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文 / 楊靖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努力,要勤奮別偷懶,唯有如此才能改變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一個人最終在競爭分化中淪落為一個不得志的loser時,我們更容易認定是他自身不夠努力所致。然而我想說,這可能是個嚴重的偏見,誤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們會發現,不同行業的人即便是同樣勤奮,物質收入與社會地位也是相差甚遠,甚至在一個低端行業最勤奮的從業者的生活狀態也不如一個高端行業的慵懶者。例如保潔與公務員。一個勤奮到猝死的碼農,可能也不如等待拆遷的城中村的初中生擁有的財富多。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我認為每個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取決於他的勤奮程度。經濟、社會、行業的發展週期,出身的社會階層家庭出身以及自身的努力共同決定了你的命運!在這其中,勤奮也許是一個最不重要的必要因素!關於改變命運,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最關鍵的是選擇、方法與自律。勤奮與自律也許只是能守住我們的生活底線,確保我們不成為最破落潦倒的人。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以勤奮聞名世界的日本人,卻也是最早最多出現“死宅”族的國家,這些人多半從青年開始,不工作不學習、與世隔絕,成為社會的負擔。

從出生年代來看,他們的青春期、成年早期多半是日本社會由盛轉衰進入滯脹階段,年輕人越來越看不到希望的時代。而他們的父輩、祖輩並未體驗過這個階段,其生活的時代正是日本社會的銳變上升期,整個社會充滿了希望。更不消說,投胎到了十五年前的中國和敘利亞,這些年來各自會經歷些什麼?

在一個戰亂、衰敗的社會無論怎樣努力可能都難以趕上一個在穩定、繁榮的社會里生活的普通的不甚勤奮的人的生活質量。

至於近些年來越來越被人熟知的康波週期,更解釋了一個尷尬的事實:我身邊一些勤奮的博士,從教開始努力工作,辛苦攢錢始終相信房價不應該暴漲,也很快就會暴跌,最終還是熬不住,高位接手買了市區的二手小戶型或者郊區的新房,之後發現因為晚買了幾年房多背了上百萬的房貸,成了隱形的貧困者,生完孩子連個奶粉錢保姆錢都成了極大的生活負擔,萬一家中有人生患重病那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而另一些後勤教工早參加工作十年,享受了一兩萬塊錢買到的單位房改房後早早的沒有了住房壓力,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有點兒錢就買房,以租養貸,也沒壓力。到如今,手裡三五套房已是常態,資產上千萬,月租收入高過工資,不用辛苦也有體面的生活。當你沒有在經濟週期裡做正確的事,勤奮也救不了你!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同理,十年前讀大學,也許分數相差無幾,一個人選擇了一本的農科,一個人選擇了二本的金融或者計算機專業。若是畢業後學以致用也各自進入了相關領域工作,即便同樣的努力,時至今日恐怕也是有顯著差別!畢竟眾所周知,近十年來最熱門,行業平均年薪最高的是後者。

社會發展有周期、經濟發展有周期、行業發展有周期,在任何一個週期面前,個人因素都如螻蟻般渺小,每個人都只能順應週期與趨勢,否則就是螳臂擋車,自不量力。

無論你是否承認,自從中國社會破除了身份論後,房價越高,階層固化越嚴重,分利階層數量越龐大,社會越對立。面對一個近乎終身努力都極難突破的階層鴻溝,要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自律勤奮,無異於是對人性的挑戰!別忘了習得性無助效應,讓人學會了認命!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也逐漸變成了“死宅”族,啃老族,主動退出了社會競爭。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當然,我們都會發現,即便面對同樣不利的外在環境,也始終有人能脫穎而出,逆天改命。不要簡單的把這種現象理解為就是關係戶的勝利或者白手套現象,要知道即便是想成為白手套也是需要有過人之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在更普遍的意義上,這類人更多的是通過專業技能方面的競爭優勢而成功的。他們不僅勤奮自律,事實上他們勝在擁有強大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

我研究如何培養自律型人才日久,越確認自律不是單純的勤奮和剋制,它必須建立在快速擁有競爭優勢這一反饋結果的基礎上。若長期無法獲得競爭優勢,所謂的勤奮也許只是迫於無奈的自我安慰與對外欺騙手段。事倍功半與事半功倍一正一反效果差距四倍!若是能比別人更快速突破有挑戰的難題,人會更願意把這項活動持續下去。

所以,我認為心態是前提,方法是關鍵,勤奮是倍增器。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沒有對具體學習科目的渴望,也缺乏專注力與健康的心態,註定缺乏後續的行動力,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半途而廢。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註定難以有所突破,特別是獲得洞察力這一決定成敗的核心要素更不可能單純靠勤奮獲得。

而沒有勤奮,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註定的了,因為持之以恆的努力是同等情況下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

然而,大部分人既缺乏強大的心態,又缺乏科學的方法,陷入在競爭中處在了下風。

當然,我並不是說勤奮一無是處,相反我不僅認為它是決定成功高度的倍增器,而且更實際的說這是我們普通人的生存保障。

能力不夠,又不夠勤奮,沒有特殊原因恐怕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長久收留你!

單純的強調勤奮改變命運只是一廂情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