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不願意提高教師的待遇,但卻樂意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呢?


屠龍有術

首先,企業、銀行與屬省市管的垂直單位除外。我老婆是老師,我玩的好哥們也是老師,我爸是學校職工,在職的老師工資情況是這樣的:以我哥們為例:(工作12年了)財政工資到手2900多(扣了住房公積金700個人,單位補700,合計1400元,退休後一次返還。醫保100多,養老金600,等退休後一次返還,)一個月按上課多少補貼多少錢一節課,(3一8元一節,含早晚自習)一個月有500一1000,節假日補課150元一節,一個月4個禮拜天6-7節課,一個月1000多,(一個月3個週末加班,放月假2天);暑假補課40天左右,寒假15天左右,(他教高中英語,教齡越大、職稱級別工資越高)總共加起來,含住房公積金,含補課費,現金到手有5000多,(含住房公積金,因為那個錢也是財政發的,支配也比較自由),老師退休後普遍都要比同樣事業單位退休的要高7至800元。當然,在鄉里中學(初中),小學老師工資要低2000千左右。(我老婆是小學老師,課時津貼少的可憐,週末也無課可補。)所以為什麼有些學校要強制補課,除了提高教學質量與升學率,也是提高老師待遇一個方法。(不過這些補課費只有家長出了,當然,在社會上那些眾多培訓機構也是要錢的,可能要更多錢。但是,學生的道德品質好壞與老師的關係還真扯不上很大關係,(就算老師佔30-40%吧)那百分之60%以上歸家庭教育,現在一個班有60-70個學生,老師也是人,也有家庭孩子,老小,不可能,死也做到70多個學生個個去教育,再說學生(孩子)是與自己的父母相聚最多(留守兒童除外),請問有些家庭的家教在哪裡?(過份縱容、包庇、溺愛,特別是獨生子女) 這個社會往住忽視了家教最重要性!可以想像有些家長是一個小孩也管不好或者不去管,(天天守牌桌,手機)而老是把責任怪罪於老師。而且,現在這個社會還出現一種怪像,總是把別人對他的付出當作是應該的,欠他的,而不知道去感恩!


東風小1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社會不願意提高教師的待遇。

一、社會普遍認為教師的工作量輕。

相信大家都聽到過:你們老師多滋潤,一天上兩節課,還有寒暑假,節假日,星期天。工資還高,哪像我們,天天……(此處省略五百字)。不瞭解教師的辛苦和壓力。他們能願意提高老師的待遇才怪。


二、普遍認為教師的工作技術含量低。

現在的家長,文化水平普遍較高,他們認為,教師的工作沒技術含量,教學誰都能勝任,我家長也可以教,你看天天在家都是我輔導孩子作業。要我教,比你教的還好。感覺會解題就是會傳授知識。

三、認為教師補課,收入非常高,不需要在漲工資。

四、對教師的輕視(不在詳述)。

第二個問題,樂意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

一些人認為教師的道德水平普遍較低,感覺整個教師隊伍非常黑暗。經常強迫學生補課,購買學習資料,排個座位收錢 ,強迫家長送禮,經常打罵學生等等,把個別老師的行為當成了普遍現象。認為有必要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

一個不尊敬教師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


小眼看教育

你的這個問題真是說出了廣大老師的心聲,一方面老師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卻希望老師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哪一個行業的道德要求會高於老師了。

有這種理心的人不是一兩個,形成也不是一兩天,而是社會長期積壓形成的。自古以來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讀書是一個很奢侈的年代,很多人都很尊敬老師,那個時候老師不要學費嗎?老師也要生存的,很多孩子去私塾也是要交學費的,老師還要面試你,你帶著學費老師還不一定要你呢!家長是求著老師教孩子,態度當然很恭敬了。

現在我們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的門檻變低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沒有淘汰,不允許懲罰,而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

在大眾的眼裡,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育心靈的園丁,思想上必須純潔,生活上必須清貧,工作上必須敬業,最好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像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像春蠶一樣吐絲到死,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老師。所以老師不能談錢,不能抱怨,不能提要求,否則就讓他們感覺很俗氣,就會質疑這樣的人怎麼能當老師呢?

有些人自己一年可以換幾部手機不嫌貴,買一個包幾千塊也不嫌貴,但是一學期交一千多塊補習費他心疼,買幾本學習資料就懷疑老師吃了回扣,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老師工作認真敬業,課下能給孩子免費輔導,這才是他們心中的好老師,他們忘了老師是人,不是神,老師也要養家餬口,也有生老病死。

我們常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希望是一個尊師重教的時代,尊重教育,必先提高教師待遇,否則教育行業哪能留住優秀人才?提高教師待遇,規範教師日常行為,促進教師隊伍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應該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同行與家長關注交流討論教育問題。


源小米

這個問題問得好!問到本質上了!

