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每次晚上路過騰訊大廈樓下,圳長都會思考一個問題:騰訊對於深圳和深圳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好像都對,也好像全都不是。直到今天參加了騰訊的用戶開放日,在那個足足有4個籃球場那麼大的方盒子裡,我才發現這麼多年,自己對騰訊的瞭解竟然這麼“膚淺”。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往下看,和圳長一起擔任騰訊開放日的T驗官,一同感受T-DAY。

線下版《紀念碑谷》

◆ ◆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比起方寸手機屏幕,騰訊這次直接把《紀念碑谷2》搬到了線下,更讓人沉醉於奇特場景的變換,在手機上我們是用手指滑動屏幕,在這裡則是用腳步推動故事的發展,短短的體驗時間好像真的經歷了一場異時空的旅行。不過圳長更愛遊戲體驗的最後一句話:在我們不斷向前的途中,不要忘了當初為何出發。

語音識別&語音控制

◆ ◆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你好,小微。”

喚醒小微,圳長對它唱了一首“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室內數百盞燈隨著圳長的歌聲變換顏色,唱歌跑調的圳長還是第一次體會到被人打call的快感。

會變幻的“情緒森林”其實是騰訊雲小微語音識別、語音控制技術的展現,透過這項技術的發展,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開車等,一條語音指令的即使反饋可以更好地幫助司機,或者我們可以開始期待一個只用動動嘴的未來。

寫稿機器人

◆ ◆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AI機器人寫的「火箭vs勇士」稿件

新聞超秘和寫稿機器人Dreamwriter現場展示了看NBA秒寫新聞 ,其實圳長也在現場稍微和它比拼了一下,我剛剛記錄好對戰雙方,寫稿機器人就已經將新聞要素完整的稿件發佈出來了。

新聞超秘能在海量的資訊中,提煉出新聞的精華摘要,過濾標題黨、廣告等低質信息,未來內容工作者不用再費事費力對數據或基本素材進行整理、分析,有了AI的輔助讀者們可以期待更有深度及質量的內容了。

重大疾病早期篩查

◆ ◆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 ◆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戴上VR眼鏡配合工作人員的模擬,你感覺到站在了自己的身後,對即將面對的“傷害”幾乎無感,因為我們就像一個旁觀者一樣站在自己身後。

利用以上實驗的原理,可以幫助孕婦鎮痛、改善害怕坐飛機、開車、怕昆蟲等等恐懼症,可謂一劑“黑科技藥方”。

騰訊慧眼

◆ ◆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各項數據實時展示

佔地 1500㎡的開放日場盒子裡,當然不僅以上這些新奇前沿科技,還有各類 AI 技術、VR 體驗齊聚。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盒子裡的驚喜不斷,騰訊叮噹和優必選在現場首發新一代 Alpha 機器人,首次向公眾展示了它的炫舞技能和聰明才智,在不久後我們機器人可能就會成為我們家庭中的新成員,它更像一位小管家,你可以讓他幫你查查天氣,放首音樂,出門前叫個車……

騰訊雲小微 & 華碩合作推出的 Zenbo Qrobot 小布機器人在現場展示了陪護老人、陪伴兒童、娛樂家庭的強大功能,可以聽懂語音指令,還能隨時切換表情包和現場觀眾聊天。

開放日現場聚集了一大批熱愛前沿科技的年輕人,每個新奇的項目前都有很多極客潮人在排隊等待,但同樣圳長在現場還看到了這樣一幕:科技從來不是隻屬於年輕人的,科技更是有溫度的。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看到這麼“努力”做用戶體驗的騰訊,圳長多少有點感慨:相比另外幾家在帝都、長三角的互聯網巨頭而言,騰訊簡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啊。

但理工男偶爾也是木訥和不善言辭的。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作為市值全球第五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卻幾乎是中國互聯網圈裡講故事談情懷最少的一家公司。難道拿著這些展覽的項目,加上幾個故事,打著騰訊的IP去融資,有那麼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而是這不符合鵝廠理工男的設定。一如馬化騰的程序員出身一樣,寧可把時間花在反饋報告和產品細節打磨上,也不會跑到聚光燈下去露臉。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這樣執著而木訥的騰訊,簡直是遺傳了深圳這座城市所有的優點以及所有的“不完美”。深圳的優點就是務實,所以務實的騰訊員工每年樂此不疲的排隊去跟小馬逗開工利是,騰訊甚至務實到在18週年之際,給二萬七千名員工派發了總價值約15億元的股份....

深圳的不完美在於太務實,就像騰訊只關心用戶體驗好不好,產品好不好用,卻很少去給這個產品講一個天花亂墜的故事,讓消費者更有情緒衝動的購買。

但在今天紛雜浮躁的社會看來,這種樸素和純粹的夢想其實更加難能可貴。

騰訊的靈魂人物之一張志東在卸任的內部郵件中寫到:“十六年前,Pony和我在做IT工程師,我們有一個夢想,夢想我們可以做一個互聯網產品給很多人用,同時可以養活自己。因為一個樸素的夢想,因為創業夥伴之間的相互鼓勵,我們開始了騰訊的創業之旅。”

馬化騰在回覆的郵件中一句更“沒有情懷”的話:“很多事說再多,都不如自己親自做。”

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不懂騰訊

19世紀末,當第一輛汽車行駛在歐洲的馬路上,無論是撐著陽傘的貴族還是剛剛結束工作的工人,無不感到新奇,甚至還都躲得遠遠的,但又有誰能想到當初那個會移動的鐵盒子,會成為今天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騰訊今天這個突破你認知的盒子,就像當初人們會把汽車稱作會移動的鐵盒子一樣,讓這些有關未來的創新科技,慢慢構築在未來生活畫面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