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深圳,最後的24小時

深圳,2009-2017。

今天是我在深圳在最後24小時。

2009年9月,我拖著小小的行李箱,裝著大大的夢想,在羅湖火車站開始了我的深圳之旅。可是我猜中了開頭,但是沒猜中結尾。2017年的今天,因為家庭原因與個人發展,我不得不選擇離開深圳。

沒有人說留在深圳就一定能成功,也沒有說離開深圳就註定失敗。

01

跟很多人一樣,我曾經抱著“在深圳賺到錢就回家”的心思來到這裡,等到真正要離開這個所謂的“中轉站”了,卻發現這地方親切得如故鄉。在離開的倒數第二個晚上,我失眠了。

“叮叮叮....”工作日七點的鬧鐘準時響起,接下來每5分鐘它都會響一次。其實,每天叫醒深圳人的很多不是夢想,而是對公司打卡機的恐懼以及自己的貧窮。在以前,我都會與它戰鬥半小時,但今天沒有。

洗刷後起床收拾東西,在這個不到30平的城中村房子裡,整整折騰了1個多小時,最後發現這七年能帶走的東西,其實少的可憐。家電傢俱,要找人來估價回收;讀過又不好帶的書籍,準備送給朋友圈的朋友同事,真沒人要的,只能論斤賣給收破爛的;能帶走的衣服也沒幾件,因為深圳的夏天佔據了一大半,帶著滿衣櫃的短袖會讓我在別的城市活活凍死....

這是我在深圳,最後的24小時

▲喜歡春天的深圳,每一次從家門口出來,都有耀眼的黃花

02

早上九點半,我頗為順利踏上了一號線,儘管不如早高峰那麼擠,但滿車廂依然是上班族。曾經有3年的時間,我每天要乘坐這條地鐵往返於家與科技園之間,每天清早要擠得暈頭轉向,那個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毫無立錐之地”。如今在車廂裡看到幾位因遲到而心急如焚上班族,就好像看見了當年的自己。

十點多,很順利的辦完了社保和公積金異地轉移。深圳的辦事效率一如既往的快速便捷,這是我依然喜歡深圳的原因之一。但看著公積金卡上幾萬塊的餘額,我對深圳又喜歡不起來了。想想我曾經還滿懷憧憬,信口開河的說要在深圳使用公積金貸款買房,甚至連公積金和商業貸款利率都算得清清楚楚。結果呢,首付湊得越久,金額差得越多。

能轉移的都轉了,能提取押金的也還是要提的。例如深圳的“共享單車”(最早有樁的那種),還有深圳通。

記得當年說深圳通是可以退25塊的押金。儘管不多,但離開深圳就如同男女朋友分手一樣,要互刪電話號碼那般決絕才行。可到了地鐵口,拿著邊角已經磨平的深圳通,突然又遲疑了:如果哪天還回來深圳辦事怎麼辦?地鐵那些售票機,只收硬幣和5元紙幣很麻煩的啊,要不留著當紀念?

最後我還是把深圳通放進了包裡,就算情侶互刪號碼,但你們依然能倒背如流對方的號碼啊,相處8年了,留一個念想怎麼了。

03

最後一頓午餐,吃什麼好呢?

以前每天上班都要苦惱這種問題,當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選的時候,大多數最後的選擇都是快餐。

在CBD找了間最普通的“XX園臺灣鐵板快餐”,排隊、拿餐具、點餐、結賬、再用10分鐘吃完,整個過程詮釋著什麼叫深圳速度。

看著旁邊邊吃飯,邊盯著手機狼吞虎嚥的小哥,感慨曾經自己也他們中的一員,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連慢下來好好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因為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吃飯只是為了果腹,吃的快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午休。

時過境遷,現在在細口慢嚼著這些飯菜,發現其實也並沒有那麼難吃。這時的我,在旁邊端著飯菜等空位的小白領眼中,就是個“大傻*”吧。

04

下午的時間比較空閒,我決定再看看深圳一眼。

我在羅湖找了輛觀光線公交,在深南大道一路西行:

路過東門,遠遠望著地王大廈和京基100;

看了一眼面目全非的華強北,但好像地鐵口還有賣著發票的潮汕阿姨;

經過了香蜜湖,不知道里面的美食城還好吃不;

看到了招行大廈,想起來第一次還跟朋友爭論那棟樓到底是麥當勞大廈還是摩托羅拉大廈;

還有華僑城邊上,一次也沒進去過的何香凝美術館;

路過遊客必到的世界之窗和歡樂谷後,就是接地氣的白石洲,很遺憾我從沒住過這個深圳最有名的村;

最後是騰訊大廈,其實我不喜歡企鵝。因為以後我不在深圳了,無論打開手機還是電腦,看到你就會想到深圳啊.....

