中,佛時不時提醒各位,只要聽懂了『如來藏』,只要明白了什麼是『阿彌陀佛』,你當下成就。好好想一想啊!在這之前一天到晚要讀經、誦經、唸佛、拜佛、打坐、做種種善事……有沒有想到過明白了什麼是佛當下就成佛?在《楞嚴經》第七卷就是講『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第四卷講『何藉劬勞,肯綮修證』——成佛如同微塵被風吹,易如反掌,哪裡靠你苦修而證得?這是佛之金口玉言。

在法華會、楞嚴會上,佛講了某一品經文以後,馬上就有一大批一大批的授記,話雖不同,其理是一。為什麼『須臾聞之,即得究竟』?因為他『聞』的是真實義,『聞』的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這個心很奇怪,你見什麼就是什麼——見方是方,見圓是圓,見大是大,見小是小,見王是王,見子就是子。因為《法華經》是圓頓大法,萬法皆我一念所現,是不是圓滿了一切法?

萬法唯心所現,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祖師大德千古以來一直強調圓頓大法「不立階梯、無修無證、一步登天」,跟其它法不一樣。其它無量法門皆是「有修有證」,雖然講見道以後「修道、證道」,但它見的是小道、不了義道、方便道,所以要「解行並重」。圓頓大法見的是了義之道,「一見一切見」。

那麼其它法呢,沒有見到「真心」,它見的是「妄心」,妄中帶有一點點真,所以它必須從修去證。真正「修」是「修心」,而《法華經》就是講心。但是我再三強調:不需要修行就能自利,但我們還要利他,所以要不要修行啊?仍然需要。

況且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他很難一見道就圓滿成佛,他只能成「分真即佛」。要正確理解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良苦用心,不可以斷章取義:《法華經》聽懂了,這下我什麼也不幹了,只顧自己搞錢去——那你還沒有明白圓頓大法,你要懷疑自己。你有這種心態,很難講你見了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