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提到龍,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神獸,是帝王的象徵,是虛擬的動物。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1.龍的形象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為真龍”,認為有翼方是真龍。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為祖龍。封建社會,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有關龍的形象,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有提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卻隻字未提。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清代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而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

2.龍與養龍人

細查龍的起源非常早,在沒有時間可考的上古時代,就有出土有關於龍的文物,比如良渚文化遺址就有出土獸身龍,查海遺址也曾出土蛇形龍。

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在“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中,也曾提到“殺黑龍以濟冀州”。由此可見,龍的形象從上古時期就存在,但多半是在神話故事,或者是器物表現上,並沒有像豬牛羊這樣由野生動物逐漸馴化成家畜。但有關龍,比較奇特的一點,是在先秦的文獻中曾出現一個比較特別的詞,即“養龍人”,且是實實在在出現在大地上,人們因此而進行討論。這個事件記載在《左轉·昭公二十九年》:

秋,龍見於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

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知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

這一大段的文言文,能夠從中讀出來的是遠古時代, “龍”是人們朝夕可見的,人們很喜愛它,“龍”肉還能夠被人們所食用,同時還能夠豢養駕車。這裡所提到的豢龍氏和御龍氏分別指的豢養和駕乘兩支。

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按照我們現在的認知,龍是一種虛擬的動物,是組合的動物,身上具有其他動物的特性。但這裡所提到的“龍”如此平易近人,近到出現了兩支和它十分親近的氏族,這是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的。

在對於這個養龍人和龍進行分析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樹立一個觀念,就是任何事物是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這是哲學上經常提到的發展觀,但也適用於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前面也提到了,龍的形象是千變萬化,但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髮展,逐漸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龍的形象。而且無論是語言還是人們的認知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代用“走狗”比喻受人豢養而幫助作惡的人,諂媚的人或阿諛奉承的人。但在古代的意思是跑的快的狗,指的是獵狗。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文獻中所提到的“龍”和養龍人有可能不是我們觀念上所認知的龍。

中國古代居然有養龍人,這個龍到底是什麼?

但從《左傳》此處的記載,朝夕可見能夠被豢養,還能夠駕馭,同時,也能夠用來吃,倒是很像同種用途的馬。有關這點的猜測,在阿爾丁夫的《華夏文化中龍的原型考》一文中游戲詳細的解釋,感興趣的可以直接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