我還想去下深圳書城、深圳灣、大小梅沙、蓮花山、海岸城、較場尾.....可我時間不夠啊,以前老是覺得深圳太小,沒什麼好逛的;現在發現深圳太大,一天根本不夠啊。

這是我在深圳,最後的24小時

▲傳說中是內地第一家麥當勞,在東門步行街。

05

晚上回到出租屋,在樓下叫了回收二手傢俱的老闆上樓收東西。

他簡單看了一眼屋子的舊洗衣機、舊冰箱、舊空調、舊沙發、舊床墊、舊衣櫃、舊熱水器等等後說:“1000吧,不能再多了。我還要清洗維修,你看這些都沒用的,我搬下去也沒人會買,都是給你當免費苦力了”。

老闆你這是侮辱我吧,這些東西最久的陪我走過5年了,雖說有點老舊了,但還是能用的啊!它們不是破爛,就算是,這麼多年的感情不值錢啊?就算不值錢,我....我也不賣!

禮貌趕走了回收店的老闆,馬上迎來了帶人看房的房東。那個每月收租會準時出現,東西壞了怎麼也找不到的房東。他身後跟著一對小情侶,剛畢業的那種。

於是在我的安利下,順利地將這些舊家電傢俱以1000元賣給了他們。我不在了,但有人比我更需要它們。那為什麼不直接送給這對小情侶們呢,因為我想讓他們知道:在深圳,誰都沒有義務扶你們一把。

06

夜宵,約了幾個好友在燒烤店相聚。要說在深圳除了上班賺錢,就是認識了這幫朋友。那時我們總相信,自己就是未來的“平民窟百萬富翁”,因為在深圳,沒有不可能。

這是我在深圳的最後一頓飯,大家卻故意不提起這件事,也許大家並不願意看到我離開,但同時也理解我的選擇。“你是我們這幫朋友第三個離開深圳的,祝福你兄弟。”眾人舉杯,把最後一杯酒一飲而盡。

凌晨2點,告別了明天還要上班的朋友,自己一個人步行回家。想起了之前深圳客寫過《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深圳麼?》,我知道今晚肯定睡不著,為什麼不去看一眼呢?

於是我攔了一輛出租車,跟司機大哥說明了原因,讓他隨便帶著我到處兜兜。他很詫異也很理解的答應了,於是我們去了凌晨加班最多的科技園,到海上世界看看酒吧裡的外國人,在濱河大道上吹著遠處的海風,還到羅湖看看如同白天般的夜深圳。

一路上他跟我說,他老家在攸縣,等他賺夠錢了,他也跟我一樣帶著老婆孩子回去.....

我回答說,我們不一樣。

這是我在深圳,最後的24小時

▲在共享單車沒火之前,到深圳灣紅樹林騎單車是件浪漫的事情

07

次日早上6點,我回到出租屋眯了一個小時。起來重新收拾好行李後,把住了3年的房子簡單打掃乾淨,然後就把鑰匙交付了在樓下等著收房的房東。

在鎖門的那一刻,回頭看了看這間曾經被我吐槽過無數遍的房子,終於要告別這間黑暗的屋子了,但心情卻莫名有些辛酸。

拖著來時帶的小小行李箱,坐著11號線前往機場。

路上想起昨晚朋友問我,人生是由很多選擇構成的,我在這裡待了那麼久,這個時候離開重新開始,不會有遺憾麼?其實答案就如同我當初不顧老家朋友親戚的反對的來到深圳是一樣的。

在深圳,30歲中年人焦慮的根源在於一個問題:“到底能不能平靜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現在我發現自己原來就是個普通人。在深圳待了這麼久,老老實實在公司上了7年班,沒有買房,也沒有什麼大的成就。

08

來深圳的人,誰都希望能夠在深圳闖出一番天地的,不然當初為什麼要來?於是大家只有沒日沒夜的拼,那些凡是給自己留退路的,基本最後很少能夠成功留下。

是的,也許在其他人看來,我軟弱了。

過去,我曾以為深圳是我的歸宿,可是現在,深圳只是我想要的一個過程。無論是選擇留下還是選擇離開,都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無關乎軟弱。就像我來深圳時,在車站看到那些離開深圳的人。我放棄的東西,總有人撿起,所以很公平。

在機場過安檢,揹包裡一瓶從香港買的噴霧忘記託運了。由於人少,安檢員很客氣的說:“先生不好意思,這個不能帶上機。要不您重新辦理託運,或者交給來送你的朋友,也可以放在這裡等您回來的時候來取。”

我頭也不回的往前走,說:“我不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