我是一名教師,且爺爺輩到我三代都有人當教師。對於這個問題,我始終在思考。但是,越思考,就越覺得無奈。因為,這似乎還是應了馬克思那句話: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也就是說,教師現在的尷尬,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存在的原因的。

古往今來,人們對教師這一身份賦予了太多崇高的意義,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等,似乎一切崇高的描述都能和教師掛上鉤,使教師頭上光芒無限,甚至神化了。但也正因為教師被認為是“神”,所以只能被給以“非人”的待遇了!這些崇高的、只有“神”才有的意義,讓“無私奉獻”的帽子被習慣性地冠在教師頭上,而沒有人考慮教師本身的需求。於是,教師有了“春蠶”、“蠟燭”、“人梯”、“孺子牛”等無私的代名詞,社會也理所當然地只給教師吃“草”卻非要擠出“牛奶”,甚至已經不能用“擠”這個詞了,而須用“榨”。這其中的艱辛只能教師自己體會,而且越是積極奉獻的、越是愛崗敬業的、越是全心投入的,其艱辛越是無可衡量。

其實,教師這一職業的尷尬,可以說是我們文化中的傳統之一。當然,這個“傳統”並不是什麼精華,但它卻是客觀存在。從字源上講,師的本義為集結的軍隊,後引申為掌握軍隊的人,進而引申為某個領域中的高人。教的意思是“上所施下所效”,即監督和訓導晚輩跟從先輩做事。而教師,顧名思義,即在監督和訓導方面的高人。自荀子以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觀念深入到統治者心中,此後的“教”主要的意思變成了“教化”,有荀子“化性起偽”的意思。教師二字連用,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從佛教經典的翻譯中得來的,其教字被賦予了宗教的涵義,而“教書師”的名稱也隨之出現。結合前面的分析,“教書師”是在佛教經典傳播中的高人。唐宋時期,儒家觀點也稱為了一種“類宗教”即儒教,出現教師這一雙音節詞,其涵義也是解讀儒家經典的高人,更多的是強調官員對下屬或治下的“教化”功能。(袁東《“教師”一詞的產生和演成略考》)所以,教師一詞在中國古代從來就是和官員、教化聯繫在一起的,而與我們當前所說的作為一種職業的教師無多大關聯。從職業傳承方面來講,“教師”這一職業也是自古就有的。自孔子開始,出現官學和私學並存的局面。官學中有“師”,他們的功能是培養官吏,起的是“教化”的作用。而私學中也有“師”,他們也是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但他們與官無緣,一般是一些落魄的文人從事的職業。孔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政壇中被人排擠,鬱郁不得志的時候修訂《詩》《書》等文獻,並教授弟子。儘管他得到許多人的尊敬,但多數是虛名,並沒有多少實際的利益。一代教師的祖師爺僅能受此待遇,也形成了千古以來中國社會只知道給教師戴高帽、加虛名而沒有多少真正的尊重開了先河,也形成了這樣一個“傳統”。難怪人們曾有這樣的俗話:“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近代以來形成的教師這一普遍稱呼,當然沒有了官學的涵義,繼承的僅僅是“祖師爺”的尷尬。

不過,客觀上講,教師這一職業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也是有道理的。首先,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其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不足。傳統的農業基本是“靠天吃飯”。儘管我們的文化強調人定勝天,但所謂的“勝天”也僅是順應作物生長的自然規律,人們既沒有運用規律改造世界、提高生產力的能力,也沒有這個勇氣。因此,人們儘管多強調尊重知識,但在實際上卻並不會看重。其次,農業社會的特點導致傳統中的“知識”多為“道學”,多是“虛”的,是指向於個體品德修養與人際關係的,基本不會轉化為生產力,也即不會產生實際的利益、不會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求。相反,這些“知識”卻成為獲得權位和權術的工具。於是,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當官,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高”在什麼地方?自然是讀書人有可能脫離社會底層而進入統治階層。所以,對於那些沒有成功棲身統治階層或是被貶謫、閒置的讀書人,人們只會用同情失敗者的眼光看待,如何會有真正的尊重?第三,傳統的農業社會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士、農、工、商的嚴格劃分,使得能夠促進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工、商成為社會的最底層,一些科技發明作為“奇技淫巧”而被人們排斥,而促進知識轉化的商人又被劃為“賤民”的行列。這使知識的“務虛”性越來越明顯。讀書人如果不能順利的棲身到統治階層,也缺乏進行創造、獲得實際利益的勇氣和能力,只能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百無一用”的書生。既然書生百無一用,就更得不到人們的實際尊重了。第四,文人們,尤其是在官場失意的文人們,為了滿足自尊的需要,吃不到葡萄,只能說葡萄酸了。於是他們封閉自己,形成了“自命清高”的“酸儒”品質,拿“精神勝利法”作為安慰劑,以維護那虛假的自尊。對於什麼都“看不慣”、只會發牢騷而沒有實際本事的、自命清高的人,人們如何會尊重?第五,教育本就是一個隱性的、長期的過程。儘管現在所學的知識可以轉化為生產力,但對於急於求成的人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看到這些知識的實際好處。而教師們卻一方面深受傳統“自命清高”的影響,自己除了教書、務虛之外一無所能,另一方面又生活在對社會虛幻的期待之中,想當然地等待社會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得不到的話發點牢騷了事,而不去努力分析原因、促進知識的實用性以贏得社會的尊重。於是,教師們儘管付出很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換來的卻僅僅是憐憫,而非真正的尊重。

