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生在前,「生命」出生在後

「身體」出生在前,「生命」出生在後

這兩個生命因素:一個是地藏,一個是觀音,這是從密教的「福德門」來講的。如果是金剛院和除蓋障院,那就是從南邊的「智德門」來講,這兩個是不同的!從智德門來講,那就要講文殊與普賢;從福德門來講,我們是講觀音和地藏。

所以,地藏法門到了某個基礎,我們就應該要進入到觀音法門,這個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為什麼呢?你不要以為長大了,還沒呢!你記得:小孩子在四歲以前,他不會扭傷、閃腰,他不會閃到,也不會落枕,四歲以前絕對不會的,但是四歲以後就會了,所以四歲以後,你的教育是跟三歲以前不一樣,三歲以前就只有全部包容,你沒有辦法教他,你拿什麼東西給他,他就是丟,通通都丟掉!因為他的身體在成長,他沒有能力控制。

但是,三歲以後他懂事了,你叫他不能動,他會約束自己不動,你讓他再動一下,他就會再動,六歲以前的小孩是「身體」已經出生到這個世間,但是「生命」還沒到呢!這是因為真正的生命是從三歲開始慢慢生出來的了。那身體不一樣,我們這個有形的身體是媽媽噗地就滾出來了,不會是先生一半、忍一半,等下個月再繼續生的,沒有,一出生就是生出來了,身體的出生很快!那生命的出生就很慢,要三年,從三歲到六歲,慢慢地來,他是慢慢成長起來的,這不一樣哦!這個概念你一定要弄清楚。「身體」出生在前,「生命」出生在後。這一點跟你所想象的不一樣。

你說:他出生就會呼吸了!不只是他,你也一樣,大家都一樣,身體一出生就自然會呼吸、會吃奶,這是先天性生命,它是無意識的。但是,當他會挑選東西吃的時候,那是有意識的,你會發現大概三四歲以後的小孩,如果有兩三雙鞋子,那他的鞋子和他的衣服,他都會自己挑他喜歡的,那就表示他的“我”一直在成長,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是指生命成長的狀態。

那麼,六歲以前的孩子主要是身體結構的成長,六歲到十二歲則是心理層面在成長。你看看那六七歲的孩子就會這樣講:我爸爸說、我媽媽說,他一上學校讀書回來,就變成:我老師說。這個就是他「生命」的成長開始了,他逐漸能夠肯定他自己,他才會談到這個部分。

我們都叫作「密法」其實是「禪法」的後階段。前期的禪法,我們叫作「禪」,後期的禪法,就不叫作禪,而稱為「密」。那麼這兩個生命因素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通常我們說修福德門的人是「圓融道」,修圓融道的,人格性一定要堅強,因為他那地藏菩薩的生命因素是很堅韌的!如果你的「生命力」不夠、「生命感」不足,那你的願力、願心,就發不起來,人家會說你娘娘腔。那我們現在要從「地藏院」轉到「觀音院」了,因緣是這種狀況,提供給大家作個參考。

擷自《觀自在菩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