當前,雖然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對於社會需求來說遠遠不夠。因而社會形成了“唯財是舉”的風氣。同時,我們學習西方的社會發展模式、管理模式、科技發展模式,卻沒有真正地學到人家工業社會“知識就是力量”的本質,而只學到了淺層的“按件計酬”的形式。比如說,礦工下井,確定自己一月挖了多少煤,就給你多少報酬;技師修車,確定自己一月修了多少車,就給你多少報酬;營銷人員確定自己一月賣了多少產品,就給你多少報酬等等。這樣計算報酬顯而易見,表面上看也很公平。但,教師一天教了多少知識?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生產了多少人才?你能確定人才是你個人教好的嗎?這些問題教師無法回答,更無法明確。說到課時,你一年上了多少節課是明顯的,但既不能考究“產品”的質量,又不能確定其有多大影響,你還有一年三個月左右的“帶薪休假”!這在以“按件計酬”為主的社會來說,怎麼說得過去嘛!還有,人家挖煤,誰挖的很明確;人家修車,誰修的很明確;人家推銷,誰賣出的也很明確;你上課教的學生就算教好了,你敢說這是你一個人的功勞嗎?!當然不能把報酬算在你一個人的頭上,分給你點就不錯了!再加上,你自己都說不出一些“客觀指標”來證明你的價值,不瞭解你這個職業的人只能按照傳統“務虛”的觀念來評價你了。那麼,你就只能帶著高高的光環,拿著低低的工資了。

總之,教師這個職業不被真正的尊重,有著深層的社會歷史原因。而要改變教師的地位,完全靠社會的話,只能等到大家都不缺錢花了,給你多少都不心疼、不在乎的時候才可以了!因此,教師靠社會不如靠自己。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播知識,知識就是教師最好的武器,因為“知識就是力量”!所以教師只有拿出實際的效果來,增強知識的實用性,儘可能使學到知識的學生獲得實際利益,讓學生們、家長們乃至整個社會切身體會“知識就是力量”,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當然,讓人們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這需要全體教師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狂想的蘆葦1


我就想問問,在這個物質、金錢的社會,就只有教師應該提高道德水平嗎?其他行業的人是不是道德水平都比教師高?還是,教師道德水平比其他行業人都低?為什麼單獨把教師拿出來說事?

再者,這個社會上的人,都樂意提高教師道德水平,請問,你們道德水平是高還是低?如果你們自己道德水平就低,你們憑什麼,有什麼資格在這口口聲聲指責教師道德水平低!你們先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再來指摘教師吧。


我個人認為,教師的工作是個良心活,你要是抱著混日子的態度,糊弄學生的心理,那你去了學校,完完全全可以悠哉悠哉,溜溜達達就輕鬆混一天。

然而你們睜開你們的瞎眼去看看,整個大中國,無論是繁華的城市,還是偏遠的山村小學。你見到的幾乎每一個老師,他們都在怎樣工作!哪個學校的課堂、辦公室、操場,甚至甬路、宿舍……不都是他們匆匆的腳步、忙碌的身影!有那麼多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把全部心血鋪在教學和學生身上,對學生可以說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他們為什麼本可以混日子,悠哉悠哉的過日子,為什麼他們卻偏偏心甘情願的自加壓力,自我找累!甚至,他們八小時外,在沒有任何金錢補償的情況下,也毫無怨言的早上天矇矇亮就匆匆走出家門,去學校給學生上七點的早讀。晚上九點,萬家燈火都沉浸在休憩甚至夢鄉時,他們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走下了最後一節晚自習的課堂!

我可以告訴你,這是因為這些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師們,都有高尚的道德水平!


你們不給教師漲工資,也就算了!你們不給教師提高福利、待遇也就算了!你們成天給自己孩子灌輸金錢至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搞得現在的孩子個個成了難崴崴的“小霸王”,還豬八戒倒打一耙,指責老師教育無能,也算了!

可你們現在居然,天天變著法的,變著花樣的抹黑老師,擠兌老師,醜化老師。

你們居心何在!

一群金錢至上的東西,你們有什麼臉,指責我們老師,我們這些掙著2000的工資,幹著8000的活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